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裹脚女人,朱安嫁给鲁迅是悲催的,武钟谦嫁给朱自清是幸福的

同样是裹脚女人,朱安嫁给鲁迅是悲催的,武钟谦嫁给朱自清是幸福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723 更新时间:2024/3/3 6:04:32

1916年,朱自清考上了北京大学。这时候家里人都很为她高兴,还有一家人也很为她高兴,这就是朱自清几年前订婚的武家。和朱自清订婚的女孩子叫武钟谦。

是一个只是受过旧式教育的女孩子,一生少年时候从父亲,结婚了就要从丈夫,老了就要从孩子。不懂外语,不懂外面世界,不得新学,但是学的是针工女织,孝敬老人,爱丈夫爱孩子,一切都以丈夫为中心。

他们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订婚,生死不已。她们愿意为自己的丈夫做一切。武钟谦一家人听说朱自清考中了重点大学,一家人也很高兴,为自己找到一位才学出众,品貌端正的未婚夫而高兴。朱自清的老丈人是苏州城有名的医生,未婚妻是他的独生女。

武钟谦从小就接受父母安排的三从四德教育,不得违背,完全遵守,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女孩,说实在的,和受过五四洗礼,受过高等教育,还去过欧洲留学的朱自清是很不般配的。不般配的事,在同时代还有一位鲁迅和朱安。鲁迅也只和朱安有过明媒正娶而已,此后,鲁迅和朱安客客气气,从来就只有生分。鲁迅也只是把自己合法的妻子,当做旧时代的一个物件,不丢,不弃,管吃,管住,管喝,其他的一概不管,一改不问。形同陌路,即使朱安有意讨好也不行。鲁迅先生是犟脾气。

从外貌还是从化层次来看,朱自清和武钟谦看起来都很不般配。也是,那个年代,没有文化人和旧式裹脚女人的包办婚姻是看起来对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鲁迅和朱安,但是朱自清先生是温柔的性子,他和自己的妻子感情很好。

朱自清的性格在他在《匆匆》里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他也写《春》,第一句便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真是文如其人。朱自清先生也是有着一颗细腻温柔,善良对待他人的性子。

你以温柔相待,我以全心相报。

朱自清考上北大同年冬天,他们就结婚了。朱自清在北京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也是妻子卖掉了陪嫁的大金镯子换来的。

他们感情很好,妻子跟他从扬州到了北京,朱自清先生爱好买书,有的书很珍贵也很贵,朱先生狠狠心买下来,妻子就得精打细算,看这个月怎么度过没有钱买菜的饥荒。

武钟谦大包大揽了所有的家务,她每天都把朱自清送到大门口,一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才回屋。

朱自清爱书,授课时离不开书,她在领着一家老小躲兵乱时,都带着那一箱箱沉重的书。

他写《荷塘月色》: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我们无法通过文字去探究文字背后孩子母亲长相,以及怎么轻拍快要熟睡,还迷迷糊糊的孩子,孩子很小,母亲爱怜的拍着孩子。丈夫满足的看着自己的家,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

朱自清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写: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朱自清给我们描绘了家的模样,有爱,有人在等你,这样即使在外面做事已经很累了,但是想到我还有家,我还有妻子,还有爱我的孩子,他们做好了饭菜自己不吃,专门的等我们来。这样不是很安逸的幸福,不是有有家的甜蜜吗。我想朱自清先生自己先陶醉在自己的日子里。她和朱自清结婚十二年,但与丈夫在一起共同生活却不足五年,但无论是离是合,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甘之如饴,从不抱怨。第一任妻子也仅仅和朱自清相随了12年,七年两地分居,共同生活了五年。他们一共养育了六个孩子(其中夭折一位)。在他们结婚年后,妻子武钟谦得了严重的肺病,离开朱先生和孩子们了。带着对丈夫的爱和牵挂,还有对未成年孩子的期待远去了。妻子去世后,朱自清伤痛不已,每次想起妻子就流泪。好几个朋友劝朱自清再另觅良缘,他也拒绝了。三年后,朱自清写了一篇催人泪下的《给亡妇》。他在文中所怀念的妻子,妻子对他的好,他再也享受不到了。朱自清一直在讴歌她的任劳任怨和伟大。

标签: 武钟谦民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能活捉吕布?程昱的计谋立了大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势力就是曹魏,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略家、诗人,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道出了曹操的人生信条,称他为奸雄是再合适不过了。曹操曹操不仅有野心和谋略,最重要的是他懂得用人之道,帐下聚集了一大批东汉时期的名人,文有郭嘉、荀彧等人,武有许褚、张辽、徐晃、张郃等大将,帮助曹操在

  • 如果刘备禅让给诸葛亮,蜀汉最后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英雄好汉,数不胜数。但是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如果提到三国英雄,那么可能很多的人都会想到的是诸葛亮的大名。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能力是有些夸大的,不过正史三国志中,诸葛亮也非常的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可能是刘备这一辈子中做出的最正确的一个

  • 明朝时期,君臣之间的冲突为何不断加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代,君臣冲突,历史解密

    明朝时期,君臣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这一现象逐渐成了常态,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我国古代君臣之间的和谐能够促进政治生态的稳定性,随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君臣之间的关系逐渐的稳定下来。纲常伦理的束缚使得臣绝对的服从于君主,但是在明代对于君臣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君臣之间

  • 朱元璋将岳父满门抄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将岳父满门抄斩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朱元璋在位期间法令制度极其严苛,其所颁布的《明大诰》更是“誉满天下”。朱元璋甚至强制平民百姓家里家家必备一本《明大诰》,若有罪,家有《明大诰》者罪减一等;无《明大诰》者罪加一等。洪武年间,胡惟庸案、蓝玉案等重大冤案层出不穷

  • 有关于大蒙古国的评价如何 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元朝,成吉思汗,历史解密

    评价正面大蒙古国在鼎盛时期统治从东亚到中亚、西亚、东欧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国。蒙古帝国的建立加速了东西方的文化、技术交流,促进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整个丝绸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只有一个国家控制,这使得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比其他分裂时期要容易得多。大蒙古国的驿站制度,形成了当今邮政的雏形。负面成吉思汗曾梦

  • 在古代是如何选拔官员的?需要哪些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官员,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中国古代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最开始是以品德为标准,汉代的举孝廉,就是以一个人的品德为考核标准,而且最后能够成功入仕还需要层层选拔,非常不容易。而且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开始,中国对人才的定义中就有了“贤”的标准。而“贤”就是要

  • 揭秘:刘备伐吴一开始就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版图只剩下了益州和汉中,此时的刘备决定东征孙权,进兵至夷陵后被陆逊火烧连营打得大败而归,身死白帝,英雄折戟。出征之前,赵云和诸葛亮曾经反对刘备进行这场战争,尤其是赵云反对的态度格外的强烈,仍然没有阻止刘备东征,就夷陵之战的结果来看的确是刘备败了,但是刘备的失败是从决定东征时就注定

  • 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对明朝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了三件匪夷所思的案件,即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史称明末三大案。梃击案梃击案是明末三大案之一。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1615年5月30日)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

  • 萧何非常看重韩信,为何最后却要害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萧何,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之前看楚汉之争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精彩的镜头,这个镜头距离展现还有20分钟的时候,底下一堆评论都在说,萧何夜下追韩信名,场面即将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看了之后非常好奇,这个所谓的萧何夜晚追韩信故事大家都懂,那么萧何是怎样一下追到韩信的呢?尤其是萧何拿起剑来要把韩信

  • 古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每个朝代都是奉天承运开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宣读圣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各个朝代的圣旨都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要说“奉天承运”喜欢看古装戏的同志一定对这个场景不陌生,就是一个太监来到大臣家中宣读圣旨,而在一开头都讲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好像秦,汉,唐,宋,明,清时期的圣旨都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