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非常看重韩信,为何最后却要害死他呢?

萧何非常看重韩信,为何最后却要害死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3/12/15 15:20:08

我们都知道,在之前看楚汉之争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精彩的镜头,这个镜头距离展现还有20分钟的时候,底下一堆评论都在说,萧何夜下追韩信名,场面即将开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当时看了之后非常好奇,这个所谓的萧何夜晚追韩信故事大家都懂,那么萧何是怎样一下追到韩信的呢?

尤其是萧何拿起剑来要把韩信杀掉的时候,为之一乐,大家要知道,其实韩信也是会武功的,如果萧何真的跟韩信打起来,两者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所以对于古代事件演变出来的历史电影、历史电视剧,我们大家看个乐呵就好,但问题有趣就有趣在这里了,萧何的确也下追韩信,而韩信和萧何的关系非常不错。

一、萧何初心的改变,以及朝廷后宫的势力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韩信是项羽阵营下的,并且为项羽鞍前马后,为项羽来回奔波,只不过项羽并没有意识到韩信是个人才。

这也是为什么韩信在项羽身边一直当一个执戟郎,甚至还是因为几次冒犯项羽丧命。

要不是因为项羽身边的几个弟兄来回的捣固,估计韩信早就被项羽给杀掉了。

每当读到这儿的时候我总是好奇,如果项羽最开始的时候真的杀掉了韩信,那么事情的发展演变是怎么样子的呢?恐怕所有的人都不晓得了。

当然,如果一味的假设历史,一味的搞虚无主义的话,其实没有多大作用。我们今天不搞假设,也不搞虚无主义,只是来具体的看一下这件事情。

从扶持韩信变成忌惮韩信

刘邦阵营当中的所有大将军也好,包括但不限于刘邦对于韩信的多方面姿态就不难发现,其实他们一直把韩信当做一个外人。

兄弟之间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可以开开心心的玩耍,但是对韩信却非常礼貌,韩信有什么条件提出来的时候,刘邦也第一时间给予回应。

越是这样的一种虚伪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就越表明刘邦或许从来没有把韩信当做自己的兄弟,当然韩信有没有把刘邦当成自己的兄弟,那就不晓得了。

通过萧何和刘邦之间的对话,以及韩信自己的多方能力展现,慢慢的让刘邦开始信任他,并且给予了他大将军的称号。

只不过在后续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当中,刘邦突然发现: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用韩信的话,自己身边的这些将军们恐怕再也不会听从自己的指挥,更要命的是韩信在未来某一天如果一旦造反,自己连压制他的措施都没有。

当这样的想法在刘邦脑海当中来回不断的旋转,刘邦对于韩信的忌惮之情就越来越大。

萧何的态度转变

只不过相对而言,刘邦更有信心能够压制住韩信,毕竟韩信自己手下的一个兵而已,既然是自己的手下一个兵,刘邦就有信心在关键时刻能够稳住形势。

但是伴随着刘邦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及刘邦在讨伐叛乱之人时身负重伤,这个时候刘邦的权势其实已经无形当中骤降了。

在刘邦权势骤降的过程当中,有另一个人,他的权力无限度提升。没错,那一个人就是吕后。

吕后在第一时间洞悉了整个状态,并且他明白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或许有一些猜忌,但是一旦刘邦出了事情,韩信绝对会第一时间保护刘邦。

如果这样的话,对于吕后夺权就会带来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其如此,倒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吕后和萧何进行了短暂的密谋。

而这个时候,萧何原本是刘邦的手下,但是萧何也作为一个墙头草,非常能够明朗的看清了局势的发展,刘邦的权势不在的时候,如果萧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随刘邦,可能他死的比刘邦还要惨。

于是在和吕后进行过简单对话之后,萧何终于认定:韩信既然活不成了,那就由自己来杀掉他就好了。

二、萧何无耻的一句话。

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

萧何花言巧语把韩信带到了后宫当中,只不过韩信也没有想到,或许韩信早就想到,只不过他不想逃避而已,自己来到后宫中再也走不出去了。

萧何看见吕后手下的人把韩信给灭掉之后,来到韩信尸体旁边痛哭的说道,我萧何杀掉韩信就是为了天下苍生。

只不过这样一种无耻的话很难让人信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史学家,以及吃瓜观众都认为萧何杀对韩信有自己的政治考量。

当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萧何这样的一种做法,尽管令大家唾弃,但是除了唾弃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了,毕竟韩信的一切都是萧何给的,现如今萧何想把给韩信的一切通通拿走,韩信也说不了什么。

标签: 汉朝萧何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圣旨到底是什么样的 每个朝代都是奉天承运开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宣读圣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各个朝代的圣旨都是一样的吗? 为什么要说“奉天承运”喜欢看古装戏的同志一定对这个场景不陌生,就是一个太监来到大臣家中宣读圣旨,而在一开头都讲的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好像秦,汉,唐,宋,明,清时期的圣旨都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历史

  •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战绩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战绩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共计十六帝,真正惊艳历史的除朱元璋外非朱棣莫属。朱棣一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大帝二字当之无愧。朱棣,(1360年一1424年),至正二十二年,生于战乱之中,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十一岁时被封为燕王,十年后奉召赴北平就

  • 为什么说蔡襄是北宋第一诤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宋仁宗一朝,涌现了诸多因敢于犯颜直谏而名震天下的千古名臣。那么为什么说蔡襄是北宋第一诤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茶学家,尤以书法造诣登峰造极,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真实历史中的蔡襄,19岁时便以开封府乡试

  • 除了李元霸,还有人能打得过宇文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李元霸,还有人能打得过宇文成都?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唐猛将的武艺有“四猛四绝十三杰”之说,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十三杰”中的第二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是隋唐第二位好汉,他身负三载龙命,长得虎目剑眉,头戴火凤金盔,兵器是“凤翅镏金镋”,重四百斤。宇文成都虽说是《隋唐演义》中的反派

  •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音乐特点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 在海顿的作品里 - 如下:呈示:音乐内容开始部分的呈现,紧接着向属音的转调(音乐的紧张程度开始升级),然后是属音的

  • 康熙宠爱的宜妃,雍正为何百般刁难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宠爱的宜妃,雍正为何百般刁难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宜妃出身比较高贵,从一入宫起皇帝就十分的喜爱她,当时她的地位在四妃之中仅仅次于惠妃,除了她的地位很高,皇帝也对她很是关照,每当皇帝在外征战,他总是写信给宜妃,让宜妃帮忙料理好宫里面的事情,而且有的时候在路上他遇到什么好吃的东

  •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晋四大家族,晋朝,历史解密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

  • 十六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十六国北朝的私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保护因动乱受到破坏的教育。许多耆老硕儒开门办学,不仅备受士人推崇,也为统治者所器重,他们培养的学生也大都加以重用。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私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地位,私学已不再是官学的附庸,而是逐渐

  • 历史上的李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斯,战国,历史解密

    秦始皇建立统一六国,除了是靠着祖先们的精明强干使得大秦发展迅速之外,更多的是秦始皇自身的谋略以及知人善任有关,而在秦始皇定鼎天下时,他的一位有名的谋臣,则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李斯!据《秦书》记载,李斯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建议秦始皇虚心招纳别国的人才,又建议推荐郡县制度等有益于发展的政策。

  • 三国名士之流盛行,诸葛亮抱膝长啸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名士之流盛行,那么三国群雄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这些名士都在做着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啸是什么?为什么啸诸葛亮可谓是三国群星璀璨中最闪亮的一颗,而他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自然也是属于士族之流。诸葛亮登场时就和众人不太一样,《三国志》记载:“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说的是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