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启大爆炸真相

天启大爆炸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4/1/23 3:23:24

大爆炸又称作王恭厂大爆炸,这次爆炸面积达到2.23平方公里,造成约2万余人死伤,当时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也因此丧命。天启大爆炸被称作是一次离奇的爆炸事件,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前所未有。

1、天启大爆炸死亡官员

这场巨灾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仅中心灾区,粉身碎骨的,就“人以万计”。死者有姓名的几千人,姓名不详者又不知有几千人,而在皇宫的工匠,因是震而坠下者约有二千人。还有一间学堂的学生,“粤西会馆路口,有蒙师开学童子三十二人,一响之后,师徒俱无踪迹。”

御史何迁枢、潘云翼在乾清宫被震死,侍奉皇帝进早膳的太监皆殉难,不满周岁的皇太子朱慈炅在宫中被砸死。

2、天启大爆炸真相

天启六年五月初六(公元1626年5月30日)一大早,太阳已经升起,北京城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又开始了一天周而复始的生活——这原本将是历史上平凡的一天。在辽东,42岁的袁崇焕不久前取得了宁远大捷,暂时缓解了边关的燃眉之急,就连用的西洋大炮都封被为“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享受祭祀待遇。58岁的魏忠贤基本扫清了东林,走上了人生巅峰,生祠遍地,贵为九千岁此时还根本料不到自己甚至过不了六十大寿。对于年满21岁、半年多前刚当了父亲的天启帝而言,四方来报虽然依旧透露着末世的焦虑,但天启以天热为由,暂停了上课给自己放了暑假,不读书的日子比什么都惬意。76岁的内阁首辅顾秉谦忙于实录编纂以及犯愁全国各地的各种事物,辽东急需的军饷与捉襟见肘的财政,可愁坏了老头。不知几岁的吴二,普通宦官,天启年间北京城生活的百万人中的一员,开始了在王恭厂——也就是工部火药厂——一天的工作。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宁静,直到那一声巨响。轰!

突然间,蘑菇云在京城内升腾而起,当时描述是“灵芝状云”,一刹那乌云蔽日,一时间地动山摇,巨响隆隆不止。一场大爆炸,就这样发生在了北京城内,皇宫边上。事发之后,大明朝的反应还是比较迅速的——大概凡是涉及到上头的事情,反应都快——当天,天启帝高度重视,亲自督查此事。妈的,都炸到朕家里了!

根据当时御史王业浩(这人是王阳明弟弟王守文的玄孙)后来的奏疏说:“臣等于辰刻入署办事,忽闻震响一声,如天折地裂,须臾,尘土火木四面飞集,房屋梁椽瓦窗壁如落叶纷飘。臣等俱昏晕,不知所出。幸班皂多人拼命扶行,及至天井,见火焰烟云烛天,四边颓垣裂屋之声不绝。又觅马出衙门,首见妇女稚儿泣于街,则知屋碎坏不胜计也。震压冲击,蹂踏死者,不可胜计也。比策马行不数步,又见万众狂奔,家家闭户,则因象房倾倒,群象惊,狂逸出,不可控制也。臣等急策蹇骑至朝房,惊魂甫定。”突然一下天崩地裂,一片废墟,皇家动物园的大象都跑出来在废墟上舞蹈。这场景怎一个朋克了得。

内阁的一帮子老头,听闻大爆炸,二话不说统统集合,首辅顾秉谦为首,赶忙跑到思善门外的内阁办公地待命。

朱由校当即作出了最高指示:“工部、都察院并巡视科道及巡城御史兵马、本厂监督主事,速赴王恭厂巡看救火,不许稽迟!!!”

不得不说,官僚系统的效率,一旦被驱动起来,那还真是相当高。不仅仅当天,西城御史李灿然就已经统计报告了事故损失:“塌房一万九百三十余间,压死男妇五百三十七名口。”就连事故原因都迅速“调查”出来了。组织部(吏部)、纪委(御史)联合调查结果:“有恐怖分子偷偷放火,而且很可能是后金的恐怖分子!希望皇上加强安保工作!”

实际上很明显,这应当是一次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火药库爆炸,哪怕是京师火药库爆炸,实际上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万历二十一年、万历三十三年、崇祯二年、三年、七年京师都有火药库爆炸。崇祯十一年四月、六月、八月,新火药局和安民厂(王恭厂爆炸之后换了个马甲,挪了个位置,叫安民厂)分别又灾,这回连西直门城墙都炸崩了。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统一全国 清朝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清历史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降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金”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改年号为崇德。1637年,降服李氏朝鲜。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

  • 清代国旗“黄龙旗”的设计者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黄龙旗,即黄底蓝龙戏红珠图,是中国清末开始(1888年至1912年)采用的中国国旗,亦是中国官方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 中国本无近代西方的“国旗”概念,最初黄龙旗呈三角形,为非正式的海上政府船旗,主要为政府船只和海军使用,民船不得悬挂。其后一些涉外官方机构也开始悬挂三角黄龙旗。 而据五行学说,

  • 清朝的抬旗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抬旗,是指改变旗人旗籍,以提高其出身的一种制度。八旗制度确定时只有四旗;正红旗、正白旗、正蓝旗、正黄旗等四旗,之后细在原有的四旗加上“镶”,共成八旗。其中正黄旗、正白旗及镶黄旗称上三旗,其余五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称下五旗。康熙朝后,皇后(包括被追封皇后)和贵妃其母家在下五旗及

  • 庚子赔款:近代中国最大战争赔款, 庚子赔款各国分配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北方部分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国际列强开战,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紫禁城皇宫。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海关银等关税中拿出4亿5千万两白银赔偿各国,并以各国货币汇率结算,

  • 京张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

  • 唐胥铁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起自唐山,止于胥各庄(今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长9.7公里。现为北京至沈阳铁路的一段。于1881年5月开工兴建,11月完工。轨距为1435毫米,采用每米重15公斤的钢轨。唐胥铁路建成伊始,清政府以机车行驶震及皇帝陵园为由,只准许以骡、马曳引车辆,次年(1882年)改用机车牵引。

  • 清朝理藩院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提到清朝的官方机构,不得不说到理藩院。理藩院是中国清代管理蒙古、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清于崇德元年(1636)设蒙古衙门;三年六月,改称理藩院,属礼部。顺治元年(1644),改置尚书、侍郎;十八年,定官制同六部 ,理藩院尚书亦入议政之列 。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 )成立总理各

  • 广州十三行名称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广州十三行曾经是广州的一张名片,虽然这一名称的由来一直没有定论,但并不影响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广州十三行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冷东认为,广州十三行可能并非其真正的名称,而是这一机构的小名,而它的大名应该叫做外洋行。1、十三行或是小名 “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清初

  • 清朝南书房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时期出过一些具有时代背景特色的机构,比如南书房就是其中之一。 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视之为清要之地,能入则以为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南书房记注》,系为数极少的南书房档案。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

  • 清朝的国旗与国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原本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清朝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