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国旗与国歌

清朝的国旗与国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10 更新时间:2024/2/5 20:05:06

清朝原本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清朝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1888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巩金瓯》为正式国歌,不过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巩金瓯》后来没有流行开来。

1、黄龙旗

1888年到1912年的中国国旗。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而据五行学说,认为中央属土,黄色。以黄色代表中国。黄龙旗是清朝末期开始采用的代表中国的国旗,亦是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

三角黄龙旗由于军舰必须悬有政府的旗号以供辨识。清廷于1862年(同治元年)以"三角黄龙旗" 作为官船的旗号(注:有说黄龙旗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满清八旗中正黄旗的旗帜)。 到了1881年(光绪七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形的旗与西方各国军舰上的国旗皆不相同,将黄龙旗改为长方型。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用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1丈5尺6寸,宽1丈6寸5分;二号横长1丈3尺9寸,宽9尺5寸;三号横长1丈1尺5寸,宽7尺6寸;四号横长9尺6寸,宽6尺三寸。军旗提督用五色长方旗,诸将用三色长方旗,上角饰以锚形。

长方旗尺寸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一丈五尺六寸,直宽一丈六寸五分;二号横长一丈三尺九寸,直宽九尺五寸;三号横长一丈一尺五寸,直宽七尺六寸;四号横长九尺六寸,直宽六尺三寸。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因画龙不能经久,改用蓝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并“照会东西洋各国一体知照”。

黄色及龙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黄龙旗做为国旗有“朕即国家”的意思。而据五行学说,认为中央属土,黄色。以黄色代表中国。 亦有说黄龙旗的设计概念来自于清朝八旗中正黄旗的旗帜。事实上,清朝黄龙旗初为军旗。古代军队用的旗帜,又称旌旗。传说黄帝练兵摆阵法,设五旗五麾。《周礼》:“交龙为旗”。黄色、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特殊的含义,其含义不只在清朝。传说中国始祖黄帝居住在中央,“黄”本义为“光”,黄帝就是太阳光明的化身。在建筑上,周代的房屋柱子为黄色;到了唐代,黄色成为帝王专用色;在宋代,皇宫开始使用黄色琉璃瓦;明清规定,只有宫殿、陵墓及奉旨兴建的坛庙才可用黄色玻璃瓦顶,文庙、关帝庙例外。在中国文化中,黄、青、白、赤、黑五种颜色,赤色代表吉祥、喜庆,而黄色最尊,以黄色为正色。如“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等,反映人民企盼黄天。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物,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对自己的先祖,无论是伏羲女娲,还是炎帝、黄帝,都神化为龙的形象。民间有舞龙、剃龙头、戴龙尾等习俗,又有诸如“望子成龙”、“有志成龙,无志成虫”之说。在清朝,对龙的形象的使用规定:五爪龙为皇家专用,大臣为四爪龙,民间为三爪龙。黄龙旗在清末成为中国的象征旗帜,和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

1877年3月2日,一个令大清国人民备感振奋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大清国资企业轮船招商局于昨日正式兼并了美资企业旗昌轮船公司(Shanghai Steam Navigation Co.)。旗昌轮船公司7艘海轮、9艘江轮、大量的趸船、驳船,共27艘,及码头、栈房、船坞、铁厂等,都降下了星条旗,升起了鲜艳的黄龙旗。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吞并了一家大型外资企业。一贯喜欢嘲讽政府的《申报》,在这一天一反常态,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评论:“从此中国涉江浮海之火船,半皆招商局旗帜。”

2、“国歌”巩金瓯

《巩金瓯》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于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义前六日)由清政府颂定。它是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巩即巩固的意思,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所以巩金瓯有巩固国土的意思。

歌词:

巩金瓯,

承天帱(音 “到”),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译文

国土如金瓯巩固,

受天覆庇。

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

喜见同袍,

有幸遇着太平时世,

真是和乐自得。

帝国蒙上苍保佑。

青天高高在上,

大海翻腾不息。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什么是摊丁入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清历史

    各个朝代的赋税制均有不同,清朝的赋税制度是摊丁入地。 摊丁入地,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中一并征收,是清雍正年间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措施。摊丁入地的主要内容,以府或县为单位,把康熙五十年征收丁银的总额,按亩全部分摊到田赋中。由于各府县丁银和田赋的比数不同,每两银的田赋所摊加的丁银也不同,多数地区所摊数额

  • 什么是“改土归流”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不同朝代治理少数民族的政策略有不同,如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废土改流,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

  • 何为“秘密立储”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皇位继承人的确立在古代皇族看来是件大事,后来由雍正帝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所谓秘密立储,有“秘密建储”、“密建皇储”等别称,一般认为由清世宗(雍正帝)建立。具体内容是:皇帝生前不立太子,但选定继位者,等皇帝去世后,朝臣将有关遗诏昭告朝野。在一个奉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传统宗法社会里,皇位继承人的选择

  • 清朝的密折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密折制度由来已久,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

  • 清朝的八旗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努尔哈赤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旗帜除四整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其制

  • 清朝官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九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1、中央行政机构 清朝沿袭明朝传统,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管部的大学士及尚书、侍郎等)称堂官,部下属各司的郎

  • 清朝爵位制度: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分封爵位, 有民世爵、宗室爵、蒙古爵三种。民世爵由吏部掌管,宗室爵由宗人府掌管,蒙古爵(包括西藏、回部等处) 由理藩院掌管。1、民世爵 民世爵为九级二十七等;公(分为一、二、三等公),侯(分为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二、三等侯),伯(分为一等伯兼一云骑尉, 一、二、三等伯), 子(分为一等子兼一

  • 清朝主要的政治机构:内阁、 军机处、六部、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由于专制皇权的强化,防范制度的完善,有清一代大部分时间没有出现汉唐以来母后专权、权臣擅政、外戚篡权、宦官乱政、臣僚结党等局面。那么清朝都有哪些主要的政治机构呢?1、内阁 清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内阁。清沿明制,顺治十五年(1658 年)农历七月,将原设之内三院改为内阁,为正二品衙门,设大学士为内

  • 为何清朝一直未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中国历史上,阉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相伴于统治者左右,有扰政乱政之嫌。诸多朝代都饱受宦官干政之扰,有了明朝作为前车之鉴,清朝又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呢?1、清朝初期对宦官的限制苛刻 清朝在入关以前,宫中没有太监的存在,如果你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看到了公公们的身影,那只能说你被电视剧骗了。清

  • 清朝的疆域: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759年乾隆时期的清朝疆域达到最大范围,东北与俄罗斯帝国(沙俄)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的蒙兀儿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