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康熙帝为何要废除长城

清朝康熙帝为何要废除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87 更新时间:2024/3/14 8:44:48

历代修长城,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边患”,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铁骑奔驰,却严重阻碍国家“大一统”的进一步发展。把“三北”少数民族限隔在长城外,不能真正行使国家管辖权,只满足于定期朝贡,实际上只是维持表面的统一,当中央朝衰弱,或者某一游牧民族变得强大时,原先那种松散的政治隶属关系就会被打破,冲突或战争就不可避免。清以前,历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北”的民族问题,其“大一统”一直徘徊在长城一线。

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即位时,除了台湾,全国大陆重新实现了统一,当台湾归入版图后,清朝对全国的统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统”能否巩固,尤其是能否进一步发展,同历代一样,关键取决于“三北”游牧民族的动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看待长城又是一大关键。

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三北”之一的东北趋于安定。二十九年,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割据势力公然发动战争,侵夺内外蒙古,直接威胁京师。康熙帝毅然决策征伐,很快就阻挡住了噶尔丹的攻势。次年,康熙帝率诸王、贝勒、大臣前往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约集内外蒙古来此“会盟”,定疆界,制法律,为外蒙的喀尔喀蒙古诸部编制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辖,从而实现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统一。蒙古问题宣告解决。

就在这次“会盟”之后,有大臣看到长城年久失修,建议拨款修理。康熙帝继承皇太极顺治帝提出的“满汉一家”的民族思想,进而又发展成为“中外一视”“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思想,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并说出了一段意义深远的话: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法养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清圣祖实录》)康熙帝总结历代修长城的历史教训,悟出一个治国的大道理:长城再坚固,也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惟有“养好”百姓,让他们高兴,才会得到治国之本,边境自固而无忧。这就是“众志成城”的意思。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废除土石工程长城,力主构筑一道“众志成城”的思想长城,是“大一统”理论的划时代突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大清报律》:中国第一部新闻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1908年3月14日《大清报律》奉旨颁行。该报律共45条,除将前些时候制定与颁行的报刊禁载的规定全部收入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1910年清政府再次修订《大清报律》,并将修订本交资政院和军机处审议。1911年1月29日原《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经清廷批准后颁行。修订后的报律共38条,另有4

  • 《康熙皇舆全览图》: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时期出过不少著述,在地图测绘方面亦有杰作问世——此即《康熙皇舆全览图》。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测绘,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绘图人

  • 北洋女师学堂: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北洋女师学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是朝廷为挽救日薄西山的命运,推行包括兴办新式学堂在内的“新政”时期。天津府主办的北洋女师学堂,恰是于此时创建的。当年之所以注重对女子的教育,则是基于如下的认识,“因孩提之童,日依母侧,熏陶渐染,习惯自然”;且从历史来看,“古今圣贤豪杰,建大功、立大业者,

  • 国粹京剧:驰名中外的艺术瑰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京剧源于明朝的昆曲和京腔,形成于乾隆、嘉庆年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

  • 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是什么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清末有著名的南洋派系和北洋派系,这两个派系都出自于两种官职,即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这两种官职究竟是干什么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1、北洋大臣是什么 咸丰十年十二月,清政府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及南洋通商大臣。三口通商大臣驻天津,管理牛庄、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务。同治九年改三口通商

  • 清末四大水师: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末年,饱受敌寇海上侵扰的清政府终于痛定思痛要组建强大的水师,清末也确实有所谓四大水师,然而这四大水师最后都下场惨烈,因为种种原因沦为炮灰。1、四大水师是哪四个 晚清时期,面对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的边患日益严重,不仅传统的西北边境动荡不安,东南海疆也出现了危机。有海无防的问题日益严重,清政府大为

  • 云南陆军讲武堂:近代史上的著名军事院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

  •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

  • 《儒林外史》: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清历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

  • 北洋舰队兴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北洋水师舰队从建立到最终全军覆灭不过20年,甲午战败之后,清政府内部虽然意见不一,但出于自强的考虑最终得以重建。清政府被推翻之后,北洋水师舰队宣告退出历史舞台,民国海军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起来。1、创建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