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古时期的墓葬文化

上古时期的墓葬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73 更新时间:2024/1/16 1:06:04

原始社会墓葬 在距今约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墓葬开始出现,由于发现的资料有限,这一时期的墓葬情况还不是很清楚。如今发现的几座墓葬均在山洞之内,墓坑的形状也不太清楚,或许当时还没有挖墓坑的习俗,在人骨周围还有少数随葬品。法国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的墓葬,人骨旁边有有意放置的石块动物骨骼,中国发现的山顶洞人的墓葬,人骨周围有红色铁矿石粉末及随葬品。 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此时,安葬自己死去的亲人已非普遍。距今约8千至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有了公共墓地。距今约7千至5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墓地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墓葬有成人土坑墓和儿童瓮棺葬两种。距今约5千至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制度更加完备,墓葬之间有了明显的等级之分。

原始社会的墓葬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地域,其特征也不尽相同。如墓葬方,仰韶化多向西北,大汶口文化多向东,大溪文化则多向南;再如墓葬形状,长方形土坑最多,也有掏成土洞的,少数地区墓葬则没有墓坑等等。一般说来,史前时代的墓主要可分为五种形式,各种形式的墓不仅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而且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1、岩洞墓

利用天然岩洞作为墓地始自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早期华南的一些地方仍较流行。由于华南岩溶地形发育良好、岩洞众多,利用天然岩洞安葬死者的习俗不仅开始较早,而且延续时间很长。

2、堆土墓

这类墓的总体特征是,墓室构筑于地面之上,系由地面堆土构筑而成。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显比较适应南方地区多河流湖泊、地下水位较浅的自然环境特征。按其结构特征还可分为两种形式:第一,无圹堆土墓。即没有明显的墓圹,大概是把尸体直接放置在地上,然后用土掩埋。堆土墓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墓葬形式。第二,有圹堆土墓。即先在地面堆筑成高大的土堆,然后再在其上挖掘墓穴,主要流行于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中。

3、竖穴土坑墓

竖穴土坑墓是新石器时代最为流行、数量最多的墓形,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华北、东北、西北各地,长江流域及华南的某些地区也有发现。这类墓是由地面垂直下挖而成,依平面的形状可分为长方形、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其中以长方形墓最为多见。早期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多较小较浅,仅能容尸,一般长约2米左右,宽1米左右,深多在2米以内。中、晚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墓。

4、土洞墓

土洞墓是先挖一竖穴式土坑(墓道),然后在坑底部一侧壁挖一横穴墓室而成。最早出现并流行于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

5、积石墓

积石墓是一种用天然风裂石块、采用压缝交迭的方法在地面筑成的墓室。多分布在东北地区,积石墓始自史前时期,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代,是东北地区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的墓葬。

6、贝丘墓

是一种利用食贝壳堆积掩埋尸体的墓葬。多见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在粤东一带分布有较多的贝丘遗址,其中以广东潮安陈桥村和池湖凤地、鲤鱼墩、罗山咀、深湾等遗址为代表。鲤鱼敦墓地有狮蚶海月片铺垫,随葬有石锛、纺轮、穿孔狮蚶壳和螺壳饰物等;罗山咀墓葬随葬有穿孔鳖甲饰物。这些墓均埋在贝丘之中,形成滨海地区具有显著特色的墓葬类型。

标签: 上古历史

更多文章

  • 上古神话传说之女娲造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上古历史

    女娲造人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传的大母神。 女娲造人的故事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

  • 上古神话传说之盘古开天辟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上古历史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还有一层意思:盘是盘问、盘诘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话意思就是: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辟天地。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

  • 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和四大神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上古历史

    中国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四大凶兽,分别为:饕餮、混沌、梼杌和穷奇。古中国传说的四大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四大凶兽1、混沌 《神异经》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 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

  • 上古神话传说之神农尝百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古历史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氏即为炎帝,在他的统治下,人们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药医,并且能上市场、听音乐、唱丰年的日子。今天,海内外亿万人民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

  • 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了哪些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古历史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1、仓颉

  • 上古时期的钱和币一开始并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古历史

    早期货币——贝 在古代,这些海贝是被当作钱来用的,因此才从简单的“贝”变成了绝不简单的“宝”。 事实上,先秦的文字、语言大多未能流传下来,从保存的碎片显示,那时的字词构成简单,复合词极少,“宝贝”之说应是后世附会,就商代而言,宝是宝,贝是贝,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不过,商代用贝壳作钱确实不假,不但史

  • 黄帝陵的四大价值连城的宝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上古历史

    黄帝 虽然黄帝陵墓的所在如今已不可考,但中国多地还是有几处纪念性的建筑,其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的陵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这里被称为“天下第一陵”,陵墓中有四大价值连城的宝物为黄帝保驾护航。1、黄帝手植柏 走进轩辕庙山门内西侧,你会看到一棵高大巍峨、其冠如盖的古柏——这可不是普通

  • 嫘祖始蚕 养蚕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上古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但是,关于养蚕的起源,却存在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争论。 流行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论点是“嫘祖始蚕”。螺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公元前2550年)的元妃。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557—581年)尊螺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

  • 炎帝的故事,炎黄为何并称为华夏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古历史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1](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典型人物,据说他是继女娲之后的另外一个成为天下首领的人。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

  • 开创帝王禅让之先河的尧帝简介及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古历史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因封于唐,故又称为唐尧。唐尧向以勤奋、节俭、让贤和爱护人民而流芳后世。 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