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末伯颜:妄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元朝权臣

元末伯颜:妄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元朝权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94 更新时间:2024/1/18 18:41:54

若论元朝后期的风云人物,当属伯颜。元朝历史上叫伯颜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元初勋将伯颜,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征宋时的最高统帅;一位是元末学者伯颜,曾在丞相脱脱主持下参与编修《金史》。本文说的伯颜,则是元朝最后一位权臣。

伯颜(?-1340年),蔑儿乞氏,自曾祖父一辈便世任宫廷宿卫,屡有战功。祖父称海为领军百户,曾随元宪宗蒙哥伐南宋,父亲谨只儿是隆福太后宫中宿卫的统领,到了伯颜时期,这个家族达到了兴盛巅峰。伯颜“弘毅深沉,明达果断”,十五岁就已奉元成宗诏命为“侍武宗于藩邸”,后因多年带兵南征北战“累捷”,“功为诸将先”,被赐号“拔都儿”,故又称拔都儿伯颜。

此后,伯颜官职一路飙升,到元文宗时其仅次于权臣燕铁木儿。1333年,燕铁木儿死,元顺帝即位,伯颜以拥戴之功拜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中书左丞相、燕铁木儿子唐其势见伯颜得势,耻位居其下,遂蓄谋政变。后至元元年(1335年)六月,伯颜协助元顺帝平叛,捕杀了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稳定了政局。当年七月,元顺帝诏命伯颜为中书右丞相,罢左丞相不置,赐“答剌罕”之号,子孙世袭。从此,伯颜独揽元朝军政大权,成为一代权臣。

伯颜独秉国柄,专权自恣,益无所忌,“诸卫精兵收为己用,府库钞帛听其出纳”《元史·脱脱传》),势焰薰灼,威权在顺帝之上,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史·伯颜传》)。其官衔多达246字。顺帝深忌之。

伯颜历事十帝,大半生的时间里扮演了蒙元政权猛将能臣的角色,廉政爱民方面做得也还比较到位。自“独秉国钧”后,伯颜开始“专权自恣”,任用亲信,“虐害天下”,为所欲为,“锻炼诸狱,延及无辜”,“不待诏令,擅自处决”,肆意行使生杀大权。出行时则“导从之盛,填溢街衢”,日显淫威,比皇帝的架子还大,堕落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天下贡赋多入伯颜家”。

伯颜一直瞧不起汉人和南人,专权期间,他制造民族矛盾,大量用蒙古人、色目人,千方百计打压汉人、南人。为防止汉人、南人造反,伯颜禁止江南农家用铁钗,对汉人、南人祈神赛社、习学枪棒武术以至演唱戏剧等都横加禁止,以防他们聚众闹事。考虑到汉人中以张、王、刘、李、赵五个姓氏人员最多,伯颜甚至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个大姓的汉族人民,结果遭到一贯顺从的元顺帝的强烈反对。《元史·顺帝纪》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伯颜本来就身兼数职,后来职务越兼越多,让人眼花缭乱:“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式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军事、监修国史、兼徽政院侍正、昭功万户府都总使、虎符威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知经筵事、太史院、宣政院事、也可千户哈必陈千户达鲁花赤、宣忠斡罗思扈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回回汉人司天监、群牧监、广惠司、内史府、左都威卫使司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司事、宫相都总管府、领太禧宗礼院、兼都典制、神御殿事、中政院事、宣镇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提调宗人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事、提调哈剌赤也不斡察儿、领隆祥使司事”。如果把这些职务合起来,所署官衔“计二百四十六字”,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伯颜势焰薰灼,威权在元顺帝之上,以致“天下之人唯知有伯颜而已”。元顺帝即位时年纪很小,只有十四岁,起初对这些事还不是很在乎,随着元顺帝帝一天天长大,渐渐不再能忍受伯颜的专权跋扈,故“深忌之”。至元六年(1340年)二月,伯颜的侄子脱脱与元顺帝心腹世杰班筹合谋,乘伯颜出猎柳林之机,将其贬出京城,担任河南行省左丞相;随后,伯颜又被迁往远在岭南的南恩州阳春县安置,途中病死于龙兴路(治今江西南昌)驿舍。在其尸旁,有人题诗于壁云:“百千万锭犹嫌少,垛积金银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运智,不将些子到黄泉。”正所谓水满则溢,物极必反。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历史学家为什么对元朝历史轻描淡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元朝

    中国历史学家在主观上一直承认元朝,它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尤其武功方面,元朝偏重于军事扩张,在文化上造诣不高,没有创造自身可以让大众接受的文化。 所谓“历史上对于元朝总是轻描淡写”。元朝之后是明朝和清朝。应该说是明朝和清朝的人,对于元朝总是轻描淡写。 明朝的人为什么对

  • 北元衰亡:元朝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元朝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

  • 什么是九儒十丐 元朝读书人为什么地位低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他们将人划分等级,汉人地位低贱。以儒家出仕思想为主的汉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相当高。然而元代将人划分为十等,“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1、什么是九儒十丐 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出自两位南宋遗民之著作,一为谢枋得之《谢叠山集》卷二《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一为郑思肖之

  • 元曲分类:元杂剧和元散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朝,元朝

    各朝各代的文化形式都是风格迥异而极具特色的,如元朝就以元曲为人所知。元曲一般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两类。一、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元曲。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代散曲两个部分,它在金院本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形成的,正当南戏盛行之际,北杂剧走向成熟。13世纪后半期是元杂剧雄踞剧坛最繁盛的时期。四折一楔

  • 蒙古四大汗国: 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和元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分别是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出现,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1、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元朝西北宗藩国,亦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主要辖区是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

  •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元朝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1、关汉卿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这十八个剧本是:《温太真玉镜台》、《赵盼儿风月救风尘》、《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 《浴马图》:元代国宝级画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元朝

    元赵孟頫浴马图,此卷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绿荫成趣,骏马数匹,马官九人。画中马的姿态各异,神态生动,或立于水中,或饮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鸣,或卧立顾盼。马倌们牵马临溪,或冲浴马身,或于岸边小憩。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是

  • 《西厢记》其实是王实甫的自传? 王实甫就是现实版张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元朝

    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以情感人著称,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也十分令人向往,《西厢记》之所以这么感人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人物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显得很真实,因为作者王实甫和男主角张生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1、王实甫就是现实版张生 张生与王实甫同样是文人出身,张生在《西厢记》中以一个文弱书生的形象出现,

  •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元朝

    元代是杂剧繁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出名。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1、关汉卿的《窦娥冤》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

  • 元曲四大爱情故事:《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元朝

    元代以戏曲见长,不仅有大名鼎鼎的元曲四大家,还有四大爱情故事。分别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1、 拜月亭 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元·关汉卿作。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