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军队盔甲中的“红领巾”是用来干什么的

宋代军队盔甲中的“红领巾”是用来干什么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3/1 15:11:08

代盔甲变化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这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护裆的雏形的出现,二是头盔样式的变化。三是腿甲变得比之前更加长。四是甲叶从方型大叶变成了小叶的鱼鳞甲、山纹甲。五是采用整体形制。总体而言,宋代盔甲防护更加全面,重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1、宋代军队的盔甲样式

宋代对军队的盔甲样式、甲叶多寡、重量、马具装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如《宋史·兵志》中记,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规定士兵全装甲的总重量不得超过50斤,身甲甲叶数量为1825片,并对每个部位的甲叶数、重量以及每片甲叶的重量,都作了规定。

由于宋代盔甲的防护前所未有的全面,甲叶数量也前所未有的多,重量也前所未有的大,这就要求对不同兵种的盔甲进行细化。以1186年宋乾道四年琪进三色甲为例,分别有枪手甲、弓手甲、弩手甲三种。其中,枪手甲身甲叶片数为1610至1810片,重31到36斤左右,披膊甲叶1028片至1298片,重10斤到14 斤,头盔500至670片,重9到10斤。弓手弩手在古代部队中属特种部队,因此着甲较轻。三色甲中弓手身甲与枪手甲差不多,但披膊与头盔的叶片量却要少得多,大约为650片左右,重量也轻了许多。这种对不同兵种盔甲的细化规定,前代少有,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盔甲中对颈部防护的变化。从秦汉时期的盆领开始,盔甲对颈的防护一直是个难题,当时的头盔少有护颈,一般都使用盆领,但盆领若造得太小,作用有限,若做得太大,则影响视线,不利于作战。而颈部却一直是盔甲防护最薄弱之处,取敌首级毕竟就是要从此处下刀的啊。到了宋代,盔甲护颈加长加宽,对颈部的防护有了较多的考虑,也让头盔更加美观,其形制可以参考日本电影中的样式。

2、盔甲中的“红领巾”是用来干什么的?

由于宋代盔甲中的披膊为短衣形,与现代女性曾流行的短上衣颇为相似,较之前代更大更重,甲叶的数量也更多,而头盔护颈的加长,也使得护颈与披膊的摩擦加剧,不仅头部难以转动,也造成盔甲更易损坏。而解决之道却如此简单,就是上“红领巾”,在肩头披红布一块,不仅美观,也解决了头盔与披膊互相摩擦的难题,一举两得,当然,将领们应该是用披风吧。

披着红巾的宋朝将士们,骑着披挂宋代制式鲜红马甲的骏马,驰骋在疆场之上,等威武!可惜,战争并不是只靠武器装备就能取得胜利的。宋代畸形的兵制,以及对军队的轻视,再加上周边民族的崛起不同于往日,失去了所有可以养马疆土的宋代军队,尽管穿着有史以来最完善的盔甲,在战争中依然难有作用,仅仅一个“小冰河期”的来临,就将大宋推得无影无踪了。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南宋亡国后有多惨:皇陵被掘 尸骨撒满山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元朝

    南宋史是一部受尽侮辱,令人心酸心痛的历史。南宋的6个皇帝,再加上3个流离失所如同难民的孩皇帝,虽然贵为天子,大多过得窝窝囊囊,悲悲戚戚,从来没有过扬眉吐气的时候。他们似乎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面对强敌的入侵和掠夺,除了割地赔款外都没有什么办法,朝廷内部又受阴沉狡诈、诡计迭出的权臣控制,甚至被玩弄于

  • 元朝的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元朝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称帝,公布《建国号诏》法令,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 北方政局稳定后,忽必烈决定采用南宋降将刘整建议,先拔襄阳,浮汉水入长江,进取南宋。至元五年(1268年),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隔汉水相望的

  • 元代政治特征 ,元朝在政治上有三个创举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元朝

    1、元代政治特征 元代政治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与传统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代政治思想家在两种政治文化的冲突中,力主以中原传统政治文化取代塞外游牧政治文化,他们实际上扮演了中原传统政治思想在元代的传人的角色。元代政治思想对推动蒙古族彻底封建化,保全中原传统封建文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元朝皇帝葬仪 ,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元朝

    中国古代皇帝大多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刚上位就开始修陵寝,确保自己死后的哀荣,所以皇帝的陵寝都是盗墓贼们虎视眈眈的对象。然而有一个朝代的皇帝完全不同,这个朝代的皇帝没有陵墓,也从来没被发现过陵墓,这就是元朝。1、元朝皇帝没有陵墓的原因 据记载,成吉思汗在宁夏病逝后,其遗体被运往漠北肯特山下某处,在地表

  • 元朝的政治体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元朝

    1、政治 蒙古国对华北的统治方式,是草原贵族原有的统治体系,在它所征服的定居农耕地区的延续。汉地户口的一部分直接领属于大汗,一部分被大汗分封给诸王、宗戚和勋臣。蒙古统治者把主持军事、财赋征敛的部分官员和监临各级地区的达鲁花赤派到华北,同时又以款服入质、领军从征、缴纳差发为条件,允许自金末战乱以来出

  • 元朝军事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元朝

    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进入内地的大多数蒙古人户及被收编的金、宋降军之家,皆以军户著籍;此

  • 元末伯颜:妄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元朝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元朝

    若论元朝后期的风云人物,当属伯颜。元朝历史上叫伯颜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元初勋将伯颜,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征宋时的最高统帅;一位是元末学者伯颜,曾在丞相脱脱主持下参与编修《金史》。本文说的伯颜,则是元朝最后一位权臣。 伯颜(?-1340年),蔑儿乞氏,自曾祖父一辈便世任宫廷宿卫,屡有战功。祖

  • 历史学家为什么对元朝历史轻描淡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元朝

    中国历史学家在主观上一直承认元朝,它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尤其武功方面,元朝偏重于军事扩张,在文化上造诣不高,没有创造自身可以让大众接受的文化。 所谓“历史上对于元朝总是轻描淡写”。元朝之后是明朝和清朝。应该说是明朝和清朝的人,对于元朝总是轻描淡写。 明朝的人为什么对

  • 北元衰亡:元朝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元朝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它南方起义军和南方大元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协助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八月攻克通州,元惠宗于七月二十八日,仓惶北逃,徐达率军攻陷元朝的首都元大都(北京),元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北遁,朱元璋认为

  • 什么是九儒十丐 元朝读书人为什么地位低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他们将人划分等级,汉人地位低贱。以儒家出仕思想为主的汉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相当高。然而元代将人划分为十等,“九儒十丐”,读书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1、什么是九儒十丐 所谓“九儒十丐”之说,出自两位南宋遗民之著作,一为谢枋得之《谢叠山集》卷二《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一为郑思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