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建故宫时为何要在天安门前立华表

明朝建故宫时为何要在天安门前立华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68 更新时间:2024/1/22 10:10:12

凡是到过天安门的,无不为门外门里的两对华表所吸引。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龙盘于柱,横云飘绕于端;华表顶端,雕刻着一尊蹲兽,面向宫外,昂首远望。门里也有一对华表,所不同的是,其顶端的蹲兽,是面向宫里注视。一里一外,在古代,这就是表示对君主的一种约束。

华表到底蕴含著什么意义呢?这需要从华表的历史说起。可以说,华表是一种传统文化。

华表,是从上古时代谤木演化而来的。所谓谤木,亦称诽谤木。据《淮南子·主术训》中说:“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意思是说,唐尧时设置一种鼓,百姓如果看到尧有过失,就可击鼓,使尧听到后听取百姓的“谏”(谏,是用语言纠正尊长的过失)。

舜时在大街上树立一根木头,百姓如果见到舜有过失,可以在木上刻写谏言。在古汉语中,诽谤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批评、指责,是中性词,无褒贬义;二是指说别人坏话,即所谓毁谤,在这个意义上是个贬义词。谤木的“谤”,则是取其第一义。而在现代汉语中,“诽谤”专指说别人坏话,应用范围缩小了。

这样看来,华表最初不过是一种简朴的树立在地上的立木,其上端横着一块短木,名叫“桓(huan)木”,或称为“和木” 、“表木”,或称之为“和表”;用以纳谏、装饰、纪念,或起标志作用。它最早起源于尧舜时代,风行于春秋。

所谓“桓木”,《汉书》《尹赏传》中云:“瘗(yi4)寺门桓东。”这个“桓”,指的就是这种立木。所以又叫“和木”或“和表”者,据《汉书.注》曰:“陈、宋之俗言,桓声如和,今犹谓之‘和表’”,由此,我们知道古时‘桓’与‘和’的地方话音相类。而且,我们知道在汉代之后,这种立木还仍延续着古音的名称。

唐代为《汉书》作注解的颜师古说,“和表”,“即华表也”。

其实,真正让华表发生质的演变,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它由木变石,从广为民用到皇家独享,由告示牌变成了帝王柱、皇权标。也就是说自秦始皇始,华表一般采用最坚硬的花岗石打造,头上常盘踞雄狮,周身缠绕蟠龙,完全成了一种专制集权的象征。既然体现专制,人们怎敢非议?只能匍匐其下,三呼万岁,惟命是从。

北京在明朝永乐年间成为京城之后,封建帝王在北京天安门树立汉白玉的华表,主要是为了装饰,当然也含有向古之贤君学习、听取民意的意思。毕竟,从史料记载看,天安门里外的两对华表上都雕有一只怪兽“犼”(hou)。天安门里华表上的犼朝北,叫“望君出”,意思是皇帝应该经常外出,体察民情。天安门外华表上的犼朝南,叫“望君归”,是希望皇帝不要经常在外游乐,以免延误国事。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故宫用的砖为何被叫做金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按说,用砖铺地,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就开始用砖砌墙铺路。到了明朝,已有的砖瓦等建筑材料,用来修建紫禁城不是问题。但由于明成祖在迁都的问题上,不仅要求高,也要求严。他一再下旨,规定工匠们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壮丽的宫殿建筑群,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哪怕是踩在脚下的路,都精选装点

  • 为何说明代是武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在中国武术运动史上明代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武术史研究有人赞成这样的说法——“明成清盛”说。亦即武术运动形成于明朝,发展鼎盛于清朝之意。 武术发展中明代的重要主要体现在: 开始规范分类成不同流派,这是武术发展到一个较高程度的标志。而明朝以前,中国武术以军阵冲杀格斗技术为主体内容,训练以兵器实

  • 《醒贪简要录》:历史上首部反腐教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醒贪简要录》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反腐教材,颁布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这份教材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制定官吏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并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放纵各级官吏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当时贪官敛财的花样无奇不有:“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

  • 《警世通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警世通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以及稍后完成的《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

  • 《菜根谭》:助人修身养性的语录世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清历史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

  • 《二刻拍案惊奇》:古代著名拟话本小说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于1632年(崇桢五年)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剧《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

  • 大奸臣严嵩靠青词上位? 青词在明代意味着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严嵩是嘉靖皇帝时代的大奸臣,但是这个大奸臣貌似还有点才学,他被称为青词宰相,那么这个青词究竟是什么呢?青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吗?1、青词是什么 青词,又叫绿章。因在青藤纸上用朱红色字写而得名,青词本是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献给天界神明的章表奏文,以极其华丽的文笔表达出皇帝对天帝的敬意和求仙的诚意。唐代开

  • 明朝曾经创下十个世界第一的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明朝也是继汉唐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都说明朝强大,到底有多强大呢?一组数据表明明朝曾创下了当时十个世界第一的纪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矿产量世界第一 明朝的铁产量是宋朝的两倍,万历年间达9000多吨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清历史

    王阳明书知行合一 “美美与共,知行合一”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校训,“美美与共”出自费孝通先生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知行合一”则出自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有着深刻的哲学含义。1、王阳明和知行合一思想 因仕途受阻,王守仁便开始一心悟道,领悟儒家心学之道,广收教徒进行讲学。他主张“致

  • 关宁铁骑有多厉害, 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清历史

    关宁铁骑号称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实力超级强悍。但是就是这样一支所向披靡的部队,最后却没能挽救大明的江山。如果袁崇焕不死,是不是一切都会有改变呢?1、袁崇焕苦练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苦练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清八旗军正面交锋的不败之神。明朝实行的是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