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后宫干政的现象为什么两汉时期发生最多?

历史上后宫干政的现象为什么两汉时期发生最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20 更新时间:2024/2/13 12:34:49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非常的严重,但是女人们却不甘寂寞,她们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和命运抗争。人们见得最多的女人与命运抗争的方式,大多数都走到了同一条路上——干政。后宫干政几乎每朝都有,为何汉朝会最为严重?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皇后,她们不单是作为皇帝正妻,统领后宫佳丽,更是参与朝政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这被后世称为“后宫干政”。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其后呂雉便开始了夺权之路。在群臣的自保下,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便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改变刘邦”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定制,大封诸吕为王,这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改朝换代。

司马迁做《史记》将吕后列入本纪,实际上就是承认她是皇帝。若非吕氏诸男没有吕后的政治能力,周勃平叛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吕氏之后,长期把持朝政的是文帝的皇后窦氏。窦太后和其女馆陶长公主刘嫖权势滔天,甚至可以左右景帝立嗣。在景帝去世后,升级为太皇太后的窦氏把持朝政,武帝亲自任命的重臣赵绾只因提出“窦氏不应再干涉朝政”,窦氏就迫使武帝罢免了自己任命的丞相和太尉,并把赵绾逼死在狱中。在其母王太后的建议下,武帝采取韬光养晦之计,不再过问政事才得以保全。

武帝时代,儒学兴起。儒生根据夏、商纣、周幽王宠爱女色、荒政亡国的事实得出“女色亡国”的结论,甚至把帝王宠妃视为“祸水”。不过儒家的兴起并没有阻挡住后宫干政之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在元帝病故后,便开始了60年的当政生涯,先后经历了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和刘婴五朝,最终由王莽篡汉。

民国初的历史学家蔡东藩对王政君作了高度评价“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乃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是则失之愚柔,非失之骄淫也。”但是经历了新朝代汉的者班彪认为“孝元后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明学者王夫之对汉代母后这一现象做出了总结“所见所闻不出于闱闼,其择贤辨不肖、审是非、度利害,一唯琐琐姻亚之是庸”,故“母后临朝未有不乱者也”。

这确实言中要害。后妃得宠一般是凭借色相而非才能,即所谓“女以色进”。这其中有少数极具政治才能的女性,例如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吕后、汉和帝皇后邓绥、武则天、清孝庄太后等人,但更多的女性从未接受过治理国家的教育,加之年纪尚幼便入深宫,对国情民意一无所知,一旦掌握权力很容易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后妃没有执政合法性,她们又不得不依靠外力干预朝政,一般后宫干政都与外戚干政相连。

尤其东汉政权实际上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而光武帝刘秀不同于其它开国皇帝的是,没有大肆屠杀或者压制开国功臣,反而对他们礼遇有加,功臣们大多能保全性命、待遇和地位。东汉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更成为一种牢固的观念,于是,与皇帝结亲的大多是将相功勋和世代公卿巨族的家庭,他们本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当他们的女儿姐妹甚至姨姑成为后妃特别是皇后或太后时,靠着这种裙带关系,他们会得到更多的恩宠,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如汉章帝的窦皇后在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后,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永元四年,和帝14岁时,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另一方面,由于汉朝又确立了皇后的嫡正地位,在皇帝年幼、懦弱、昏庸或皇嗣中断时,皇太后可以监护人的身份监督、选立嗣位人,以至临朝称制。太后临朝称制,其权力与皇帝相等,东汉“临朝者六后”,这种情况下,太后们在选择嗣君时大多“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有些太后为了满足自身的权欲,还废长立幼。

如和帝皇后邓氏,以长子刘胜有痼疾为由不立,而偏立少子刘隆,其生时才百余日,刚立不久就夭折,后又立刘牿,也才12岁,一太后竟两立幼帝,把持朝政达16年之久。公平的来讲,无论是章帝皇后窦氏、安帝皇后阎姬、顺帝皇后梁妠以及桓帝皇后窦妙都知书达理,其家族外戚并非市井,虽然行事跋扈,处理政事也算及格。

但灵帝生母董氏以及皇后何氏出身市井,一贪财一贪权,董太后打开卖官鬻爵的地狱之门,何皇后家族则将士大夫排挤出权力中心,两人的争权夺利加剧了东汉末年动荡的局势,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

汉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皇太后干预朝政呢?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是草莽出身,对后宫要求不高,导致皇后出身来源不一,文化素养不高,对贞操、女德不那么重视,这些皇后妃子以前过的是苦日子,一旦飞黄腾达后,都会忘乎所以,吕后和汉武帝母亲王太后就是典型例子。

汉朝实行君主集权制,并不是宋朝“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国策,这种体制很容易造成皇帝“独断朝纲”,当皇帝驾崩,继任者年幼或其他原因不能临朝理政时,母后就成为干政的可能;吕后、窦太后、王政君、元太后皆是如此。

汉朝以以孝治天下,甚至选拔官吏都以“举孝廉”方式,这就造成了天下的父亲是皇帝,天下的母亲当然是皇后了,皇后处理政事也就是处理家事,是母仪天下应尽的义务,这就给了皇太后插手政事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此外,后宫干预朝政还有许多原因,大多都由皇帝原因引起的,皇帝年幼、身体羸弱、甚至愚呆这些都是皇太后走向前台的原因;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西汉也采取很多措施,刘邦杀白马为誓定立了“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逐之”,到了汉武帝时期有个极其残忍“立子弑母”制,此外西汉皇帝还重视女子品德教育,让后妃和公主学习《列女传》、《女诫》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没有取得多大成效。

对于后宫干政,除了外戚贪恋权力以及庞大利益外,女人能顶半边天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女人也可以有事业,女人也可以有作为,但是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人注定是时代牺牲品,一入侯门深似海,她们要想在历史舞台上发挥女性应有的作用,必须遵守“三从四德”做好夫君的贤内助才可以,否则就被世俗所遗弃。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马邑之围:开启了汉朝对匈奴主动出击的新纪元,马邑之战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公元前133年,西汉在马邑策划的对匈奴进行一场诱敌歼灭战,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此后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邑之围。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马邑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33年,由公认为是伟大皇帝的

  • 周秦之变:中华文明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周秦之变指的是秦朝与西周相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周秦之变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并不仅仅是这块土地上

  • 麒麟阁十一功臣丙吉一生传记 丙吉问牛的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汉历史

    1、丙吉传丙吉在年轻的时候研究法律,本来是一名鲁国的狱史,后来受到朝廷的重用,最终官至御史大夫、丞相。他一生辅佐汉宣帝可以说是兢兢业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其中《丙吉传》这本书中就是对丙吉这一人物的介绍。首先在《丙吉传》这本书的开篇,就先对丙吉介绍了一番。其中由于丙吉的出生日期历史上并没有记录

  • 秦朝郡县制:影响了中国两千年历史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之后,为避免周朝地方诸候的势力大于中央的事件重演,废除了分封制,采纳丞相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1、郡县制度由于历史原因,各类史籍对于秦朝设立的郡县数量的说法都不

  • 秦朝科技 秦长城、都江堰、阿房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汉历史

    大家了解“黑科技”是最近才有的一个概念。“黑科技”的官方解释是:通常情况下,当前人类无法实现或根本不可能产生的技术或者产品统称为“黑科技”,其标准是不符合现实世界常理以及现有科技水平。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在2000多年以前咱们大秦帝国在当时所创造的“黑科技”有哪些?1、秦长城在小学的时候,我们所学的课

  • 秦孝公: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却因为商鞅的光芒被人们所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秦孝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孝公时代制订的一系列战略方针,秦国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秦孝公时期秦国是如何发展的?商鞅为何选择重农抑商?说起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强盛的原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商鞅变法。的确,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从原本的积贫积弱的现状

  • 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合八荒一统天下 秦始皇不是一个暴君而是有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汉历史

    秦始皇嬴政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是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儒生骂他暴君,可他在位37年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斥他严刑峻法,可他却制

  • 秦惠文王:秦国第一个王 如何评价秦惠文王嬴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汉历史

    秦惠文王赵驷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也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秦惠文王继承他父亲秦孝公的遗志,坚守法治,铲除复辟势力,巩固秦国的根基,增加秦国的实力,是一位难得的明君。但是唯一的不足

  • 秦国是如何从弱到强,由一个养马的变成一方诸侯乃至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汉历史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秦国是如何由一个养马的变成一方诸侯乃至一统天下?秦国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秦国以递增的趋势不断变得强大,从而

  •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为什么选择郡县制否定分封制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汉历史

    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何不效仿周天子实行分封制,而是实行分封制?分封制是与奴隶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国家管理模式。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后,大封功臣勋戚,在全国建立了大约1200余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国王代表周天子管理所在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