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为什么选择郡县制否定分封制呢?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秦始皇为什么选择郡县制否定分封制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976 更新时间:2023/12/4 15:21:33

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何不效仿周天子实行分封制,而是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是与奴隶社会制度相适应的国家管理模式。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后,大封功臣勋戚,在全国建立了大约1200余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国王代表周天子管理所在地方的土地、民政、军事等各方面的事务,每年向周天子朝贡。这种国家管理模式曾一度将西周王朝推上了一个鼎盛时期。

1、郡县制的兴起

但是到了西周晚期,随着奴隶起义,大量奴隶逃亡,奴隶制度走向了衰亡,新兴的地主阶级异军突起,他们的政治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以血缘亲疏关系即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必然会走向没落,必须要有一种新的国家管理制度代替它。

郡、县为春秋战国至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春秋前期,楚、秦、晋等诸侯国开始在国内一些地方设县;春秋末期,各诸侯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郡的面积虽比县大,但因地处偏远,行政建制一般比县为低。战国时,各诸侯国在边地分设郡、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郡”字,从邑、君声。君本义为至尊,奉守军令以行君政之地为郡。“县”字,从系持,为倒首,倒首系挂之为悬。“悬”、“县”古时通用。县与王城悬隔千里,取遥远之意。楚庄王灭陈置县,县名至此始。

《说文》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春秋左传》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春秋前期县大于郡。

2、秦朝设置郡县制

公元前350年,秦国商鞅变法,迁都咸阳,置三十一县。其后变法图强,兼并一日千里:公元前327年,秦灭西戎设义渠县;公元前278年,占郢城置南郡;公元前277年,定黔中设黔中县;公元前272年置南阳郡;公元前249年置山川郡;公元前248年置太原郡;公元前242年置东郡;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公元前223年置楚郡;公元前222年置会稽郡。至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天下。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设守、尉、监各官。三年后,攻克南越陆梁地,增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同时收取河套以南土地,设置四十四县。是为一统天下,大功告成。

郡的辖属初本无定制,代有更替。秦统一天下后,确立郡、县两级制,郡比县大。汉代以后承袭,至宋代改郡为府,郡制遂废。秦汉以后,县的行政长官,万户以上称县令,万户以下称县长。唐代之县分上、中、下各级,故不再以令、长分称。宋代称为知某县事,元代称县尹。明清称知县,为正七品,俗称“芝麻官”。

春秋前期,各国始设郡、县,意在固边。因为近畿之地,肥硕之地均已分封,故设置郡县以畴边,管理悬隔千里之地。秦一统天下以后,丞相绾奏曰:“燕、齐、荆地方遥远,不设置王,无法镇守,请立诸子为王。”秦始皇将事交付臣下商议,李斯力陈分封之弊,强调统合为一,设置郡、县,永保天下安宁。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强调中央集权,保障政令畅通,确实优于封建制,深得秦始皇的肯定。

3、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继续延续西周的分封制?

因为秦国不具备分封的条件,夏商周三朝的分封制度是有其特定原因的。夏朝来说,是从部落制度过渡到国家制度的,很多的诸侯说起来就是以前的部落首领。夏王也是维持一个天下共主的头衔而已。商朝代夏,也就是商王从一个诸侯首领变成天下共主的过程,这个过程更多的是中央权力的过度,而不是地方权力的转变。各诸侯也不过是换了个朝贡的对象罢了。

这点从周朝诸侯国里面有许多是从夏朝传承下来的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秦国。周代商也差不多,只不过可以说是对天下一些诸侯进行了整合。天下诸侯从商末传说的800个降到了72个。但是秦国不一样,上三代的政权更换对地方的影响有限,所以地方上没有产生大的变动。而秦朝却是通过吞并战争一寸一寸的统一天下的。可以说是对原有权力的一个全方位的冲击。再要实施分封要怎么实施,分封六国后人那这几百年的仗白打了。

分封秦国的功臣的话,六国之地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再给安排上一个人过去,镇的住吗?所以始皇只能是全部直辖,修驰道,统一文字度量衡来自己管。这应该也是唯一的一个方式。汉朝为什么能实施部分的分封制,原因也是秦统一时和亲末,六国后人被杀差不多了而且也经过的一代的人。

所以没有太大影响。秦朝统一六国,采取中央集权制度,本身就是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一次伟大进步,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前无古人,后有来着,在这些尝试中为后世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失败谈不上,只是一次探索,后面的项羽属于老统治集团的复辟,注定以失败告终。

4、郡县制在后世朝代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再到后面的汉朝,前期采用相对温和的同姓王,到中期的中央集权,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修正的结果,所以汉承秦制。这种制度变革过程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断上演,例如法国大革命,英国大革命,复辟和反复辟,清朝和民国到张勋到袁世凯再到民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虽然后世的朝代采用中央集权统治年限都明显缩短,但是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延续都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基础,这也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秦二世而亡也是历史发展的教训。牢记新事物发展的三大要素。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分封制完成了历史使命,郡县制是必然。尽管项羽,刘邦短暂实行分封,但都失败了。秦朝的短命,这种分封在当时看实际就是对于其他势力进行了消解,并且进行了重新组合。比如商代遗民在宋,与商代贵族分离,而鲁国也有殷民。并且,西周当时虽然统一,但各地不稳固,需要王室分封自己的势力到地方"屏蕃周室",当时鲁国伯禽受封后第一件事就是与当地势力争斗,可见一斑。与分封制相呼应的是婚姻制,姬姓与其他姓世代通婚,使得政治关系血缘化,血缘关系政治化。

整个疆域在政治,文化,血缘上融合为一个整体,这在当时是进步的。推动了民族的融合,但是融合以后问题出现了,当时武王的兄弟,在七百年后,可就没太浓的血缘关系了,姬姓之间都不亲了,更别说秦国不是姬姓,自然想着扩大自身势力。至于所说秦始皇用分封制,这实际不可能发生。秦国的兴起实际就是钻了分封制的漏洞,各国先考虑自身,不考虑周王室,不考虑其他国家,无论是中央与地方,还是地方与地方,都存在政治缝隙,这才被秦国各个击破。

因此秦始皇需要打造一元的不留缝隙的政治制度,郡县制自然是首选。简单说,秦国就是钻了分封制的漏洞才能做大,深知再用分封制,可能还会有类似政权壮大,自然不会在统一后还会用分封。比如赵匡胤武将夺权,他登基就要夺武将的权。比如隋唐统治者自身就是官僚化的门阀出身,他们做皇帝就要用科举来逐渐消解门阀的势力。

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只不过秦始皇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却没有看到过度集权的弊端,没有别的原因,在他之前没哪个统一的政权集中过权利,没有经验教训借鉴。所以很快弊端爆发,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的个别人物出现是偶然,但秦的灭亡确实必然几百年后,唐代的统治者们逐渐忘了战国的教训,又想起了分封制,柳宗元反驳非圣人之意也,势也"。说穿了,到秦始皇那时候,分封制完成了历史使命,优势消减,弊端出现,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将司马错:既是纵横家也是军事战略家 灭巴蜀为秦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战略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汉历史

    司马错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但是你知道司马错是怎么死的吗?秦朝名将司马错是被谁杀死的?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

  •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曾替阿娇写了流传至今的《长门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汉历史

    司马相如,字长卿,是西汉著名辞赋家,也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在汉景帝时期,因为少年时期的司马相如喜欢读书练剑,就用钱买了个官职,做汉景帝的武骑常侍,但我们知道,这些并非其所好,所以他常有不遇知音之叹。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是这样评述的:“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受汉武帝

  • 西域:天山南北 大好河山 历时千年 终归华夏 神秘的西域是如何纳入华夏王朝疆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自汉代以来,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等。大汉王朝时,有博望侯张骞孤行千里开异域,有定远侯班超绝地轻骑催战云,西域三十六部族就此纳入华夏王朝疆土。1、汉代西域西汉时期,出了玉门关、阳关

  •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昭君出塞让人们纪念两千多年 一曲琵琶两行泪 一颗丹心为汉庭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汉历史

    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在人们的心目中,王昭君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女英雄,一曲《昭君出塞》感动着无数代中国人。其实,更多时候,历史只让我们看到它光鲜的一面,历史背后的无奈与辛酸,却被如大漠黄沙般涌来的时间所覆盖。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西汉倪宽 中国农历的计算法竟然是他计算出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汉历史

    倪宽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下就是关于倪宽的简介。倪宽,字仲文,西汉千乘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根本上不起学。所以就在当时郡国学校中帮助学校的伙房做饭,通过这一个手段来得到学习的机会。不仅如何,小小年纪的倪宽,还经常被有钱人家雇为短工。每次下地干活的时候,倪宽总是将经书悬挂在锄把上,

  • 七国之乱:西汉时期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及结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平定以后,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 夏侯婴: 从刘邦车夫到开国功臣 四朝元老屹立不倒 传奇司机夏侯婴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夏侯婴是西汉开国功臣,一开始只是一个车夫,但是能从一介车夫逆袭成开国功臣,就足以见得夏侯婴的本领。在汉朝建立以后,许多开国功臣都逃不过被杀的命运,尤其是到了吕后时期,更是人人惶恐。然而,夏侯婴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四朝,一直屹立不倒,一生为汉室鞠躬尽瘁。夏侯婴是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

  • 大将军卫青 中国骑兵天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汉历史

    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事,曾与平阳侯的小妾卫媪通奸,生了卫青。卫青的同母哥哥卫长子,同母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冒充姓卫。卫青,字叫仲卿。卫长子改表字叫长君。长君的母亲叫卫媪。卫媪的大女儿叫卫孺,二女儿叫卫少几,三女儿就是卫子夫。后来卫子

  • 燕王臧荼介绍 臧荼谋反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汉历史

    燕王臧荼起初只是燕国时期的一名老将。在一场众所周知的历史战役“陈胜吴广起义”中,因为当时的陈胜和吴广不满当时的政权带动老百姓们一起来反抗,使得天下大乱,由于起义中老百姓占了大部分,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什么战斗策略,很快就被有能力的帝王将相给扑灭了。后来,韩广就受当时的帝王令去安抚当地的老百姓,想让他

  • 蒙恬: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丰功伟绩下枉死小人之手 手握三十万大军却从未起兵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蒙恬是秦朝时期名将,出身名将世家,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秦二世胡亥夺位后,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蒙恬写了列传,却没有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专门写列传。但是如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