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甲军---唐朝一统天下的常胜军

玄甲军---唐朝一统天下的常胜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35 更新时间:2024/3/14 8:03:28

强将手下无弱兵,汉光武帝扫平天下,幽州突骑功不可没。李世民纵横驰骋,就不能不提到他手下那只玄甲军了。对于这只玄甲军,史书中的记载并不详细,我们只能通过各种史料的只言片语,来拼凑这只精锐骑兵的形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是无坚不摧的。

古代作战,常选精锐的战士作为先锋突击,称为选锋。玄甲军也可以认为是选锋的一种。玄甲军不同于东汉的幽州突骑,他并不由单一地区或者单一部族的兵员组成,玄甲军是从李世民所统帅骑兵中选拔出来的精锐,组成应该非常复杂,而且玄甲军担负的作战任务很重,每战必当先锋,伤亡也不在少数,估计应该是不断选拔补充,保持一定的兵员定额。对于玄甲军的组成、训练和装备情况,基本可以通过对唐初骑兵分析得出。

唐代的铠甲有十三种,骑兵主要使用铁质的明光甲。明光甲以兜鍪护头,兜鍪两侧有向上翻卷的护耳,有的兜鍪还缀有垂至肩背用以护颈的顿项;胸甲一般分左右两片,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或作凸起的圆弧形花纹;两肩覆盖披膊,臂上套有臂护;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小腿上则多裹缚“吊腿”。这种铠甲的结构非常完备。

唐朝骑兵的武器如下:弓箭,唐军一般人带胡禄一个,可以装30只箭矢。可能还有马弩装备,能射200步。骑兵的长柄格斗武器是漆枪(也就是槊),握柄很长,这是南北朝以来就流行的长柄格斗兵器。短柄格斗武器主要用短柄长刀,唐军士兵每人一把。除了汉代以来就流行的环首刀外,还有一种柄部有护格、柄首没有圆环的新型长刀。这种刀后来流传到日本,被称为“唐样大刀”。骑兵还使用一部分啄、锤、斧、鞭等砸击类兵器。骑兵使用形体较小的圆形盾牌。

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可以根据府兵制来推测当时的训练情况。府兵在冬季训练的时候,主要有“薄战”和“纵猎”两项内容。其中以“薄战”为主要内容。当时作战,队形的变化非常重要,“薄战”主要是训练士兵熟悉军中的旌旗、金鼓等指挥号令,进行前进后退,队形变化,操演熟练,以做到战时临阵有序,随阵入战。“纵猎”就是进行游猎,在此过程中训练士兵的武艺,提高士兵个人的战斗技能。府兵在服役之前,还又有折冲府的官员对他们校阅考察,进行演练。服役期间的闲暇时间,他们也会经常进行骑射训练。

以上装备和训练情况,是唐军的一般情况,以此来推测,想必玄甲军的情况应该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只不过他们是唐军骑兵中的精英而已,可能选拔和训练更加严格,装备也比较精良。

根据记载来看,李世民使用玄甲军的战术主要有这么几种:侧翼突击、埋伏、正面突击。而李世民惯常使用的战术是侧翼突击,这里的侧翼未必就是敌阵的侧面,也可能是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迂回到敌人的阵后。李世民通常会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等敌人锐气受挫,受到消耗的时候,他再率领玄甲军突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或者直接迂回过去,前后夹击敌人。这样的攻击,往往是致命的一击,会让敌人就此崩溃了。

正面突击,是以玄甲军为前锋,大军为后继,直接对敌阵实施冲击,把敌人的阵势冲乱、冲散,从而最终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玄甲军虽然精锐,冲击力很强,李世民本人也很骁勇,但是这样的攻击还是具有很大的冒险性,尤其是遇到顽强的敌人。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城外的故马坊激战,李世民想查看敌人阵势的情况,直杀出敌人阵背。虽然阵形被打散了,但王世充部下的江淮精锐也不是等闲之辈,与唐军殊死力战,李世民的坐骑在混战中被射倒,幸亏部将拼死救援才脱险,经过几番激战,最终才将王世充的部队击溃。埋伏战术具有很强的突然性,敌人突然之间就陷入包围和突击中,混乱和恐惧是可想而知的。李世民率领500骑兵向窦建德的大军挑战,并成功伏击了他们的前锋部队,生擒了敌军骁将,应该看作是玄甲军的杰作。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秦琼不参加玄武门之变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历史

    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少留意。四天之后的早晨,事情真的发生了。秦王李世民,带着秦王府

  • 唐朝史上四次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隋唐历史

    李唐皇朝有国近300年。读与之有关的史籍(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唐纪》等),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高祖开基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了四次宫廷政变,而这四次政变却都牵涉到当时的皇宫城墙的北面正门玄武门。1、李世民夺取帝位第一次政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是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

  • 玄武门九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历史

    玄武门九将是指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的九个将领,据《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九将为: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

  • 开隋九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历史

    开隋九老指的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分别是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与杨素。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1、伍建章 伍建章,字德良,号安公,安徽蒙城县王集乡人。大

  • 唐明皇重演先秦历史---节度使其实是各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唐历史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

  • 袁天罡如何预言武则天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历史

    一代神算袁天罡:中国的相术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在路边摊上看到《麻衣相术》、《相理衡真》之类的书热卖。袁天罡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相术师,他和李淳风编着的《推背图》更是将自己推上了神坛。一个江湖术士,是如何将自己包装为活神仙,而以大师身份混迹于大唐官场的呢?袁天罡是四川成都人,在

  • 关于李白的六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历史

    有这样一个人:没有他,中国的文坛将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没有他,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减少很多豪迈的气息;没有他,唐代文化将失去很多的魅力。他,就是李白。文明的传承依靠文字,而创造一个时代最优美文字的毫无疑问是诗人,所以,我们讲开元年间的唐朝文化离不开这些诗人。李白是唐朝第一诗人,这一点毫无疑问。李白留给我

  • 武则天为什么将皇位归还李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武则天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她从一个小小的昭仪成功逆袭做了皇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在武则天年老之时,却将皇位还给了李氏,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内幕呢?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

  • 晋阳起兵:李渊中了美人计无奈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唐历史

    在传统的官方史书中,李世民运用美人计把昏聩无能的李渊给套住,然后逼迫他起兵伐隋,真相是这样吗?或许这是一个被虚构的故事,据剑桥中国史记载,李渊起兵实有内情。西方、日本以及海外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he

  • 吴三桂谋反实为康熙帝所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历史

    吴三桂一生官位显赫,叱咤风云,可仍然是一个不幸的人。不要说因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为“汉奸”,就是在清朝,因为最后的反水,在满人看来,无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枉。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则要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