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九将

玄武门九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22 更新时间:2023/12/10 5:32:14

玄武门九将是指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的九个将领,据《旧唐书》卷六十五列传第十五记载:“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九将为: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

1、尉迟敬德

鄂国公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谥曰忠武。

2、侯君集

陈国公侯君集(?643年4月29日),汉族,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渐受重用。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为李世民出谋划策,立下大功。贞观年间,任左卫将军、礼部尚书等职,先封潞国公,后封陈国公,作为唐24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图形凌烟阁。贞观17年(643年),因依附太子李承乾谋反,事败被诛

3、张公瑾

郯国襄公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今河北魏县边马一带)人。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高祖李渊建唐,张公瑾归国,后为尉迟敬德等人荐于李世民,引入幕府。后参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得皇位。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颉利,屡有战功,封邹国公。贞观六年四月辛卯(初八)日(632年5月2日),在襄州都督任上,张公瑾病死,时年仅三十九。谥曰襄。贞观十三年,改封郯国公。

4、刘师立

襄武郡开国公刘师立,(?-640年)宋州虞城人(今河南商丘虞城县)。刘师立本来是李世民属下的一名亲卫,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因参与诛杀李世民的政敌原太子李建成有功,加官进爵升至左骁卫将军。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先附吐谷浑,负险自固,师立亦遣人为陈利害,赤辞遂率其种落内属。太宗甚嘉之,拜赤辞为西戎州都督。后师立以母忧当去职,父老上表请留,诏不许赴哀,复令居任。时河西党项破刃氏常为边患,又阻新附,师立总兵击之。军未至,破刃氏大惧,遁于山谷,师立追之,至恤于真山而还。吐谷浑于小莫门川击破之,多所虏获。寻转始州刺史。十四年卒,谥曰肃。

5、公孙武达

东莱郡公公孙武达(生卒年不详)唐初将领。京兆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栎阳镇)人。隋末从军,素以豪侠闻明。李渊父子兵进渭北,他前往长乐宫(在今陕西大荔县)投奔李世民,遂为秦王李世民部将。武德初年,随从李世民多次征战立功,为秦王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李世民继皇帝位,为检校右监门将军。贞观初年,出任肃州刺史。突厥数千骑兵骚扰,他率精兵两千与张掖河大败突厥,唐太宗玺羽褒奖,迁为左监门将军。后奉太宗命令率军进击灵州之突厥可逻拔扈部。以功封为东莱郡公。唐高宗永徽年中升为右卫大将军。卒赠荆州都督,陪葬于咸阳昭陵。

6、独孤彦云

历阳郡公独孤彦云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长孙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独孤彦云后以功进幽州都督、历阳郡公。独孤彦云后在颉利可汗与唐对峙中牺牲,唐会要卷六诸帝公主中记载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与新唐书记载一致,然而卷二十一关于昭陵陪葬人员又记载安康公主驸马独孤彦云。

7、杜君绰

怀宁郡公杜君绰,唐朝前期的人物,曾经出任荆州都督、怀宁郡公等官职,他是高宗朝官左戎卫大将军,封怀宁县公,玄武门九将(李世民进入玄武门随行九人)之一。

8、郑仁泰

同安郡公郑仁泰(601年-663年11月19日),名广,字仁泰,以字行,荥阳开封人。曾祖郑景,北齐金紫光禄大夫、阳平太守、荥阳郡公,追赠司州刺史。祖父郑继叔,北齐咸阳王斛律光的记事参军。父郑德通,隋眉州录事参军,唐朝追赠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平州刺史。贞观二十一年三月,诏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李海岸副之,自莱州度海;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副之,率营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进。”

10、李孟尝

汉东郡开国公李孟尝(593年-666年7月7日),赵州平棘人(今河北赵县城南),字待宾,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隋末中原大乱,李孟尝入山为盗。大业末年,与王君廓一起归附唐朝,时年十四。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后,王君廓封彭国公,李孟尝授开府仪同,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为将。同年8月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举、薛仁杲,武德三年征讨刘武周,前后以功勋加上柱国,累功赏赐财物一千五百段。贞观四年(630年)2月,李孟尝跟随李世勣在啧北阴山大破突厥,以功赏赐奴婢一百口。贞观五年,进封食邑二千户,后改封汉东郡开国公,移食随州实封四百户。乾封元年五月三十日(666年7月7日)暴病死于长安静安坊的府第,年七十四。高宗下诏追赠使持节大都督荆、硖、岳、朗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谥曰襄公。陪葬昭陵。夫人清河崔氏,隋昌平郡公崔宝山之女。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开隋九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历史

    开隋九老指的是大隋朝开国的九位功臣,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说唐演义全传》,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分别是伍建章、高颎、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韩擒虎、定彦平与杨素。小说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1、伍建章 伍建章,字德良,号安公,安徽蒙城县王集乡人。大

  • 唐明皇重演先秦历史---节度使其实是各路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隋唐历史

    马克思所谓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以“封建”为名,是因为在西欧历史上,以农奴为主要生产力经济形态长期伴随着封土建国的政治制度。然而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封建政体只是先秦三代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央集权“大一统”思想的蒸蒸日上,汉以后的

  • 袁天罡如何预言武则天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历史

    一代神算袁天罡:中国的相术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在路边摊上看到《麻衣相术》、《相理衡真》之类的书热卖。袁天罡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相术师,他和李淳风编着的《推背图》更是将自己推上了神坛。一个江湖术士,是如何将自己包装为活神仙,而以大师身份混迹于大唐官场的呢?袁天罡是四川成都人,在

  • 关于李白的六大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历史

    有这样一个人:没有他,中国的文坛将失去一颗璀璨的明星;没有他,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减少很多豪迈的气息;没有他,唐代文化将失去很多的魅力。他,就是李白。文明的传承依靠文字,而创造一个时代最优美文字的毫无疑问是诗人,所以,我们讲开元年间的唐朝文化离不开这些诗人。李白是唐朝第一诗人,这一点毫无疑问。李白留给我

  • 武则天为什么将皇位归还李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武则天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她从一个小小的昭仪成功逆袭做了皇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在武则天年老之时,却将皇位还给了李氏,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内幕呢?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

  • 晋阳起兵:李渊中了美人计无奈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唐历史

    在传统的官方史书中,李世民运用美人计把昏聩无能的李渊给套住,然后逼迫他起兵伐隋,真相是这样吗?或许这是一个被虚构的故事,据剑桥中国史记载,李渊起兵实有内情。西方、日本以及海外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he

  • 吴三桂谋反实为康熙帝所逼?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历史

    吴三桂一生官位显赫,叱咤风云,可仍然是一个不幸的人。不要说因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为“汉奸”,就是在清朝,因为最后的反水,在满人看来,无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枉。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则要从长计议,

  • 隋炀帝为什么三下扬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历史

    有关隋炀帝三下扬州,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隋炀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扬州做什么?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隋炀帝去看琼花。不错,在扬州,隋炀帝与琼花总是被紧紧联系在一起。关于隋炀帝和琼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后的小说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关于隋炀帝看琼花的

  • 渤海国:一千多年前空前繁荣的海东盛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唐历史

    渤海国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我国东北牡丹江、图们江流域一带,发掘了一系列的古城遗址,

  • 大唐神策军:本是边军却成了禁军 ,为何从百战精锐变得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历史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都是战争不断。在战争中,除了经济外,军队一直都是战争胜负的重要一环。在众多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