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蔡襄是北宋第一诤臣?

为什么说蔡襄是北宋第一诤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4/3/17 21:55:15

在宋仁宗一朝,涌现了诸多因敢于犯颜直谏而名震天下的千古名臣。那么为什么说蔡襄是北宋第一诤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蔡襄,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茶学家,尤以书法造诣登峰造极,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真实历史中的蔡襄,19岁时便以开封府乡试第一的成绩高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他敢说敢做不怕死的仕途生涯。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得罪宰相吕夷简落职饶州,余靖、尹洙、欧阳修也因仗义执言纷纷被贬出京。而当时年仅25岁的蔡襄,还只是个小小的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人微言轻,连站出来仗义执言的资格都没有。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四贤一不肖》诗五首,称颂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为“四贤”,唾骂诬陷范仲淹的谏官高若讷为不肖之徒。

蔡襄其人,文采斐然,书法水平更是冠绝一朝,所以《四贤一不肖》诗成之后,在京城内外广为流传,官民争相传抄,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据宋人笔记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当时甚至有契丹使者不远万里买回诗作刊本,带回辽国张贴在幽州馆里品赏,后来张中庸出使辽朝,竟然看见蔡襄的五首长诗贴在舍馆墙上。不难想象,蔡襄的《四贤一不肖》在当时的风靡程度。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蔡襄与欧阳修、余靖、王素一起被任命为谏院谏官,有了合法身份,从此以后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言吐槽了。

《宋史·蔡襄传》记载,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天宝寺发生火灾,安奉佛牙舍利的灵塔被毁,朝野震动,皆以为不详。宋仁宗决定把佛牙塔请入内宫供养,以示诚心,从而减免灾祸。

蔡襄认为在宫中重建佛牙塔劳民伤财,立即上书反对说:“陛下当修人事,奈何专信佛法?”直指遭此灾祸,错在皇上,不修人事、专信佛法是本末倒置,还提出质疑,如果舍利真有灵性,又怎么会连自己住的灵塔都保护不了呢?总之一句话,在内宫建塔供奉佛牙舍利的事,没必要,不可以!

如果直言进谏还可以说是言官本分,那么抗旨不遵则无疑是蔡襄的独家特色了。皇佑六年(公元1054年),宠冠后宫的张贵妃病逝,宋仁宗悲痛欲绝,追封她为温成皇后,并以最高规格为其治丧。《温成皇后碑》碑文拟好后,宋仁宗下令让蔡襄操刀书写,毕竟他是当时国朝第一书法家嘛。

但是,蔡襄本来就对宋仁宗高规格厚葬张贵妃不满,屡次进谏阻挠不成,心中窝火,干脆对宋仁宗让他书写墓碑的旨意置之不理,一口回绝道:“这并非我的职责所在,管不了!不写!”嗯,就是这么任性,爱咋咋地。

蔡襄恃才傲物,脾气执拗,又屡屡直言犯上、抗旨不遵,好在宋仁宗生气归生气,气消之后仍对他赞誉有加。宋仁宗在位期间,蔡襄仕途坦荡,后来还当上了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大权,可见宋仁宗对他的赏识和信任。但是,宋英宗继位后,蔡襄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按照以往惯例,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之后便应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直至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但是,当宰相韩琦推荐欧阳修和蔡襄同为参知政事时,宋英宗却只任用了欧阳修。蔡襄自知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京师已经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主动请求外调杭州,宋英宗当即应允。

以往凡是翰林学士求情外调,必须是请求数次后皇上方可批准,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宰相韩琦因此问宋英宗,为什么蔡襄只请一次便应允,如此是否不合礼数?

宋英宗倒也实诚,回答道:“使襄不再乞,则如之何?”意思就是,如果蔡襄不再求情外调,那可怎么办呢?宋英宗对蔡襄早有耳闻,他是太怕这个老刺头了。

宋英宗治平四年八月十六日(公元1067年9月27日),蔡襄在出知杭州不久后便郁郁而终,时年五十六岁。纵观历朝历代的君主,也只有宋仁宗能容得下蔡襄,宋仁宗不在了,蔡襄的时代也就落幕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除了李元霸,还有人能打得过宇文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除了李元霸,还有人能打得过宇文成都?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隋唐猛将的武艺有“四猛四绝十三杰”之说,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十三杰”中的第二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宇文成都是隋唐第二位好汉,他身负三载龙命,长得虎目剑眉,头戴火凤金盔,兵器是“凤翅镏金镋”,重四百斤。宇文成都虽说是《隋唐演义》中的反派

  •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音乐特点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他的很多作品的结构原理遵循奏鸣曲式,它的主要组成部分 - 在海顿的作品里 - 如下:呈示:音乐内容开始部分的呈现,紧接着向属音的转调(音乐的紧张程度开始升级),然后是属音的

  • 康熙宠爱的宜妃,雍正为何百般刁难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宠爱的宜妃,雍正为何百般刁难她?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宜妃出身比较高贵,从一入宫起皇帝就十分的喜爱她,当时她的地位在四妃之中仅仅次于惠妃,除了她的地位很高,皇帝也对她很是关照,每当皇帝在外征战,他总是写信给宜妃,让宜妃帮忙料理好宫里面的事情,而且有的时候在路上他遇到什么好吃的东

  •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晋四大家族,晋朝,历史解密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

  • 十六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十六国北朝的私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保护因动乱受到破坏的教育。许多耆老硕儒开门办学,不仅备受士人推崇,也为统治者所器重,他们培养的学生也大都加以重用。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私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地位,私学已不再是官学的附庸,而是逐渐

  • 历史上的李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斯,战国,历史解密

    秦始皇建立统一六国,除了是靠着祖先们的精明强干使得大秦发展迅速之外,更多的是秦始皇自身的谋略以及知人善任有关,而在秦始皇定鼎天下时,他的一位有名的谋臣,则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李斯!据《秦书》记载,李斯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建议秦始皇虚心招纳别国的人才,又建议推荐郡县制度等有益于发展的政策。

  • 三国名士之流盛行,诸葛亮抱膝长啸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名士之流盛行,那么三国群雄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这些名士都在做着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啸是什么?为什么啸诸葛亮可谓是三国群星璀璨中最闪亮的一颗,而他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自然也是属于士族之流。诸葛亮登场时就和众人不太一样,《三国志》记载:“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说的是诸

  • 杨玉环死后,最伤心的人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死后,最伤心的人应该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只可惜这样的爱情不被世人所容忍和认可,最后的杨玉环的结局竟是被逼着自缢而亡,在杨玉环去世后,唐玄宗悲痛不已,每每到深夜都会思念曾经和自己朝夕相伴的爱人,可殊不知在当时最伤心的并不是唐玄宗,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竟因杨玉环的去世难过而死,这

  • 诸葛亮手下有哪些大将能够守住街亭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马谡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平时谈论兵法战略受到诸葛亮的赞赏。然而马谡这个人虽然理论功底深厚,却是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期间,委任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没想到马谡将营寨扎在了山上,直接被魏军围困,导致了街亭失守,而诸葛亮为了警示众人,直接斩了

  • 宁王之乱为什么会失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宁王之乱,又称宁王叛乱、宸濠之乱,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四十三天后,被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失败原因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