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为何大量派出遣唐使?

日本为何大量派出遣唐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65 更新时间:2024/1/13 4:02:22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中国学习,吸取唐朝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白﹑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橘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在古代,日本是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为了改变落后的现状并使 自己强大起来,必须学习借鉴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此日本政府痛下决心向唐朝派遣自己的遣唐使 。

为了促进日本国家 的文明开化和更好地控制日本国的社会秩序,作为日本政治的基础 和精神武器, 佛教兼集促进日本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多重目的 。 对当 时的世界各国而言,对佛教的掌控能使本国摆脱旧有的传统政治体 制的束缚,使国内臣民变得顺从, 尊重统治阶级意旨,进而跻身于先 进国家的行列 。

从日本遣唐使派遣的背景和目的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公元630—659年为第一阶段时期

为了服务于日本当时对唐 朝外交的双重政策,遣唐使最先必须学习唐朝先进的政治体制,担负起改革日本国内政治体制的使命,以帮助其改革本国内落后的政治体制, 并建立先进的唐朝式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其次与唐朝相对立,为建立倭本制和保护在朝鲜半岛的既得利益,大力推进地域册封体制 。可见为推进日本国内的大化改新等诸项改革, 遣唐使既要吸收借鉴唐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先进经验,又要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探察与调和唐朝在朝鲜半岛的利益。

2、公元665—669年为第二阶段时期

因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经济落 后等原因,日本国长期处于被东亚诸国孤立的境地 。为改变日本地理上孤立的现状和落后闭锁局面,在新罗一统半岛朝鲜之后 为了表示 自己与唐朝之亲和关系和改变自己所处的不利状况,日本曾先后两次派遣唐使前往唐朝。

3、公元702—752年为第三阶段时期

此时的唐朝无论是政治、经济, 还是文化及技术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正值鼎盛期。故此,为了将唐朝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资料带回日本岛国,并促进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日本先后四次派遣了遣唐使来中土大唐,以全面广泛地借鉴吸收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历史证明,日本当时的奈良文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繁荣时期 。

4、公元777—838年为第四阶段时期

此时的唐朝日趋显出衰落的迹象。在察觉到唐朝此时动荡不安且不宜久留之后,日本僧人便立即向当时的日本天皇递交了国书,以建议尽可能地减少派遣遣唐使的数量与次数 所以, 相比较于其他的历史时期,日本此时期派遣的遣唐使无论是在次数还是在人数上都减少了很多 。

与之相配合,这一时期遣唐使的主要任务:一则是劝诱、迎回尚滞留在唐朝生活学习的日本学者和学问僧侣;二则是为了表达对以前在唐朝去世的日本国派出的使节和学习交流的文人的哀思,进行祭奠事宜。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神龙政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历史

    神龙政变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神龙元年(705年),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兵变,逼迫女帝武则天退位,使唐朝中宗复辟。政权更替,天下重回李唐怀抱。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联络

  • 唐朝的三宫六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唐历史

    皇权至上是古代皇帝特有的一个文化产物,与之相并行的东西有很多,三宫六院就是其中一个体现。 老百姓习惯称皇帝的妻妾们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其实,在各朝各代,所谓“后宫三千佳丽”,是有严格等级界线和分寸的。以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大唐王朝为例,就颇具代表性。根据唐制,母仪天下的皇后,是皇帝的唯一合法

  •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唐历史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 唐朝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国势强盛,通过许多侧面可知一二,比如音乐、文学、建筑、军事等,在舞蹈方面也有展现,如唐朝宫廷乐舞《秦王破阵乐》就是典型例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

  • 《四部医典》:藏医药领域经典名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唐历史

    世界医学体系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中医,别的国家的医学也有许多瑰宝,除了汉医,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藏医,确切的说是藏医药学中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精华于一体的藏医药学术权威工具书,被誉为藏医药百科全书,为藏医药学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根本的一套理论体系。《四部医

  • 唐朝社会开放 女子可提出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是个性格极重的王朝,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不断的颠覆,比如先前的女人以瘦为美,唐朝的女人就以胖为美;先前的后妃都住宫里,唐朝的后妃却能在宫外自建府第;先前的大臣不敢对本朝皇帝说三道四,唐朝的大臣除了对本朝皇帝公开说三道四,像白居易这样的文学泰斗还为皇帝编爱情故事。没有颠覆,就没有进步,所以颠覆本身

  • 古代书院的创立始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历史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起源于唐代,发达于宋代,至清代达到顶峰。书院一般为私人创立,与官学相对应,选址在风光秀丽的名山、清溪、竹林等幽邃佳境,刻意追求“情景交融”的效果,在远离尘埃“无市井之喧”的地方建立校舍。而后,广收门徒,讲学著书,切磋学术,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 中国古代的书院遍及

  • 唐朝文化: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几乎全部承袭隋朝,唐朝的李家皇亲和隋朝的杨家皇亲更有亲戚关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历代史学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唐朝文学空前繁荣,“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

  • 《霓裳羽衣曲》:盛唐时期音乐舞蹈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唐历史

    唐朝不仅仅在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音乐舞蹈上同样佳作频出。霓裳羽衣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品。 霓裳羽衣曲又称霓裳羽衣舞。是一种唐代的宫廷乐舞。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用于在太清宫祭献老子时演奏。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至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此曲约成于公

  • 武则天称帝统治的武周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唐历史

    唐高宗中期以后,政权逐渐由皇后武则天掌握。后武则天发动革命称帝,改国号为周,即武周。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家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各项制度均有所发展。1、登基准备 武则天在称帝建立武周前,就在考虑定都城何处,因为这对即将建立的政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她为定都洛阳做了一系列精心准备。 唐睿宗光宅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