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唐朝的三次政变都选在玄武门?

为何唐朝的三次政变都选在玄武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4/1/28 8:24:06

玄武门是隋唐京师长安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的北门,隋唐长安城有两座玄武门,一座遗址在大明宫北面,另一座遗址在太极宫北。而唐代长安城共发生三次政变在大明宫玄武门。 说到大唐,免不了就要提到玄武门。玄武门这地儿不太平,唐代政变中先后有三次在大明宫“玄武门之变”。最著名的一次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的。所以,后来的人一提到“玄武门之变”,就是指李世民发动的这一次。这次政变也是一桩皇室兄弟间自相残杀的血案。

看到这儿您要问了,怎么政变都选在玄武门?是这地儿邪门儿?还是巧合?都不是。唐初的玄武门是长安太极宫城的北门,是保卫皇宫的禁卫军驻扎重地,也是出入内宫的必经之地。而太极宫是唐初的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主要在这里活动。太极宫的北门是玄武门,而南门是正门,又叫承天门。它正对长安城的中轴线天街和朱雀大街。门外与皇城之间,是一个宽达四百四十米的广场。唐王朝的许多重大朝外活动都在此举行,譬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以及阅兵和受俘等时,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门,文武百官群集广场,场面非常雄伟壮观。

所以玄武门不邪门儿,而是一个战略要地,一旦发动政变,谁占领这个宫门,谁就在军事上处于优势地位。每一桩血案,每一次宫廷政变都有一个或多个诱因。那么玄武门血案的诱因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皇族兄弟间的残杀这得从皇子们的爹娘说起。

咱们先说李渊,他出身贵族,是隋文帝杨坚的外甥,杨坚是他的姨夫。隋炀帝即位后,十分器重李渊。李渊也不含糊,做过刺史,在隋炀帝即位之初做了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这两个地方,一个在今天的河南荥阳,一个在今天的山西静乐县,后来,李渊还担任过殿内少监、卫尉少卿。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征伐高丽时,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这个时期,李渊奉命镇守弘化郡,就是今天的甘肃庆阳县。在这个地方,李渊广交天下豪杰,引起隋炀帝的猜疑。于是,公元615年,李渊被调任山西、河东,到达龙门时,遇上了毋端儿农民起义,李渊领兵击败了起义军,收编万余人,实力大增。第二年,他升为右骁卫将军,任太原道安抚大使,从此落脚太原,经营后来的起家之地。

到了大业十四年(公元到618年)五月,隋炀帝的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勒死了隋炀帝。然后立当时的秦王杨浩为帝,自己做大丞相。随后领兵十万北上,但被李密打败,宇文化及败走魏县(今河北大名东),毒死杨浩,自己称帝,建立郑国,第二年,过了一把皇帝瘾的宇文化及在聊城被窦建德杀死。

隋炀帝一死,李渊在618年(武德元年)逼隋恭帝杨侑禅位,称帝建立唐朝,改年号为武德,定都长安。在建立唐朝一统江山的险恶斗争中,李渊的子女一直跟随他一同战斗。李渊和皇后窦氏共生了四子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女儿是平阳公主。四个儿子当中,三子李元霸不幸早早地夭折了。

李渊的夫人皇后窦氏也出身名门。窦氏的父亲窦毅在北周是上柱国,上柱国相当于大将军,是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而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所以窦氏也是武帝的外甥女。这个窦氏不得了。在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时,窦氏曾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别胡说!这是灭门之罪!”

后来,窦氏大了要出嫁,知女莫若父,窦毅很清楚自个儿这千金不是个等闲之辈。什么样儿的男人才配得上她呢?琢磨来琢磨去,窦毅想了个辙——比武招亲。他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参赛人员不少,李渊也在。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到李渊这儿两箭都射中了。窦毅很欣慰,便让女儿嫁给了李渊。

这桩婚事蛮不错,李渊和窦氏堪称绝配。窦氏既聪明又有远见。有一回,隋炀帝看到李渊皱纹满脸,便随口开玩笑说李渊是“阿婆”。意思就是说李渊像个老太婆。李渊揣了一肚子闷气回到家,把事儿跟窦氏一说,窦氏喜滋滋道:“这是吉兆啊,你继承的是唐国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而且,这说明隋炀帝对李渊不存戒备,谁会担心一个老太婆造反呢?窦氏这个文字游戏让李渊很开心。

还有一回,李渊得了不少骏马,窦氏劝他将马献给隋炀帝,说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着,招人闲言诬陷。李渊有点儿抠,舍不得这些骏马,后来果真被隋炀帝责问。窦氏在45岁时去世,李渊琢磨亡妻的话,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送鹰犬,隋炀帝果然非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着泪对儿子们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当上将军了。”

想想看,这样的父母,这样的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会是省油的灯吗?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包括李元吉,都有巨大的抱负和能力。说句公道话,李渊的这三个儿子,都具有继承皇位,治理国家的能力。但咱也知道一道理,凡事都有好坏两面,三个儿子都是能人,可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何况三虎?为了皇位,三兄弟死掐是在所难免的。这是玄武门血案的诱因之一。

另一个诱因则在李渊身上。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儿子,都是他的最爱。李世民,在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七月率军攻打王世充的时候,才22岁。别看年纪轻,却能知人善任,有雄才有胆略,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大破王世充、生擒窦建德,平定河南、河北。为统一大唐江山立下赫赫战功。而李建成也相当精明强干,由于他的身份是太子,主要协助李渊处理京城内的政事,才干主要显示在处理政务上,功绩也不小。

单论战功,李世民是明显大于太子李建成的,在军政各界威望很高。李世民当然不甘心只当一个区区的秦王,他的内心对皇位充满了渴望。李渊心里明镜似的,态度却实在叫人无奈。这位当爹的选择了中立。中立,看着是爱好和平,实际上就是袖手旁观,站一边冷眼看别人掐架。

这里有一个插曲。唐旧史里记载,说在晋阳起兵时,李渊曾向李世民许诺:“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大白话就是:如果战斗胜利,天下是你打下来的,我就废了太子李建成,封你为太子。客观地说,这个记载基本上不靠谱。当初密谋起兵,连胜负都无法预料,怎么就把废立太子的事儿提到会议上来了?

因此,李渊没给过李世民任何允诺,但他知道儿子的欲望。明摆着,秦王功勋卓著,才能出众。要不是必须按照嫡长子继位制安排继承人,李世民继承皇位也是名正言顺的。可偏偏李建成“游泳”游得快,率先来到这世上,被立为太子。你李世民再强,仗打得再牛,也只能当秦王,一等的亲王爵,你要觊觎皇位就叫贪婪,就叫狼子野心。为了满足孩子的野心,也为了抢救两兄弟日益恶化的关系,李渊别出心裁,给李世民搞了个“天策上将”封号,这个头衔,不过就是一个独立的向皇帝负责的军事策略参谋官,是一种拥有武将品阶的文官。仨锦旗改一被面儿,光环巨亮不值什么,与太子的封号相比,压根儿就不在一个档次。

李渊这一手并没有从根本上安抚李世民。为了缩短太子和李世民在军功上的差距,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的时候,李渊特意派李建成去讨伐引突厥入侵大唐的刘黑闼

标签: 隋唐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十大宰相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宰相不在少数,其中闻名后世的亦有许多。以下所列举十大宰相,他们之中既有贤明流于千古的名相,也有臭名昭著万世不可洗刷的奸相,更有参与激烈政治斗争但却体现出非常才能的是非之相。1、贞观名相之首: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

  •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历史

    宫殿是帝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是突现王权的尊严的象征。大唐帝国的宫殿——大明宫,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大明宫位于唐京师长安(西安)北侧,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称为“东内”。 自唐高宗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

  • 唐十三铠:唐朝最为先进的铠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唐历史

    铠甲是军队的重要装备,铠甲的质地和制作材料是影响军队作战的重要因素,一副好的装备能大大提升军队的作战能力,在唐朝时期,有十三款铠甲,它们都各是什么呢? 唐十三铠中,明光、光要、锁子、山文、鸟锤、细鳞甲是铁甲,后三种是以铠甲甲片的式样来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则是以制造材料命名。在铠甲中

  • 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开放包容的盛唐风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历史

    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唐朝的鼎盛时期——贞观到天宝年间,在这时期内,社会繁荣安和,人们也呈现出一派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特点。 盛唐指的是从贞观到天宝这一历史时期,这是唐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之一,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创造中华民族更加伟大的新辉煌具有十

  • 唐代轻骑兵简介 唐代轻骑兵作战取胜战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是中央王朝骑兵的鼎盛时期,马政是建立强大骑兵的物质基础,因此,唐代骑兵力量,胜过历朝历代。 唐代轻骑兵比例高,轻骑兵即轻装骑兵,具有良好的战斗技能,因为其机动性强、作战灵活、装备合理成为战争的制胜力量之一。1、唐代轻骑兵简介李源起兵太原,得到突厥2000匹马的帮助,有的隋马3000匹,在陇右监

  • “盛唐精神”的含义 “盛唐精神”在文化上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唐历史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这一时期,此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往频繁、社会充满自信。开阔的视野、繁荣的经济、包罗万象的思想,缔造了自信的、自豪的、开放的、开拓的、创造的、创业的“盛唐精神”。1、 何谓“盛唐精神” 唐朝时期,中国文明达到繁荣的顶峰。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

  • 唐代的和亲政策 唐代和亲的公主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唐历史

    和亲是具有政治目的的联姻,通过和亲,使得两方和亲对象保持友好往来,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辉煌时期,国力强盛,四海折服,周边各族首领内属求婚者纷至沓来,所以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和亲公主最多的一个朝代。 “和亲”亦称“和藩”,纵观中国历史,从西汉到清代至少有150余次,可见和亲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对于

  • 唐代兵器陌刀的简介 唐代兵器陌刀失传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唐历史

    军队作战中,除了铠甲是重要的装备外,手中的武器也是取胜与否的关键。唐朝军队中,大量配备的一种兵器就是陌刀,成为一种常规装备。1、陌刀简介 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大约50斤。为现今武士刀(日本刀)的原形之一。唐代军中大量配备。唐代以后陌刀逐渐消失。陌刀的外形类似西游记中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不过

  • 初唐四杰的文风 初唐四杰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唐历史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1]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1、初唐四杰的文风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

  • 千牛卫:护卫李唐王室的禁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唐历史

    唐代有十六卫,听起来就是很高大上的军队。其中有左右千牛卫,李唐一向以老子后人之称,老子乘青牛羽化而去,所以千牛卫就是护卫李唐王室的禁军。千牛卫中的人都出身贵重,有美姿容,放到今天来说就是高富帅组成的兵哥哥。1、千牛卫的职称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