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观汉记》:东汉纪传体断代史巨著

《东观汉记》:东汉纪传体断代史巨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97 更新时间:2024/2/14 9:24:47

史书的修纂十分不易,往往需要一群人的通力协作,甚至是几代人的持续创作才能完成,而完成后的保存与流传也是个问题。《东观汉记》就是这么一部经过几代人编写完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纪传体史书。

汉明帝刘庄班固、陈宗、尹敏、孟异等共撰《世祖本纪》。班固等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迹,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上。这是该书的草创时期,著书处所在兰台和仁寿闼。安帝时,刘珍、李尤、刘騊駼等奉命续撰纪、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等传,起自光武帝建武年间,终于安帝永初时期,书始名《汉记》,写作地点从此徙至南宫东观。

此后伏无忌、黄景等又承命撰诸王、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和南单于、西羌传,以及地理志。桓帝时,又命边韶、崔寔、朱穆、曹寿撰孝穆(刘开)、孝崇(刘翼)二皇传和顺烈皇后传,外戚传中增入安思皇后等皇后,儒林传增入崔篆诸人。崔寔又与延笃作百官表和汉顺帝朝功臣孙程、郭镇及郑众蔡伦等传。至此,共撰成一百一十四篇,始具规模。灵帝时,马日磾、蔡邕、杨彪、卢植、韩说等又补作纪、志、传数十篇,下限延伸到灵帝。

《东观汉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巨著,记录了东汉从光武帝至灵帝一百余年的历史。全书由班固、刘珍、蔡邕、杨彪等人编撰,历经自汉明帝至汉献帝几乎一朝时间尚未最终完成。《隋书·经籍志》所录《东观汉记》有一百四十三卷,经唐宋至元朝逐渐散佚,今天所见为清代及现代人辑本。 《东观汉记》一书之所以得名,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编撰之初,图籍盛于兰台,因此班固等修史主要于此。班固等虽作《世祖本纪》及《列传》二十八篇,但并未汇成一编,当然也不可能有一个正式的书名。

汉章帝、汉和帝时期起,国家藏书之地由兰台徙至南宫东观,《东观汉记》的撰修地点也从兰台移到了东观,直至东汉末年。但是既便如此,《东观汉记》在当时也未见“东观”命名,只以《汉记》为名,至东汉末年,从应劭《风俗通义》等书的引用来看,依然以《汉记》相称,直至三国两晋时期,包括《三国志》中的记载亦未见《东观》之称。究竟何时开始使用《东观》之名,史籍未见记载,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传篇》中,已经把《东观汉记》简称为《东观》;此外,刘孝标作《世说新语注》,于《言语篇》引《东观汉记》马援事做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是三次引征《东观汉记》,一次引征《东观记》。刘勰、刘孝标和郦道元三人处于同一时代,即公元六纪上半期,所以《东观汉记》的得名当在此之前。

范晔《后汉书》问世前,该书影响较大,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人多诵习。范书流行后,才逐渐被人忽视。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全书一百四十三卷。《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一百二十七卷,可见唐代官方收藏本已减少十六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为八卷,已散佚殆尽。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苏武牧羊:久居匈奴而持节不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汉历史

    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只有在逆境时方能显出一个人的气节,尤其是你代表着国家出使外国的时候。苏武就是这样一个让后人敬佩的人。苏武牧羊的故事流传千年,经久不衰。1、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

  • 《盐铁论》:西汉经济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汉历史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虽适应了王权发展的需要,但也给人民生活带来某些不便,特别是剥夺了地方富商的利益,因而盐铁官营这类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头等大事。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旧历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

  • 汉朝时代才出现蜡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汉历史

    在《楚汉传奇》第80集中,吕雉杀韩信的时候,说不能违了刘邦的旨意,“五种环境不能杀”,即“见天、见地、见光、见铜、见铁”不能杀。除了有“光”之外,其余条件都具备了,吕雉问他光该怎么办?韩信环顾四周明白了,说“可以把这些烛火都灭了”,于是韩信死掉了。从镜头上看,这里的烛火似乎是蜡烛,在其他剧情中也多见

  • 河西四郡: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汉历史

    河西四郡的设置,不仅带动了西北经济的迈进,促进了汉朝对西域的统一,同时也强化了东西方之间的交融,便利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有关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远在张骞、甘父通使西域之前就开始了。但在这之后,由于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政治关系,促进了官方和民间商业贸

  • 汉朝文化的主要内容 汉朝文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汉历史

    “无为而治”奠定了汉王朝的立国之本;“独尊儒术”造就了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龙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汉朝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受到了东西方的现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羡慕。一、汉朝文化的主要内容1、荆楚文化荆楚文化是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最基础的文化类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是当

  • 汉代龙袍什么颜色 汉代人偏爱什么颜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汉历史

    每一个朝代因为统治者的不同,统治民族的不同,执政思想的不同,对颜色的偏好也不同。汉代龙袍的颜色代表着汉朝人对颜色的推崇和重视,汉朝对人们的着装颜色也有着很严格的规定,可以说颜色代表着汉朝人的地位尊卑。1.汉代龙袍的颜色 汉代龙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孝文帝之前,汉承秦制,连龙袍也不例外,“以水德居,服

  • 汉朝的五德之说 汉朝是五德中的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五德之说源自阴阳家邹衍的观念,他将土、木、金、火、水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衍生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根据。那么处在封建社会之初的汉代是五德中的哪种性能?1、 什么是五德 五德之说,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

  • 李广难封的典故 李广为什么难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汉历史

    李广是汉代著名的将军,但是李广至死也没有被封侯,所以后人诗句里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然而李广为什么难封呢?他的功劳难道还不够吗?1、李广其人 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

  • 跪拜礼的由来 汉朝的礼仪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汉历史

    跪拜这个礼仪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基本废除,但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却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然而这种陋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这种礼仪的设计初衷又是什么呢?1、汉代朝仪制定者孙叔通 叔孙通在历史上最大的名气大概是因为他给刘邦制定了朝仪。朝仪这东西是用来规范礼仪的,对于西汉那些建国功臣们来说,要制定这,比上战场杀

  • 垓下之战: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汉历史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订立和约后,立即率军东归。 汉王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劝他说:“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汉五年(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