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削藩连对五王下手 最后为什么任由朱棣成了气候

朱允炆削藩连对五王下手 最后为什么任由朱棣成了气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626 更新时间:2024/1/24 22:57:52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允炆削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允炆快刀削藩,连废五王,为何任由朱棣成了气候?

削藩,是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的头等大事。早在朱元璋还在世时,他就表达过对于各位叔叔的担忧。

朱元璋的想法很简单,都是老朱家的人,我把朱棡、朱棣、朱桂、朱橞、朱权等人分封出去,这天下肯定始终都是我老朱家的。可朱允炆却不这么想,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叔叔们一个个兵强马壮,他晚上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

1398年,朱元璋驾崩,新皇帝朱允炆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下,吹响了削藩的号角。不出两月,朱有爋上奏朝廷,检举父亲周王朱橚谋反,便被废为平民,被流放到云南。随后湘王朱柏被逼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相继被废。

紧接着,朱允炆将刀口对准了燕王朱棣,似乎朱棣也即将步入五位兄弟的后尘。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朱棣不仅成功躲过了侄子的屠刀,甚至还顺利夺取北平城,开始了造反之旅。

朱允炆的削藩进程,为何单单在朱棣这里卡了壳?

1.高估自身实力,操之过急

朱允炆继位时,也就二十岁出点头,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一朝登基,大权在握,这位年轻人不可避免得飘了。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撺掇下,迅速把自己打到了藩王们的对立面。

要了解强如汉武帝,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扫清中央的障碍,然后慢慢蚕食诸侯们的势力。

看来朱允炆并没有仔细研读过汉书,放着现成的模板不抄,偏偏去挑战地狱难度。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朱允炆名分早定,从小在温室中长大,爷爷朱元璋乾纲独断,为了让他坐稳皇位,连爱将蓝玉都照杀不误。他不似汉武帝那般,自小就在夹缝中求生,了解权力斗争的血腥。

在朱允炆的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哪怕自己的亲叔叔,也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要杀要剐全凭他一句话,毕竟他的爷爷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

可他朱允炆毕竟不是朱元璋,上台之后他急匆匆地将自己那套班底扶上马,以为这样就能站稳脚跟,可其他大臣压根不买他的帐。在削藩这件事上,不少人都是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

朱棣可是在权力网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油条,对这帮大臣的心思一清二楚,该收买的收买,该策反的策反,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2.过分爱惜名声,心慈手软

由于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熏陶,朱允炆对仁孝看得极重,他多次修改《大明律》,摒弃严刑峻法,颇得朱元璋认可。

然而这种仁孝,一旦和权力斗争发生碰撞,就显得有些软弱、幼稚。

朱元璋曾经问过孙子,如果叔叔们不听指挥,他该怎么办。朱允炆回答道:“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这段话说得中规中矩,朱元璋对此也比较认可。但是了解朱元璋的人,都应该清楚,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蓝玉案中,他可曾想过德怀之,礼制之,大笔一挥,连坐者何止千万。

可虎毒不食子,狠辣如朱元璋,在涉及自己儿子时,也不免犯了双标的毛病。在他眼里,对孙子有威胁的大臣,已经被自己杀得一干二净,儿子们再折腾也翻不起什么浪来,不如留他们一条命,给朱家开枝散叶。

朱允炆自然不了解爷爷的想法,他可是将自己这段话当成了削藩的准则。在朱棣尚未起兵前,他有很多机会兴师问罪,却都心慈手软错失良机,坐等燕军成了气候。

3.象牙塔终究敌不过社会大学

朱允炆虽然心软,但也不是智障者。朱棣反象初现后,他直接让心腹大臣接管了北平的防务,监视着叔叔的一举一动。要说朱允炆也算有识人之明,派去的张信、张昺和谢贵几人,都是久经官场的人精,到了北平就牢牢控住了九门,连只鸟都飞不出去。

不得不说,朱允炆能够被朱元璋看中,确实有两把刷子。只是他在皇宫这座象牙塔里学到的那点帝王心术,在对付社会大学毕业的朱棣时,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朱棣先是闭门不出,对外称病,暗中策反了北平都司张信。他还将自己的手下五花大绑,做出一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假象,引诱张昺和谢贵前来拿人。这可是白捡的功劳,谢张二人自然不能放过,立马就跑到燕王府领人。刚到端礼门,就被燕王府的士兵团团围住,被逼无可奈何两人只得自杀谢罪。

拔掉了朝廷的钉子之后,燕王府的将领张玉、朱能,迅速接管了北平九门,朱棣也一改病容,拉起奉天靖难的大旗,开始了为期四年的造反之旅。

朱元璋分封藩王之初,时任平遥县训导的叶伯巨,就曾用“七王之乱”、“八王之乱”警告他,亲王势力过大容易尾大不掉,对中央构成威胁。然而朱元璋不仅没有听其劝告,反而将叶伯巨打入死牢。

作为孤儿的朱元璋,对于血脉亲情有种盲目的信任,在他看来自己的儿子们,一定能够履行好拱卫边疆的职责,让孙子可以高枕无忧地推行仁政。

然而他并不了解朱棣这些儿子们,更不了解朱允炆这个孙子。在他死后不过两个月,儿孙之间便已经势同水火、刀剑相向。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给朱允炆留下的铁桶江山,居然如此不堪一击,短短四年就土崩瓦解,成全了朱棣的永乐盛世。

标签: 历史朱允炆明朝削藩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给唐太宗做了十几年的才人,为何没有诞下子嗣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武则天,唐朝

    武曌[zhào],即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历史上是声名赫赫的,那么为什么武则天会叫这个名字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国历史上第

  • 董卓与曹操都曾要挟天子,为何一人被杀一人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董卓,曹操

    汉末时期,董卓和曹操都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189年,董卓在大朝会上提出废掉刘辩,立刘协为皇帝。在吓走了反对者之后,董卓正式扶刘协登基,开始了挟持天子的生涯。公元196年,刘协再一次被挟持,不过这一次的主角却换成了曹操。话说历史上

  • 美女投怀送抱并送上制敌良机,秦昭襄王为何坚决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秦昭襄王,秦国

    嬴稷,即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战国时期秦国第二十八任君主,在位约56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国君之一。嬴稷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即位初期,由其母当权,魏冉为宰相,亲政后施行远交近攻策略,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周朝统治,于公元前251年去世,谥号为襄

  • 探索历史上真实的赵氏孤儿,赵武为何能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赵武,赵国

    赵武,嬴姓赵氏,谥号一个“文”字,后人尊称他为“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晋文公的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583年,晋国的下宫之难几乎让赵氏一族全部被灭掉,赵氏家族最后只剩下唯一一个小

  • 李世民最像自己的儿子是哪个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最像自己的儿子是哪个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被尊为天可汗的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四海臣服,然而他对于继承大唐帝业的候选人的问题上来说,却是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当嫡长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而自寻死路之后,李世民就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最后就选择了资质平庸的李治作为太子。那么在李承乾被处死以后,李

  • 揭秘:李渊为什么没啥存在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为什么没啥存在感?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嫡长子是未来皇位的接班人,但武德年间最高统治者还是李渊。“皇帝”和“太子”在权力的定义上有很多重合之处(名义上,太子同样拥有统领调度百官的权力,在皇帝突然驾崩或者临时不能理政的时候,太子是要随时可以监国的),正因为权力重合,所以历史上皇帝和太子的

  • 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26年是大唐建国的第九个年头,是李世民虎牢关大捷,扫定中原的第五年后,这一年唐朝终于由战乱开始走进天下初定的和平。这一年的一个夏天,太白经天,这样一个往往预示某种重大事件的天文现象意味着什么,已经开始过上安定生活的长安百姓,并没有多

  • 罗艺为什么会被置于死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罗艺为什么会被置于死地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罗艺是武艺高强是隋末年间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镇守幽州,号称幽州王。罗艺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将军,自幼就跟随父亲学习兵法和武功。常年的接触战场让他拥有一身带兵打仗的本领,于是他决定要拥兵自重,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雄霸一方。在《隋唐

  • 朱棣当初能够夺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为什么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朱棣,朱高煦

    对朱棣和朱高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能夺侄子皇位,为何朱高煦却不能?以前的古装连续剧里面基本很少有拍明代题材的,通常都是以清代为主,毕竟明代皇帝多奇葩,清代皇帝多才子,光是一个乾隆,六下江南就有一大堆的风流趣事儿可以写了,而这些东西正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但最近这两年

  • 尉迟恭非要杀掉李元吉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尉迟恭非要杀掉李元吉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件中,尉迟恭是李世民手底下得力战将,他和秦叔宝组成的黄金搭档可以说是无人匹敌,其实早年,李世民替唐朝打下了大部分的江山,但是苦于自己并非是唐朝的太子,所以,为了能够称霸,他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而在这个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