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国最后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越国为何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越国最后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越国为何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2/15 10:53:50

勾践和越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勾践是春秋最后一位霸主,为何越国没成为战国七雄,其结局如何?

公元前473年,勾践兼并了吴国,不久,他北上徐州与诸侯会盟,奠定了自己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的地位。同时,由于历史学上通常将公元前476年定为战国的开端,因而,勾践又成为了战国初期第一位霸主。

春秋时期战争的主旋律是争霸,战国时代的战争就偏向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争了,作为两个时代交替的过渡者,勾践身上兼具着两个时代的特点。

勾践兼并吴国后,一方面他归还了原来吴所占的楚、鲁、宋几国的土地,作为换取他们支持自己担当霸主的政治筹码,另一方面勾践又主动对周边小国发起兼并战争来扩大自身实力,来为自己压制齐国、逐鹿中原积蓄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勾践给越国留下了丰厚的底子,这笔遗产甚至足以支撑着越国在他去世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依然能够在和山东六国相处的过程中占据着强势地位。

1、战国初期的越国正处于强势时期,其国力甚至超过了早期的战国七雄;

历来三家分晋一事都被当作奠定战国七雄格局的开端事件,受此观念影响,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战国最强的便是这七个国家,诸如越国这类存在似乎就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其实,这里我们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名气低,就不厉害吗?

不一定。

至少在战国前五十年越国强势的时候,越国的实力可以压着好几个七雄的成员国打。

《吕氏春秋 · 顺民》篇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个因和大臣妻子偷情而被杀的齐后庄公,在勾践死后,曾想对越国发起兼并战争,结果大臣和子一听到他想打越国,连忙劝阻道:“先君有遗令曰:‘无攻越。越,猛虎也。'”

由此,便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越国的国力应该是相当强大的。

另一个直观的证据就是公元前441年和公元前430年,齐越发生的两场战争中,都以齐国落败告终,越国的侵扰这也是迫使齐国加紧修建齐长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有甚者,据1928年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在东周王陵中发现的资料显示,在三晋伐齐俘虏齐康公,迫使齐康公向周天子请封三晋为诸侯的事件中,越国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越国除了从齐国捞到了建阳 、 巨陵两地和若干仆人外,在越国参与会盟的过程中,给越王驾车的是鲁侯,陪乘的就是齐侯。

如此高的待遇,可见越国当时的实力,应该在同时代诸侯中是数一数二的。

墨子就曾说过:“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今以并国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但即便哪怕是越国拿着双王开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越国却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连战国七雄的行列都没跻身进去,细思之下,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犯的错误,值得我们警醒。

2、越国的衰亡原因之一:越人三弑其君动摇了越国国君的公信力,严重损害了越国的国力;

古代国家灭亡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纳为三点:

一,外来势力的入侵,例如元灭宋;

二,君王无能,丧失了对权力的掌控能力,内部势力取代了该君王,例如曹丕篡汉;

三,朝政混乱,君王失去了群众基础,底层百姓联合起来推翻了旧王朝。

越国的情况,前两条都有。

勾践死后,他的继任者鹿郢和不寿,继承了勾践富国强民的政策,仍然低调搞发展采取励精图治的国策。

不寿的儿子朱勾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瞧不上父亲的做派,于是他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自立为越王。

朱勾不愧是勾践之后,越国武德最充沛的君王,他不仅对自己人狠,对周边国家也狠,通过多次对外战争,并在两年内兼并了两国后,越国成功打出了战国四强的名头。

不过,朱勾虽然在积极扩张,但他本人治理国家的能力也并不弱,在墨子说服楚王不要用公输般制造的云梯攻打宋国的事件后,朱勾还曾以五百里城池的高薪想要聘请墨子来辅佐自己。

因而在他统治期间,越国依旧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

但命运赠予的一切,其实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朱勾通过弑父的手段夺得国君的位置,这也为后来越国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埋下了伏笔,他的儿子便是后果的承受者之一。

公元前411年,朱勾去世后,他的儿子翳继承了越王的位置,越王翳同样是个野心家,但他却没有父亲那样的统筹能力和大局观,在越王翳的领导下,越国陷入了和齐国的战争泥沼,并逐渐走向了下风。

越王翳的无能,给了另一个野心家他弟弟豫足够的想象力,豫先后害死了越王三个孩子,还想让越王废除太子。

虽然越王最终拒绝了弟弟豫的无理要求,但太子诸咎却因为这件事陷入了恐惧之中,他担心自己迟早被害死,便先下手为强,发动兵变赶走了豫,又杀死了自己父亲,想要自立为王。

太子诸咎既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他发动兵变杀死自己父亲的行为没有得到其它大臣的支持,加上当时吴地的越国贵族和越国本土的贵族本身就存在分歧,在多方势力的共同围剿下,仅仅三个月,太子诸咎就被杀死了。

太子诸咎死后,一个巨大的蛋糕摆在了越国贵族面前,这时各大势力都想推举自己的代言人(傀儡)接掌国家,其中诸咎之子错枝被吴地的越国人拥立为王,一开始错枝并不乐意,他甚至还跑到了山洞中生存,却被越国人用烟熏的方式逼了出来。

错枝就在这种不情不愿的情况下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越国国君,但仅仅得到了吴地贵族支持的错枝,王位坐得并不安稳,

一年后,卿大夫寺区在杀死动乱的引起者豫之后,又推翻了错枝的统治,另立了翳之子之侯为越王。

吴地贵族和越地贵族的交锋,以越地贵族取胜,但寺区万万没想到的是,不久,他的弟弟思又给他来了一手背刺,思带兵弑杀了哥哥拥立的之侯,另拥立了无颛为越王。

自从朱勾开了一个坏的头之后,类似的事情在越国的历史上便层出不穷,原本强大的越国在这样的内斗中国力不断被内耗,终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加上齐楚两国通过改革日益强大,越国的生存空间又在不断被压缩。

越国,终究是走上了周朝的老路。

3、越国积极发动兼并战争,盲目扩大土地的同时,又使用原始的分封制,这使得越国中央政府对国内领地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名义上,当中央政府衰弱的时候,越国也不可避免走向了衰亡;

在翻阅越国的历史时,越国贵族相爱相杀的环节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点,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导致周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分封制。

分封制这种制度,在中央实力强大的情况下,能够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但当地方实力超过中央,且外部力量过于强大、扩张受阻的情况下,分封制就会反过来反噬中央,形成实际上和中央相互独立的政权。

因循守旧并非不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一个人、一个国家想要完全依靠过时的东西做大做强,那你的竞争者肯定能研究出针对你的措施,堵住你的路。

旧的东西,它的优势在于方法成熟稳定,有足够的样本让我们规划基础道路。而唯有创新,才是真正能帮助我们打败对手的法门。

勾践称霸后,他深知吴越之地贫瘠,多是沼泽地、洼地、盐碱地,在中原人看来,吴越之地就是荒蛮夷地。

昔日,勾践为了打败夫差,他曾下令:

“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

这几条措施,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鼓励生育。无论是老年人不能嫁娶年轻人,还是生孩子,国家就奖励猪、酒、粮食啥的,就是为了提高越国的人口产量,增加兵员、劳动力;

第二个方面,是由国家出面抚养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子女,帮助他们读书学文化,这条政策就是为了提高越国下一代的文化素养,培养更多的人才,这说明勾践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个方面,就是勾践对于人才的态度,诸如带着满船稻谷和肉亲自迎接,外地求学的学子,官方赋予补给之类的。

三条措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提高国民数量、国民素养,除此之外勾践还规定免除百姓赋税,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越国的经济、文化和兵员问题都得到知道决。

在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上下各个阶层都拧在了一起,显得非常和谐,这也是为何勾践能完成逆袭的重要原因。

勾践在灭掉吴国后,就把齐国当成了他们北上逐鹿中原的第一个对手,以勾践的能力而言,他确实做到了压制齐国,但这却是以整个国家都发自内心地将勾践当作领袖的前提下完成的,而在他之后呢,他的后人能得到民众认可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同周王朝面临的困境一样,公元前464年,勾践死后,越国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激化了。

当初,越国强盛的时候,削莒、割齐、灭滕、郯、鄫,当时的宋、卫、鲁、邾等国都要看越国的脸色行事。

有了这样一片庞大的基业,越国要想守住它们,就必须分配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建设运营,这一步实际上就在削弱中央的力量。

从表面上来看,越国的实力是扩大了,但实际上占领的区域并不会立刻归入越国的统治模式下,当地居民还怀着对越国的仇恨,需要越国派出大量的大军进行压制,一代代人逐渐同化。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越国分封的贵族在带走越国的核心力量后,选择了各自为政,他们实际上是将越国本就薄弱的家底进一步分割了。

勾践灭吴时,能拉出五万人的大军,而在他迁都琅琊后,却只有八千余人的部队了,其余的部队大概就是分散到各个区域,去维护各地治安了,他在的时候,这些地方、大军还归属越国的管理,等到勾践后人接盘时,很明显,各个区域受封的卿大夫们都已经实际上独立,不怎么搭理中央的命令了。

这些卿大夫们他们都想谋夺话语权,可能一开始这种竞争还比较温和,但自朱勾开了那个口子后,这一步就变得尤为血腥,贵族间一言不合就会发动兵变。

战国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朱勾之后的越国统治者采取了保守的态度来迎接新时代,而越国的混乱和七国的发展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七国先后通过变法走向了强盛,等到越国反应过来的时候已为时已晚。

公元前379年,越国在和齐国的竞争落败后,不得不将都城由琅琊南迁到姑苏,以躲避齐国的锋芒。

这一退,越国彻底失去前进的机会了。

公元前303年,楚国“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至此,越国名存实亡,只余下一些残余势力在夹缝中勉强求生。

标签: 历史勾践越国

更多文章

  • 在白马之战中,曹操为何不一开始就请关于出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曹操,汉朝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在白马之战中,派名将颜良出马。曹操率军迎战,先是派原本是吕布手下骁将的宋宪、魏续出战。结果这两人不堪一击,被颜良随手就斩杀了。随后徐晃出马,战了二十回合就败回本阵,曹操因此请

  • 曹操是怎么从一个郎将到乱世霸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是怎么从一个郎将到乱世霸主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操早年入京为郎将,后来因洛阳很难治理,便派了曹操上任。曹操上任之后就马上立下禁令,加严管理纪律,并且打造了十根大棒放在衙门的两旁,如果有人犯事者,直接用棒打杀。后来曹操因为妹夫被宦官所杀,自己也被罢职,就回到家中无事可做。后来黄

  • 历史上刘伯温是怎么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刘伯温,明朝

    历史上刘伯温是怎么帮助朱元璋平定天下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话说当年刘伯温在官场大起大落三次之后,归隐浙江老家。没过多久,朱元璋率红巾军打到处州。諄重有识之士的朱元璋每到一地都要访见帟地名士,召请他们出来。占据处州后,听说浙东名士刘

  • 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张松献益州的背后有哪些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常读《三国演义》或者《三国志》的兄弟们,应该都对刘备取益州的故事了如指掌。刘备能从荆州进入益州,最大的功臣是两个益州的打工人,一个叫张松,一个叫法正。其中,张松对于刘老板的公司贡献极大,但是他没有看到刘备拿下益州,就提前领了盒饭。不过当

  • 历史上蒯通有何本事?他为何会被刘邦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蒯通,汉朝

    蒯通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先后献灭齐之策和三分天下之计。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到韩信相信朋友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被后人称之为“兵仙”,可见其用兵之神武、用计之巧妙。只可惜韩信好日子没几天,最后狡兔死、走狗烹,被吕后设计杀死,不甘心的韩信临死前无意提到一人,刘邦知道后便说

  • 深得朱元璋赏识的邓愈下场如何?是善终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众所周知邓愈是明朝开国名将之一,洪武初年封为征戍将军,之后又晋升为卫国公,进右柱国。那么深得朱元璋赏识的邓愈下场如何?是善终的吗?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元末,邓愈跟随父亲一起起兵反元,父亲不幸战死之后,邓愈继承父职,为完成父亲的愿望,领兵抗元。后来,邓愈投到朱元璋的麾下,在江南的数次战争中,屡

  • 朱元璋的真爱马皇后一生有多勤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真爱马皇后是一代贤后,她虽身居深宫,也从未改变勤俭本色。那么她勤俭到什么地步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她常常劝勉丈夫:身处富贵,莫忘布衣。她常常告诫子孙,生长富贵,当知耕田种地的艰难。她自己则躬行节俭,言传身教,堪称一位德行高尚的贤妻良母。平时,马皇后

  • 朱元璋的帝王事业里,马皇后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明朝马皇后的故事。马秀英自幼聪明,能诗会画,有才华。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就是当时的女子都缠足,而她坚决不缠,故成为“大脚娘子”,人称“马大脚”。马秀英的祖上曾是宿州当地的豪富,到了她父亲马公时,家业

  • 建文帝是怎么残忍逼死自己的叔伯兄弟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建文帝,明朝

    建文帝是怎么残忍逼死自己的叔伯兄弟们的?自从他登基之后,唯恐朱家其他人犯上作乱,于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削除藩王行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段历史,一起看看吧。历史上朱元璋把朱家子弟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就是想天下大权世世代代牢牢控制在朱家人手里。建文帝登基后,把这些叔伯兄弟们视为不安定因素,不到一

  • 历史上朱元璋的大明军脱胎换骨之后有多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大明军早期纪律涣散,至正二十年(1360年)之前,数目庞大的明军,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钱粮,后来经过一番脱胎换骨之后有多无敌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期朱元璋痛定思痛,开始厉行屯田制,不但军队自己要种地,还要帮助地方兴修水利。结果地方生产发展,百姓富庶,原本向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