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4/2/15 19:02:48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只出现过一个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那么她是如何治理天下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她的治国方针,一起看看吧。

武媚娘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

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其他的选官门径,如自举、举报恶官、试官、殿试以及开武举等。这种多途径选官求才的做法对当时的吏治产生了双重影响:

从积极方面说,它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从消极方面看,则使官员队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武则天对此似也有所认识,因而在广开选官途径的同时,又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官吏队伍加以整肃。

具体而言,武则天对官吏队伍的整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设立铜匦(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在这样一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除了极少数肆无忌惮的酷吏和内宠外,官员们只好收敛起贪赃枉法之心。

其二,分设肃政左右台,加强对官员的监察。唐初沿袭隋制,朝廷最高的监察部门是御史台,负责检查自宰相以下各级官员遵法守纪的情况,举报弹劾处理各类违法乱纪的官员。武则天将御史台改为肃政台,不仅增置监察官员,而且加强其监察职能。

武则天刚一登上帝位,就将原御史台改为左肃政台,专司纠察中央百官和军旅,另外增设右肃政台,专门负责京畿地区和地方各州县官员的按察,并将监察官员由此前的十八人增至四十人。旋即又打破“左以察朝廷,右以澄郡县”的格局,使左、右两台迭相纠正,左台官员亦兼察州县。

与此同时,为使监察的运作有法可依,武则天命令尚书省刑部侍郎韦方质起草了专供考查地方官员用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由于武则天时代的监察官员有相当一部分是酷吏,且被赋予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地方官员畏之如虎,所以胆敢以身试法、搞各种腐败行为者少而又少。

特别是到了武则天后期,风闻朝廷使者到来而自杀的地方官员,史不绝书,可见这种监察制度的威慑力强大到了何种程度!

其三,重视高级政务官员的任用。武则天很重视高级政务官特别是宰相的选拔和任用。宰相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高政务官,日理万端,因此是否得人,对于封建统治关系至大。

武则天虽也用过本家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亲信当宰相,但主要是利用他们与自己的特殊关系来监视其他朝臣,而行政实权一般都掌握在其他宰相手中。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如狄仁杰、魏元忠等,就长期在朝中握有实权。而在历代宰相中,狄仁杰、魏元忠等均堪称名相。

正因如此,不仅宫中的奢靡之风无法通过高级官员的中介而传到整个官员队伍中,而且可以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使整个官僚队伍形成克己奉公、勤于政事的良好风气。

其四,对官员队伍内部产生的腐败现象厉行整肃。在武则天时期,官员队伍也曾出现过冗滥现象,但武则天同时也运用各种手段对官员进行淘汰,甚至对不称职者毫不留情,大开杀戒。毋庸讳言,这种清洗主要是在政治范围内进行的,但对官吏队伍的整肃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酷吏问题是武则天时代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以往大多数研究者只看到武则天对酷吏的信任重用一面,而对其不得已的一面研究得不多。武则天始而专权,继而登基当女皇,改国号为周,这对李唐宗室和旧臣来说,是篡位行为,是典型的宫廷政变,这就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

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武则天只能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对付那些反抗或企图反抗自己的人。对于武装叛乱者,她可以用军事手段镇压;而对其他政治上的反对者,她就只有利用酷吏来制服了。

不可否认,酷吏是当时素质最差的一批官员,其中最著名的如来俊臣、侯思止、索元礼、周兴和王弘义等都是靠告密爬上高位的。

这些人生性残忍,嗜血成性。武则天在其掌权初期,为了笼络这些人,对他们的不法行为往往视而不见,但是随着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酷吏的地位也逐渐下降,甚至受到严厉惩处。

正是由于武则天创造了这样一个整体上还算清明的政治环境,加之她对人才的重视和保护,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作用,才有了《资治通鉴》中所说的“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的局面。

在她当政期间,官员各司其职,没有发生整体性全局性的腐败,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免于内乱外患,社会也比较稳定。而这一局面的取得,不能不承认与武则天整肃吏治有关。

当然,武则天时期的官场存在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有两方面:

一是她本人挥霍无度,生活奢靡,如大造明堂、佛寺和“天枢”,滥封同姓王以及广蓄内宠,这种奢侈之风对官吏队伍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是重用酷吏,滥杀无辜,造成众多冤狱。这也是无可讳言的。

标签: 历史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樊哙是怎么死的?刘邦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樊哙,汉朝

    在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中,舞阳侯樊哙的身份比较特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樊哙是刘邦手下最勇猛的战将,一生追随刘邦,征战天下,忠心耿耿。在鸿门宴上,樊哙勇救刘邦,立下大功,成为西汉开国元勋。然而,刘邦在死前,却突然下令,要杀死樊哙,这是为什么呢?樊哙出身很贫寒

  • 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暨被戴绿帽,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的侄子武攸暨被戴绿帽,后来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到武攸暨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武攸暨是唐朝的外戚大臣,女皇武则天的堂侄,后追封楚王武士让孙子。迎娶太平公主,授驸马都尉。历史上的王爷,在大家的印象中一般不是在争夺帝位的斗争中钩心斗角,就是每天游手好闲,做一个悠闲的王爷

  • 宋仁宗最爱的女儿福康公主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仁宗最爱的女儿福康公主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得知自己要嫁给李玮后,福康公主就一个感觉——天塌了!在这个金枝玉叶的公主眼中,父皇除非是疯了,才会把自己嫁给李玮。毕竟在李玮身上,有很多福康公主接受不了也忍受不了的事情!首先,福康公主是皇家的金枝玉叶,李玮不过是一个“卖纸钱的”

  • 宋太宗将儿媳活活勒死到底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宋太宗将儿媳活活勒死到底什么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北宋淳化三年十一月,宋太宗的次子、许王赵元僖暴病而死,而且是死在父皇的怀里。痛失爱子的宋太宗放声痛哭,当即决定“废朝五日,赠皇太子,谥恭孝”。然而,没过几天,宋太宗再次下诏,“诏停册礼”,还将儿媳张氏活活勒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宋太

  • 刘邦把一对儿女踢下车,这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邦把一对儿女踢下车,这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邦作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毫无实权、混吃等死的亭长一步步做到位高权重、万人朝拜的西汉皇帝,其能力有目共睹,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带兵能力外,一定还有旁人不能企及的智慧。他在战场上叱诧风云,在生活中

  • 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是不是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是不是高阳公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直以来,很多人人都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是高阳公主,还将她嫁给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直。但其实,高阳公主并不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公主,其受宠程度远远不及李世民的四个嫡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和新城公主,甚至也

  • 太平公主一生最爱的男人薛绍为何没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太平公主一生最爱的男人薛绍为何没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明宫词》中,大唐驸马爷薛绍,长得帅气,和14岁的少女太平公主初见便引得公主动心。可当时薛绍已经有了妻子,太平公主又认定了他,手段强势的武则天便处死了薛绍的妻子慧娘,促成这段婚姻。原本薛绍应该是恨太平公主,可后来他却无法控制自

  • 李世民为什么会割下皇兄的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为什么会割下皇兄的头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唐朝,印入大家脑海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治理,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也自然受到人民的爱戴,百姓的拥护,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也是名副其实。但“最是无情帝王家”

  • 一代巨贪和珅幼年时期过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一代巨贪和珅幼年时期的故事,或许正是因为童年的窘迫,才影响了他的一生。据《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和珅先祖叫做噶哈察鸾,在后金初创时期就归顺了爱新觉罗氏。其后,噶哈察鸾的后代一直是勇猛的武将,有多个子孙被授予“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

  • 皇子参加科考中了状元,宋徽宗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皇子参加科考中了状元,宋徽宗怎么处理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大考,上到士大夫之家,下到平头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通过科考走向人生的辉煌。然而有一类人,却注定不需要参加这一项残酷的考试,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不是平民,他们的身份就是皇子。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