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把一对儿女踢下车,这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刘邦把一对儿女踢下车,这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201 更新时间:2023/12/10 19:03:36

刘邦把一对儿女踢下车,这两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刘邦作为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毫无实权、混吃等死的亭长一步步做到位高权重、万人朝拜的西汉皇帝,其能力有目共睹,除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带兵能力外,一定还有旁人不能企及的智慧。

他在战场上叱诧风云,在生活中却备受争议,刘邦乃好色之徒,他不顾妻儿安危、毫无担当,令吕雉心如死灰、万分痛心。反观刘邦的一生,他为事业可广纳贤臣、礼贤下士、深得民心,对家人却敷衍了事、铁石心肠、极不负责!

虎毒尚不食子,刘邦为自保屡次丢弃儿女

刘邦的前半生可谓是混吃等死、混混噩噩,在后半生才时来运转、福气连连,他的成功不仅有各方贵人的相助,还有他个人的“舍得”,比如为自保对孩子的抛弃,虽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但刘邦对孩子的决绝在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乃是父亲的期望、香火的延续,但刘邦在逃亡时为避免累赘、曾多次把自己的孩子踢下马车,他的孩子下场如何?车夫又是如何去做?

车夫乃是和刘邦同生入死的同村兄弟,名叫夏侯婴,虽然只是一个车夫职务,但夏侯婴却在车夫行业堪称佼佼者,刘邦在沛县起兵时,夏侯婴一路跟随、不离不弃,看似简单的职业,因夏侯婴的轻车熟路、他多次救刘邦于危难之中。

彭城之战中,刘邦被项羽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军,面对项羽的穷追不舍,刘邦不得不率领部下驾车逃亡,然而车内容量有限,刘邦的两个孩子不想被父亲抛弃,拼命追赶马车,在上车之际,被刘邦一脚踢下。

大难临头各自飞,本来用在夫妻关系上,没想到刘邦的心肠竟然如此决绝,夏侯婴不忍两个孩子命丧敌军之手,违背命令将他救下。

女儿虽有公主名、却无公主命

被夏侯婴救下之后,这对儿女有如惊弓之鸟,始终惴惴不安、担惊受怕,刘邦的决绝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被抛弃的恐惧。平安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们将此事告诉了吕后,相对于刘邦的“心大”,吕后听完后怕不已,两个孩子是她的生命,好在孩子平安无事,经历此劫,吕后对他们更是百般呵护,这两个孩子后来怎样了?

被救女儿是鲁元公主,名叫刘乐,鲁元公主是吕后和刘邦唯一女儿,虽为公主,却命运多舛、时运不济。出生在皇室家族的她曾多次面临惨遭抛弃的危险,她出生在刘邦的“艰苦创业期”,刘邦东奔西走、四处奔波,鲁元公主和其弟弟是典型的留守儿童。

当时楚汉争霸,刘邦势单力薄,他的两个孩子也被仇家各种追杀,为了活命,带着弟弟东躲西藏,在看到父亲刘邦时,本以可以找到归宿,结果被刘邦一脚踹下。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刘邦这个做法让刘乐心寒不已,这一脚似乎注定了她一波三折的人生。

刘邦创业成功后,刘乐并没享受到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公主生活,可谓是有公主名没公主命,在她逐渐长大后,因汉朝和匈奴的矛盾由来已久,她差点成为和匈奴和亲的棋子。

汉朝建立初期、百废待兴、急需稳定,冒顿带领的匈奴团队多次侵扰汉朝,让刘邦苦恼不已。刘敬献策:让公主前去和亲不费一兵一卒可以平定战乱。若不是吕后以泪洗面、以死相逼,刘乐怕是再次被刘邦抛弃,成为远嫁匈奴的苦命女子。

吕后对这个女儿颇为疼惜,在掌握大权后为她寻得良人,将她嫁给骁勇善战的赵王张敖,二人婚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恩爱有加,婚后不久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张偃,后半生算是得以善终、安稳度过。

作为汉朝的第一位公主,鲁元公主在战乱中得以幸存,若不是夏侯婴的出手相救,刘乐下场难以想象,多年的颠沛流离让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家庭,好在吉人自有天相、晚年安然无恙!

刘盈宅心仁厚、英年早逝,是天妒英才还是死于非命

被夏侯婴救下的男孩叫刘盈,这个被踹下马车的男孩并没有因为刘邦的“六亲不认”就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他被救之后惶恐数日,对于处在被追杀中的少年来说,这种反应实乃正常。不同于刘邦的铁石心肠,刘盈自幼看多了战火四起给百姓带去的灾难,所以他在被救之后,发愤图强、刻苦求学,年纪轻轻就表现出了不俗的才能。

他登基之路异常坎坷,若不是母亲罩护,皇位就被刘如意抢走,刘盈心地善良,缺少帝王之气,刘邦“恨铁不成钢”,晚年之际有想废储打算,好在吕后动用各种人脉,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

刘盈在16岁时登基为王,在吕后的不断扶持下,刘盈修炼手握重权,他勤于朝政、日理万机、广施仁政、广纳谏言、广收才子,极大推进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刘盈在位期间为百姓减免苛捐杂税,使百姓安居乐业;为官员减压减负,使官场一片清明。然而刘盈在看到戚夫人被做成人彘的场景后,悲愤交加、大病不起、随后不救身亡,年仅23岁。

小结:

反观刘乐和刘盈,虽为嫡长子、嫡长女,却自幼跟随吕雉在田间劳作,吕雉原本是富家女子,因父亲看中刘邦的帝王面相,下嫁于他。

前半生一路漂泊、受尽磨难、吃尽苦头,本以为在刘邦打下江山后可以苦尽甘来,哪知刘邦并未感念糟糠之妻的不离不弃,反而对新欢百般宠爱,将吕后、刘乐、刘盈三人当做政治棋子,这也不难理解吕后为何对戚夫人如此深恶痛绝。

在刘邦一脚踹下刘乐姐弟时,吕雉大概就万念俱灰、开始黑化,对刘邦而言,刘乐刘盈只是他众多孩子的两个,但对吕雉来说,刘乐刘盈乃是她的生命。自古帝王多薄情,身为皇子也有众多无奈吧?

标签: 历史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是不是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是不是高阳公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一直以来,很多人人都认为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是高阳公主,还将她嫁给了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直。但其实,高阳公主并不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公主,其受宠程度远远不及李世民的四个嫡女:长乐公主李丽质、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和新城公主,甚至也

  • 太平公主一生最爱的男人薛绍为何没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太平公主一生最爱的男人薛绍为何没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大明宫词》中,大唐驸马爷薛绍,长得帅气,和14岁的少女太平公主初见便引得公主动心。可当时薛绍已经有了妻子,太平公主又认定了他,手段强势的武则天便处死了薛绍的妻子慧娘,促成这段婚姻。原本薛绍应该是恨太平公主,可后来他却无法控制自

  • 李世民为什么会割下皇兄的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为什么会割下皇兄的头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唐朝,印入大家脑海的就是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治理,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也自然受到人民的爱戴,百姓的拥护,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也是名副其实。但“最是无情帝王家”

  • 一代巨贪和珅幼年时期过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小编来说说一代巨贪和珅幼年时期的故事,或许正是因为童年的窘迫,才影响了他的一生。据《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和珅先祖叫做噶哈察鸾,在后金初创时期就归顺了爱新觉罗氏。其后,噶哈察鸾的后代一直是勇猛的武将,有多个子孙被授予“巴图鲁”(满语“勇士”的意

  • 皇子参加科考中了状元,宋徽宗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皇子参加科考中了状元,宋徽宗怎么处理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科举考试是古代读书人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大考,上到士大夫之家,下到平头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通过科考走向人生的辉煌。然而有一类人,却注定不需要参加这一项残酷的考试,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不是平民,他们的身份就是皇子。其实

  • 父亲早亡的和珅是如何进入咸安宫官学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父亲早亡的和珅是如何进入咸安宫官学的?没有了父亲的俸禄,家境也日渐窘迫起来。此时和珅年龄仅有九岁,其弟和琳只有六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们入学的方法,一起看看吧。不仅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和珅还要承担起照顾好弟弟的责任。我们不能不说,这样的幼年经历,令和珅迅速地成熟起来,表现出与同龄孩子相比少

  • 李世民广纳贤才,为什么漏掉了薛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广纳贤才,为什么漏掉了薛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的用人能力,能比的皇帝甚少,他对人才的重视,对人才的招揽以及对人才的驾驭,手段都是十分的了得。李世民的用人标准几乎达到了没有下限的程度,这一点,从其手下的人就可以看的出来。千古名将李靖,原本是一介死囚,最终被斩首的时候

  • 和珅进入咸安宫官学的时候吃了多少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或许世人的本性都是欺善怕恶的,看到穷人家都会上去踩两脚,自从和珅的父亲早亡之后,他进入咸安宫官学就吃了不少苦,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咸安宫官学这所优秀的学校,吸引了当时众多的八旗精英。如乾隆朝的闽浙总督、礼部尚书索绰络·德保,和珅的政治对手章佳·阿桂等人都曾是咸安宫官学的学生。这些咸安

  • 为什么后世对宋太宗的评价不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为什么后世对宋太宗的评价不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看电视,聊历史,最近热播的《大明宫词》尽管被人一直吐槽,但作为一部历史剧类型的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这是历史,编剧也只能在细枝末节上稍微坐下改动,大的历史框架和结局,是不会改变的,这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其实可以体会双份乐趣。一份是电视

  • 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的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的背后有何原因?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从五代十国至北宋的二百多年时间里,多个政权都选择定都于开封,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北宋。开封地处中原核心区域,水路交通极为便利。因此,定都开封可以占尽天下漕运之大利,全国的货物都可通过水路或陆路汇集于此,经过交易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