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

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79 更新时间:2024/2/4 18:33:58

历史上的建文帝真的是自焚而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棣率领士兵闯进南京城的时候,把自己手下的所有兵力一分为三,

其中一部分势力来抵抗徐达的儿子;另一部分势力直接去牢狱里面,把那些犯了事的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被建文帝抓起来的这些王爷们,通通给放出来;而派出了另一部分主力力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卫建文帝。

大家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说错,最起码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不难想象一下,这个时候的建文帝和朱棣早已经变得老死不相往来,朱棣恨不得在建文帝的身上捅上几个窟窿,而建文帝也恨不得把自己的这个叔叔扔到火坑里面。

既然是这样一个状态,那么朱棣还派出主力力量来保护建文帝的作用是什么?

没有看错,这个时候所谓的保护是需要加一个引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常说的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按照建文帝当时的状态来看,无论建文帝是活是死,都需要让朱棣见到。

朱棣只有见到建文帝才会心安,只有见到建文帝才能够具体的执行下一步方案。

一场宫中大火,成了千年难解之谜

这三支部队分开来做事情,其中的两支部队甭管是遇到了困难也好,还是解决了困难,也好,多多少少能够给朱棣一个回音。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第1支队伍,他们来镇压当时的抵抗部队,遇到了种种挫折,这其实也在朱棣的预料之内。

毕竟这个时候早已经是你死我活的状态了,双方之间谁也不会让着谁。那么指望着这支部队顺顺利利的没有任何阻拦地直接攻入皇宫,并且把所有的势力通通镇压,那才是不现实的。

所以针对于这一切,朱棣心里面也有个谱,压根不着急。而真正让朱棣着急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一个小兵向朱棣打报告,某一个地方着火了,着火的那个地方是哪呢?答案就是皇宫。

皇宫是怎样着火的呢?谁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宫着火之后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建文帝找不到了。而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在皇宫当中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的抱在一起。

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确定这个人是否是建文帝,也无法确定旁边的那个人是谁,可是朱棣身边的那个谋臣姚广孝直接站出来告诉所有人:被烧焦的那一位就是建文帝,朱棣也赶紧就坡下驴,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没错,他就是我的外甥,他就是建文帝。

就这样长达数年的靖难之役,算是彻底告一段落。至于躺在地上的那个人是不是建文帝以及建文帝究竟有没有出逃,建文帝之后的一切发展如何,我们一切不得而知,

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当中得出个批判来。

如果没有宫中那场大火,一切会怎样?

所以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很简单,那就是朱棣率领着自己的部队进入南京城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发生任何大火。而当时三方部队的平叛也表现得顺顺利利,王爷救了出来,当时的反叛力量也给镇压下去了,

至于建文帝也被活捉了,那么这个时候会怎样?朱棣会直接杀掉建文帝吗?

一些人认为朱棣杀掉建文帝,那纯粹是历史小说读多了或者是个人臆想而已。原因很简单,尽管朱棣非常希望当皇帝,尽管朱棣非常希望能够主动掌握话语权,但是主动掌握话语权也不是这么个掌握方法。

古代人讲究的就是师出有名,如果连师出有名都无法达到的话,那么以当时的状态来看,朱棣也极有可能无法镇压住当时的局面。

我们要明白朱棣的靖难之役是什么意思

大家要知道一点,朱棣也好还是朱允文也好,双方之间在发生战争的时候还没有撕下亲戚这层脸皮。也就是说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双方之间还是亲戚,到最后还能够抱着头痛哭一场。

但是朱棣当时举起的旗帜就是

清君侧

,清君侧的意思是什么呢?那就是朱棣拿出一个大布条来告诉所有的人:看到没有?建文帝身边有奸臣、有小臣,而我们的作用就是把建文帝身边的那些坏的臣子通通给干掉,

然后把那些好的臣子们安排在建文帝身边,给大明王朝做一个榜样,以此来保证大明王朝长治久安。

朱棣是这样想的,真的吗?未必。原因很简单,朱棣只是找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当时朱元璋去世之前就已经意识到,这些藩王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自己的好孙儿当上皇帝之后,很有可能这些藩王会作乱,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详细规则。

这些详细规则包括但不限于每一个藩王进入京城的时候,其余的藩王都不能进入,也就是说必须得排着队进来,一次只能进一个。这样能够保证所有的藩王都不会见面,所有的藩王都不会见面就很难有联络;很难有联络,也就很难出现诸多的困难或者诸多的问题。

这一点如果详细讲的话,可能牵扯的东西过多,大家仔细品味一下就好。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那么所有的藩王都不能进入南京城吗?也不是这个样子,有一种特殊情况可以带领部队进入南京城,

那就是皇帝身边有很多奸邪的小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皇帝以及大明王朝的发展走向。

那么这个时候藩王就可以进入京城,把那个奸邪的臣子和小人通通给赶到一边去,这个时候来保证大明王朝的顺利前行。

朱棣也正是找到了这一条漏洞,通过这一条漏洞的无限放大来进一步的反抗建文帝。

最终结果的几点预估

那么如果当时的建文帝没有跑,皇宫也没有失火,换句话来说,当朱棣率领了部队来到南京的京城时,建文帝就在一旁站着也好,坐着也好,躺着也罢,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叔叔,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可以保证一点,以当时的状态来看,朱棣极有可能什么也不做。因为朱棣需要做一个表率,其实这个表率就相当于是那个旗号,这个旗号究竟能顶多长时间,一切只看朱允炆的运气而已。

但是有大概率的事件,就是在某一天的时候,建文帝莫名其妙的把自己的皇位传递给朱棣,又在某一天的时候,建文帝莫名其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其他人连句话都不敢说。

所以我们结合当时的状态来看,建文帝逃跑似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了。而且当时的南京城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小,整个南京城旁边有很多很多的城门,这些大大小小的城门几乎都是建文帝可逃出去的一部分操作空间。

除此之外,建文帝还极有可能有种种秘道,而这些密道也是皇帝逃出的辅助功效。再者来说,当时又没有监控,也没有摄像头,指望着能够查到建文跑到哪里去了,实在是太过困难。

无论如何,建文帝的去向始终沉迷,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谁也不晓得。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想过废掉太子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想过废掉太子李承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谋反事泄,被唐太宗贬为庶人并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李承乾谋反案”被认为是贞观时代的转折事件,唐朝后来的一系列变故都由此而来。李承乾已经身居太子之位却暗中准备谋反,主要原

  • 高阳公主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高阳公主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和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是古代封建时期最鼎盛的朝代之一,也是民风最为奔放的一个朝代,自然受到的关注度要比其他多出很多,唐朝除了那几位热门皇帝之外,多位公主一生的爱恨情仇也被人所津津乐道。比如说李世民最宠之女高阳公主,婚后为何爱上辩机和尚,终下场凄凉。这二

  •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渭水之盟大唐到底失去了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渭水之盟”放在任何一朝,都绝对不算是一个丧权辱国的盟约,是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更没有称臣。626年,玄武门事变地震动还未彻底散去,李世民的皇位也还未彻底坐热乎,距离唐都长安不足40里的泾阳就突然传来一件让京师震动的消息,东突厥人打

  • 韩信为何没能善终?因为在关键时刻杀错两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韩信,西汉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是楚汉争霸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他以谋略和兵策闻名于世,甚至后世

  •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十三陵的大名想必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吧?明十三陵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国家的AAAAA级景区,这里面共埋葬了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其实明朝共有16位皇帝,那为何只有十三陵呢?难道剩下的三位

  • 建文帝登基后是怎么服众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登基后是怎么服众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却起于微末,从一介乞丐做到天下之主,其手下众多文臣武将自然功不可没。因此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便决定大封有功之臣。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犒赏这些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而大肆分封,但是多疑的朱元璋从未真正对这些

  • 朱棣攻至京师,朱允炆曾想议和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攻至京师,朱允炆曾想议和是真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明帝国洪武25年4月,春暖花开,可惜不应景的是,大明太子朱标死了。太祖悲痛欲绝的同时,也为大明江山社稷而担心。不日,大学士刘三吾进谏,既然太子已逝,立长皇孙为“皇太孙”是正理啊!太祖语重心长地对孙子说,我让诸王帮你守卫天下四

  • 和珅死后家中的小妾是什么下场 她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清朝,和珅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代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珅被处死后,小妾纷纷跑路,有两个青楼出身的却选择了为他殉情。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三,太上皇乾隆的追悼会终于结束,主持人和珅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休息室。他刚坐下 ,一队全副武装的侍卫向他走来,不由分说将其拿下,然后才向他宣读圣旨:查,领

  • 朱棣为什么不敢效仿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为什么不敢效仿李世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世民、朱棣两人虽有着些许的共同点,都曾帮助过自己的父亲顺利夺得天下,立下开国之功。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李世民未当皇帝前权势滔天,连太子李建成遇到他都不一定能干得过他,而朱棣未当皇帝前虽也有权,可却比不上李世民,别说干不过太子

  • 武则天杀了亲外甥贺兰敏之的真相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杀了亲外甥贺兰敏之的真相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古人的智慧是超常的。在那个没有电、没有先进设备、没有前人总结经验的时代,古人们总是能够想出我们想不到解决难题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然而,历史上的很多事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看起来是十分荒唐的,是十分滑稽的,是令人不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