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道宗提出的奇袭平壤城为何遭拒?

李道宗提出的奇袭平壤城为何遭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83 更新时间:2024/1/10 15:36:59

李道宗提出的奇袭平壤城为何遭拒?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并未达成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后世历史学者们将这个作为贞观年间的污点,认为是李世民在战争中少有的失败。而李世民后来也引为憾事,认为自己没有能抓住机会一举达成战略目标。从两唐书的记载来看,当时唐朝对高句丽在战略上形成压制作用,是有机会一举灭国的。而且作为征辽重要将领的江夏王李道宗也提出了奇袭平壤城的作战计划,可惜这个计划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批准。事后李世民和李靖在复盘时也提到这个问题,李世民却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为什么呢?

江夏王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渊的侄子,与李世民是堂兄弟关系,他与河间王李孝恭并称为李唐皇室最能打的两位王爷(李世民按皇帝算)。无论是在平定隋末乱世的过程中,还是在贞观年间征战四方,李道宗都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李世民的一再嘉奖。对于李道宗的军事能力,李世民是非常称道的,而且在各种场合反复夸耀。在征讨高句丽的宴会上,李世民就把他与李勣、薛万彻并称为三大名将,以此来显示自己御驾亲征的兵强马壮。可以说在李唐皇室中,李道宗是少有的在军事上得到李世民认可的人。

在驻跸山大战前,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高句丽、靺鞨兵十五万兵来战,对唐军形成了很大的军事压力,于是李道宗便提出了奇袭平壤城的计划。当时唐军攻打到了高句丽的辽东重镇安市城下,高句丽方出兵救援安市城,两军对峙。李道宗判断高句丽倾国之力来援,国内必然空虚,于是提出跨海奇袭平壤城,一举端掉对方老窝,前线的高句丽军队将不战而降。后来复盘时,李靖对这种出奇制胜的战术表示赞扬,认为李世民该听从李道宗的建议奇袭平壤城。李世民却顾左右而言他,并没有说出否定这个提议的原因。

从军事上来看,这招无异是出奇制胜的妙招。当时高句丽北部面对强大的唐军,南部还要和百济对付反攻的新罗国,两线作战压力很大。渊盖苏文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两线取得胜利,能保住现有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渊盖苏文本来的意图是让高延寿、高惠真坚守安市城,把时间拖到冬天,唐军就不得不撤退。因此从战略上看,唐军从北线攻打平壤城的可能性很低。事实上,后来高句丽方的确靠着坚守安市城度过了第一次灭国危机。而李道宗提出的奇袭平壤城就是应对坚守安市城最好的策略,也是唯一快速灭亡高句丽的办法。

可是从整个历史大环境看,我认为李世民否定奇袭平壤城的计划,而选择了李勣引蛇出洞消灭高句丽军队的打法,是出于对唐朝国内形势和朝鲜半岛三国局势的的考虑。李道宗的计划虽然能出奇制胜却也会给唐军留下很大的后患,这是李世民不愿采用的原因之一。

李道宗的计划是他亲自带五千精锐跨海出征,趁着平壤兵力空虚发动奇袭,一举拿下对方首都。这个作战策略很精妙,但风险也是极大的。首先李道宗只带五千人出征,这在兵力上就处于劣势。跨海作战,深入敌后,在后勤上没有保障。一旦战事不利,陷入对方的包围之中,撤都撤不出来。

虽然李靖认为可行性很高,但李世民却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李道宗是李唐皇室的王爷,身份上不只是普通将军那么简单。在出征高句丽之前,唐朝刚发生了废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夺太子位的事情,而且引发了李承乾谋反案。李世民处置了李承乾和李泰,让李治成为新太子,所以李唐皇室正处于动荡之中。此时正需要李道宗这样的宗室王爷镇守局面,因此李道宗不能轻易的深入敌后冒险。一旦李道宗在高句丽出事,这将给李唐皇室带来更大的动荡,甚至会影响整个大唐的政治局面。

而当时的唐朝内部局势也不太适合灭亡高句丽,因为李承乾和李泰引发的乱局还没有完全平定。如果当时李世民灭了高句丽,那必然将负责对高句丽进行重新整治,以方便唐朝派兵进行管理和执政。从后来灭高句丽后唐高祖李治的操作来看,安东都护府的设立,熊津等都督府和州郡的设立,唐朝官员的派遣、战后百姓的安抚和创伤的修复等等,都是一大笔开销。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既要承担国内重整政局的支出、攻打高句丽的军费,还要支出重建高句丽的投资,这对唐朝来说也是难以承担的巨大经济压力。

这种压力不但会直接体现在政治和朝堂之上,也会动摇唐朝的国本。当时唐朝经过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国等战争在经济上已经很拮据,贞观之治休养生息积蓄的国力几乎耗尽,非常不适合再背上高句丽这个包袱。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然后背上巨大的经济包袱,才导致国家崩溃,乱兵四起。

李世民在这方面非常谨慎,就是为了不重蹈杨广的覆辙。他在出兵时都谨慎挑选兵源和军队,就是为了减少国内的动荡,对于战后处置高句丽的事情更加要谋定而后动。如果高句丽能主动投降自然很好,可要让唐朝完全承担战后重建费用,李世民就不太愿意。

因此李世民选择了李勣引蛇出洞策略,将十五万高句丽军队引到驻跸山下进行两路夹击。最终三万唐军步骑大破十五万高句丽军队,一举消灭了高句丽在北方战线的有生力量。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是李世民谨慎考虑的选择,既可以取得辉煌的战果,也不用冒险背上高句丽的包袱。战后李世民又将辽东高句丽的百姓迁入中原,获得了大量的牲畜、马匹、田地等战争资源,可以说在收益上非常丰厚。这种打法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可以以战养战,见少唐朝的经济负担,削弱高句丽的战争潜力,为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奠定基础。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李世民在战场上面对的就是这种两难的选择。他与李靖复盘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得到两全其美的答案。但李靖并不能给予他想要的答案,只能给出和李道宗一样的打法。这是军事家从军事角度处理战争问题的选择,而非政治家的考虑。李世民作为皇帝和古代政治家,想的自然更多,考虑的范畴更广泛,受到的掣肘也就更多。这种军事上的遗憾并不是统帅能力不足所致,而是历史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要改变这种情况也不是人力可以为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配合。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侯景为什么会继续尊萧衍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侯景为什么会继续尊萧衍为皇帝?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侯景之乱中南梁由盛转衰,南朝国力也就此走上了下坡路。在这场波及整个南朝国土的动乱之中,几乎所有的南梁萧氏宗族和门阀士族都被牵扯其中。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各种政治和军事斗争,使得南梁国力大损,达到了濒临崩溃的程度。尤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没派裴行俭出兵西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没派裴行俭出兵西域?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对于唐朝和吐蕃战争中的大非川之败,造成的历史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不仅仅是唐朝在吐谷浑、西域等地损失了大片领土,更直接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使得唐朝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也因此而结束了唐朝第二个多外扩张的高峰时

  • 司马懿为何询问使者诸葛亮的起居和饭量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三国时代出现了不少的人物,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便是如此,在那段历史中诞生了许多英明神武的武将,同时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谋臣。其中名气最大的应该就是诸葛亮,千百年来崇拜诸葛亮的人数不胜数。司马懿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垒时,接见了诸葛亮派来的使者。司马懿没问别的,反而随口问了一句“诸葛亮最近饮饭量

  • 曹操获得了“董卓”的地位,为何评价却完全不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曹操属于乱世出的“英雄”,对他一生的评价也是必须遵循历史时间的发展来评判的,不能一概而论。青年时期确实当洛阳北部尉的时候发明了“五色棒”打死过权贵的亲戚,那时候他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在曹操的意料之中:何进当权的时候一个蠢主意,简单的杀宦官不自己派兵处理,非要邀请董卓入京,结果事情

  • 西楚霸王的项羽战斗力到底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汉朝,项羽

    如今随着军事装备的不断提高,别说是一个人单挑一千个人,哪怕是一个人与一万个人作战,都有可能取胜的希望。因为从最近的几次小规模战役来看,美军部队能够出动在几千人的情况下,打败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当然,主要的原因是如今军事装备的快速发展。比如说我们只需要用一颗原子弹就能将一个城市瞬间化为乌有,不在

  • 同样被抓,为何张辽成了降将高顺却被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张辽最开始是丁原的手下,后来跟了何进,何进死了,就跟了董卓,董卓死后,就跟了吕布,吕布被曹操打败之后,就投奔了曹操。曹操正因为有来自各个诸侯势力的猛将和谋臣的投奔,才越来越强大的。张辽是降将,高顺是被擒。曹操对降将历来是很仁慈的,甚至对杀了他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卫士典韦的张绣都能不计前嫌的重用,更何

  • 北宋军队那么强 北宋打仗为何总是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北宋,打仗

    对北宋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大军那么强,为什么经常打败仗?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一方面,整个国家都很有钱。民间跟国库的收入都很高。北宋的国库收入,一度达到了6500万贯。北宋这才又实力养了数量庞大的大军。宋神宗时期,北宋大军共有140万左右。这已经

  • 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毫无疑问,卫国公李靖是唐朝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力。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平定四方成就“天可汗”的威名,李靖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李靖的一生是辉煌的,取得了中

  • 萧詧引狼入室,最终却没能掌控南梁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萧詧引狼入室,最终却没能掌控南梁政权?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南梁的灭亡主要由两个罪魁祸首,除了前一章讲到的萧绎,另一位便是萧绎的侄子萧詧。正是这两位萧氏的宗室王爷不顾国家的危亡陷入内斗,甚至做出了引西魏入侵的事情,才使得南梁最终别西魏所灭亡。如果说萧绎坐视侯景之乱是使得南

  • 南北朝暴君高洋前半生竟是明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南北朝暴君高洋前半生竟是明君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齐文宣帝高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帝中最为奇葩的一位,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大的争议。他前半生为明君,将北齐国力推到了巅峰地位,力压同时代的西魏和南梁。可当国力登峰造极之后,他却陷入了怠政昏暴的误区之中,成了一位彻头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