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05 更新时间:2023/12/30 23:19:39

冯太后为什么非要致拓跋弘于死地?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拓跋弘死北魏死得最为蹊跷的皇帝,至今仍旧是历史上的一个难解之谜。对于拓跋弘的死法各种史书上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被冯太后派人毒杀的,也有的说是被逼自杀的,还有的说是被诱入宫中囚禁后秘密处死的。这样的说法子啊当时流传很广,使得史书上也无法确切记载。但是综合这些史料可以发现,拓跋弘的死因与冯太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就算不是冯太后亲自派人处死,也是有着间接的原因。除了拓跋弘的死因以外,很多人还关注冯太后和拓跋弘的仇恨。很想知道到底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才出现了这种母子残杀的惨剧。

实际上冯太后并不是拓跋弘的亲生母亲,而是拓跋弘的嫡母。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由于未生子,便以拓跋弘为嫡子。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后,他的母亲李贵人按照北魏的传统被赐死,以防止母族得势干预政务。因此拓跋弘实际上是冯太后养大的,在最初两人的关系都还很不错。在即位之初,冯太后还帮拓跋弘除去了独霸朝政的太原王乙浑,保住了拓跋弘的皇帝位。按理说虽然

这对母子并非亲生,但关系应该是很密切的。可到了后来两人的关系闹得越来越僵,最终走上了互相残杀的道路。

历史学者门解读这对母子的关系变化,很多人关注到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冯太后在除掉乙浑后乘机临朝听制,掌握了朝廷政权,直到拓跋弘生下儿子拓跋宏才让其亲政。即便如此冯太后在朝中留下了大量的官员,掣肘拓跋弘的皇权,使得双方矛盾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冯太后年纪轻轻就守寡,身边有很多男宠。拓跋弘找机会除了了冯太后最宠爱的李弈,及其兄长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使得母子俩矛盾激化,甚至成为拓跋弘禅让皇位的导火索。但是从史书上看,这两方面的史实都是两人矛盾的表现,并非根本原因。

综合各方面的史料来看,冯太后和拓跋弘之间的矛盾并非个人恩怨,而是北魏权贵内部的胡汉之争。从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开始,北魏内部就有两股势力反复争斗。一股是随鲜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各部,其中以匈奴各部的数量和势力最大。另一股是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后留在北方的门阀士族,他们的子弟成为拓跋圭建立北魏的重要汉族官员。在北魏初年,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较大,就连皇后大都来自于这些北方部族的贵族女性。到了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时代,以崔浩高允为代表的汉族门阀官员逐渐崛起。

在拓跋焘时代,胡人和汉人的势力基本上是处于平衡态势,两边都有各自的代言人。胡人贵族的代言人是皇太子拓跋晃,而汉族门阀士族的代言人是大臣崔浩。通过平衡双方的势力,拓跋焘始终掌控着国家大权,也让北魏国力第一次达到巅峰。但是在拓跋焘末年南征刘宋铩羽而归后,国力在多次用兵中出现空虚,使得国家政局出现了动荡的隐患。文成帝拓跋濬在政治斗争中即位后,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开始让北魏的国力恢复。这些改革措施中比较典型的有两条,一条是引入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另一条是大量用汉族官僚。

从史料记载来看,拓跋濬的措施很得力,只花了十多年时间便让北魏的国力恢复过来,可也留下了很大的隐患。拓跋濬让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是为了填补中原因战争了出现的人口空洞现象。人口空洞直接影响了北魏的经济基础,在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时代,缺少壮劳力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的收成,进而影响到国家的财力和军队的后勤补给。他重用门阀士族出身的官僚,是因为这些大家族中掌控着大量的汉族人口和资源。这其中不但有农业需要的农民人口,还有各种手工业,如打铁、建筑、木工等技术性人才。

在国家发展的同时,北魏内部的矛盾也不断积累,等到拓跋濬去世,拓跋弘即位后,这些矛盾便开始凸显。在北方少数民族方面,他们是不太愿意过汉人的农耕生活的。除了鲜卑族比较开明愿意接受外,其他的如匈奴、柔然等族都有大量的落后部族反对。即便实在鲜卑族内部,也有这种反对的声音。而汉族士大夫方面,因为冯太后的临朝听制,使得大量汉族官员被重用,这也冲击了鲜卑和少数名族贵族在北魏朝廷的政治利益。双方的矛盾从民间扩展到了朝廷之中,胡汉之争的新一轮政治斗争越发的激烈起来。

其实胡汉之争在拓跋珪时代就已经存在了,这实际上是从五胡乱华和西晋灭国便延续下来的深刻矛盾。北魏的前三个皇帝逐渐让胡汉双方的势力趋于平衡,很多胡人贵族在中原当官后又逐渐被汉化,所以胡汉之争在拓跋焘的末期已尽远不如北魏建国初那么激烈了。但拓跋濬新一轮的从北疆以外的少数民族往中原移民后,使得不接受胡人的贵族数量激增。他们进入朝廷后与汉族官僚发生冲突,使得胡汉之争重新爆发。再加上宗教信仰让么,胡人贵族信奉佛教,而汉族士大夫信奉道教,双方的矛盾也就更深了。

冯太后是拓跋濬皇后,也是北魏第一个汉族出生的正宫皇后。她的家族本是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北燕皇帝。北燕被拓跋焘灭国后送人宫廷当奴婢,然后才一步步的成为拓跋濬的皇后。她在临朝称制后重用以高允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延续了拓跋濬时代该畜牧业为农耕的经济政策,使得经济再度飞速发展起来。但是这种偏向于汉化的政策,却引起了少数顽固的鲜卑贵族和北方少数民族部族首领的反对,是的胡汉之争更加激烈。史书上写的很多拓跋弘时期延续的拓跋濬的国家政策,实际上是由冯太后及其属下强推实行的。

由于冯太后及其属下长期把持朝政,拓跋弘的个人政治理想无法完全实施,这才使得两人开始有了矛盾。而在对待鲜卑和少数民族贵族方面,冯太后和拓跋弘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冯太后是希望能通过教化,让这些胡人贵族学会汉族文化,完成汉化的目标。而拓跋弘则更加宽容,允许胡人部族保留一些塞外的生活制度和方式。可以说从政治倾向性上看,拓跋弘更像道武帝拓跋珪,而不是他的父亲拓跋濬,所以母子俩在胡汉之争上站在了不同的阵营。这种斗争不是个人政治利益的斗争,实际上是两种文化在国家顶级层面的斗争。

如果沿用鲜卑和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则需要保留很多少数民族的制度,这是保证少数民族贵族及其部落利益的需要。可保证了胡人贵族的利益,就损害了汉族士大夫的利益,汉族门阀集团自然要出来反对。在拓跋濬和冯太后掌控朝政时期,汉族士大夫集团已经压过了胡人贵族,成为了国家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将到手的政治利益吐出。而冯太后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势,也会力推汉化的策略,在朝廷中重用汉族大臣,这就与胡人贵族发生了利益上的冲突。因此在拓跋弘执政时期,其实是胡汉矛盾非常激烈的时期。

从拓跋弘在执政中后期的表现看,这种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在国家的中下层,尤其是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军队阶层,拓跋弘还有很高的号召力。他多次带兵出征,甚至一度把柔然军队打到漠南去。可是在聚集了汉族士大夫和接受汉化的鲜卑贵族的首都平城,却没有多少大臣支持他。这也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举步维艰,最后不得已用禅让皇位的办法来组建小朝廷,与冯太后分庭抗礼。这种策略既是为了抓紧君权,也是为了自己摆脱平城朝廷中的不利地位。可是从结果看,拓跋弘还是挡不住汉化的大趋势,最终在政治斗争中失败。

虽然史书上对拓跋弘之死众说纷纭,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证据。但是从政治利益归属,和拓跋宏时代初期的政治走向看,很明显冯太后是最后的胜利者,而汉族士大夫更是遍布整个北魏朝廷。这也使得北魏很快的获取了汉化的红利,国力飞速增长,再度压过了南方的刘宋。冯太后的重用汉族门阀的政策,也使得汉文化在鲜卑贵族中流行起来,为后来的拓跋宏改革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从大方向看,冯太后的选择是适合历史潮流的,而拓跋弘则是有点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意思。这种路线之争你死我活,胜利者只属于顺应历史潮流之人。

标签: 历史古代北魏

更多文章

  •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先除去元子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尔朱荣为什么没有先除去元子攸?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魏权臣尔朱荣是南北朝史上最野心勃勃的人物之一,后人甚至把他和东汉末年的曹操向比较,称其为北魏力挽狂澜的人物。然而他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的操作并没有成功,还没来得及篡夺皇位,便被孝庄帝元子攸和北魏大臣联手刺杀了

  •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薛仁贵到底是怎么引发天山乱局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薛仁贵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三箭定天山”的传说,这个传说不但在薛家将的系列故事中被广为流传,在史书上也有记载。由于两唐书中对薛仁贵参与征讨铁勒九部之战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对于他到底是如何定天山的一直众说纷纭。很多人

  • 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程咬金讨伐西突厥时为什么消极作战?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隋唐系列故事中,程咬金是非常有趣的角色。他表面上看来是浑人莽夫,作战勇猛而不懂得战争谋略,但实际上却是有这个各种小聪明和机智。这种反差极大的性格,让这个角色很受欢迎。历史上的程咬金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不同,但

  • 姜维原本就是曹魏这边的 姜维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回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姜维,曹魏

    还不了解:姜维和曹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本来是魏国人,为什么至死不回魏国?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姜维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后来受到诸葛亮重用,在蜀汉慢慢站稳脚跟,最后还成为了蜀汉军事第一人,主导北伐十一次。他本来是魏国人,为什么甘心效忠蜀

  • 魏延被杀时姜维和王平为何坐视不管 他们是帮凶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魏延,三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延被冤杀之时,姜维、王平为何坐视不理?他们是否为帮凶?引言:魏延是一个军人,他不可能不了解自己带兵攻打杨仪,会被朝廷之人安插上一个违反军规、甚至是谋反的罪名。但是魏延为何还是甘愿冒风险,也要带兵攻打杨仪呢?魏延为何要冒如此大的风险?

  • 高演为什么会将皇位传给弟弟高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南北朝

    高演为什么会将皇位传给弟弟高湛?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齐皇位的传承一开始便在高欢的几个儿子之中兄终弟及,这样的的状况让很多历史爱好者们诟病不已。这不但有违儒家所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且在皇位传承过程中也充斥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和杀戮。北齐孝昭帝高演的皇位传承就是最为典型的

  • 历史上李道宗到底有没有陷害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李道宗到底有没有陷害薛仁贵?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几乎每一部古典小说中都有一位被抹黑为奸臣的历史名臣,而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与小说中截然相反。任城王李道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可以说是在隋唐系列和薛家将系列小说中被抹黑得最严重的名将。从小说的剧情来看,似乎这位王爷是陷

  • 秦王子婴为什么没被胡亥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秦朝

    秦王子婴为什么没被胡亥处死?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

  • 儒学为什么在元朝的地位很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元朝

    儒学为什么在元朝的地位很低?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使用儒学的历史非常悠久,推崇的时间也非常悠长,儒学在中国王朝有很深的根基,几乎各个朝代都会受到儒学的影响,并且不仅仅是影响,更多的还是将儒学作为一个主流文化进行推崇,进行使用。宋金明清都"以儒治国",为何在元朝时发

  • 朱元璋是怎么对沐家放下怀疑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是怎么对沐家放下怀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是中国古代最具传奇色彩的草根皇帝,他要过饭,当过和尚,社会底层的酸甜苦辣他都尝过,而且朱元璋的家族世代都是在土里刨食的农民,但朱元璋却突破命运的封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开创未来,终成一代开国帝王,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