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去拜佛,方丈是怎么回答他的问题的?

朱元璋去拜佛,方丈是怎么回答他的问题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99 更新时间:2024/3/10 13:55:31

众所周知朱元璋曾经为了吃饱饭当过和尚,后来为了祭拜神明,再次回到了自己曾经待过的皇觉寺,面对着寺内众多的“仇人”,方丈是怎么机智的救下他们的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曾经的恩怨

话说朱元璋经过鄱阳湖一战后彻底打败了陈友谅,也奠定了自己将来登基的基础,随后小明王之死彻底为朱元璋扫清了道路,于是朱元璋于1368年正式登基。

登基之后的朱元璋颁布了多项措施用以安民,这些举措让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变得无比神圣,人们建立了很多朱元璋的塑像,以此纪念朱元璋把大家从元朝的腐败统治中拯救了出来。

新皇帝登基之后,有很多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祭拜神明,当时的宰相胡惟庸建议朱元璋举办一场祭神的仪式,因为他是天子,自然应该祭拜苍天。

朱元璋一听立马答应了下来,随后就在金陵举行了祭神的仪式,当天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在祭神当天本来下起了绵绵小雨,但是在朱元璋焚香之后,竟然雨过天晴了。

朱元璋心中自然非常高兴,因为这代表着他的到来能让百姓过得更好,就连天都要看他的脸色。可是就在朱元璋从紫金山上下来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远处的一座庙宇,这让他想起了一桩往事。

都知道朱元璋是乞丐出身,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一开始是在皇觉寺里当和尚的。

当初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蝗灾和旱灾,一家人都吃不起饭了,祸不单行,朱元璋的父母和家中的顶梁柱大哥都相继去世,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就。来到皇觉寺当起了和尚。

要不是没有出路,一个未婚的男人谁愿意去当和尚呢,不过在战乱年代,和尚反而是一个特别好的职业,至少能吃饱饭。

由于朱元璋小时候读过书,来到寺庙中之后,面对寺内的典籍,朱元璋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让皇觉寺的主持非常看好朱元璋,平日里对他照顾颇多。

但是人性就是这样,不患寡而患不均,寺内的其他僧人见状,开始吃起了朱元璋的醋,不但诬陷他偷盗寺内的典籍,还造谣朱元璋是元朝的奸细。

谣言就像是无色无味的毒药,一时间寺中人都将朱元璋孤立了起来,找准机会还会几个人一起打他,朱元璋只能求助于方丈。

方丈一眼就明白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他并没有直接帮助朱元璋,而是把朱元璋叫到自己房中,告诉他凭借一身本事不应该待在这里当和尚,男子汉大不了出去闯一闯。

听了方丈的话,朱元璋才离开了皇觉寺,之后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一步步打下了一个大明朝。

君临皇觉寺

胡惟庸见朱元璋望着远处的皇觉寺一声不发,似乎悟出了一些什么,于是上前问道:“皇上,要不咱们去皇觉寺上一炷香,让和尚们得一些皇恩。”

这话让朱元璋特别受用,于是皇帝一行人立马移驾皇觉寺,到了寺庙门口之后,方丈已经带着全寺的弟子们在山门口迎接了。

朱元璋望着残破不堪的皇觉寺,似乎比自己当初在这里当和尚的时候更加破败了,再扫视一下跪在地上的众人,好嘛,当初打自己的人一个不少,全在!

朱元璋上前扶起方丈,两人便走进了大雄宝殿,随后朱元璋就打算开始上香。方丈自然知道朱元璋此行来的目的,作为当今皇上,就算要拜佛祈福,也断然不会来到这小小的皇觉寺,他一定是为了报仇来的。

方丈吃斋念佛几十年,对于人性的把握已经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他可以理解当初寺内僧人对朱元璋的打压,因为当一个上进的人出现在平庸者之中的时候,他的努力就变成了一种冒犯。

朱元璋手中拿着一炷香点了起来,他用余光看了看方丈,问道:“师父,有什么话要对弟子说吗?”

方丈将右手放在胸前做了一个佛印,说道:“阿弥陀佛,施主早已经不是寺中人了,我一个老和尚给不了任何建议,只想为天下苍生说一句话。”朱元璋来了兴趣,道:“师父直说便是。”

方丈便开了口:“自古以来新皇继位,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让黎明百姓看一看新皇帝的肚量,希望皇上也如此。”

朱元璋知道方丈这是在提点自己,因为他登基之后杀了很多违背自己的人,同时,朱元璋也知道方丈是在为寺中人求情。

救命箴言

上完香之后,朱元璋对着站在一旁的方丈问道:“师父,你觉得我应该放过这些人吗?”

方丈说道:“他们都是凡夫俗子,根本不能成大事,可是这世间的事不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吗,要杀的话,天下人就杀干净了,皇上又去找谁卖命呢?”

朱元璋也深知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来,这皇觉寺中除了方丈都欺负过自己,要是真的杀,那就是屠寺了,新皇帝屠寺,如果真的写入史书里,自己将会遗臭万年。

随后,朱元璋看着眼前的大佛,嘴里嘟囔道:“我是皇帝,他是佛祖,你说我来拜他需要跪吗?”方丈说出了八字箴言:“今世佛不跪过去佛”。

这句话直接说到了朱元璋的心里,方丈直接将他和佛祖相比,可以说是给足了朱元璋面子,其中的隐喻则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他们当初那么对你,也没有影响你成为皇帝啊。

随后朱元璋哈哈大笑,离开了皇觉寺,并下旨赏赐了皇觉寺一大笔钱,让方丈用于修缮寺庙,这一举动让皇觉寺重新成为了香火旺盛的大庙。

可见,这件事对于朱元璋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人们常说他可能是最嗜杀的皇帝,可是在这一刻朱元璋学会了放下,反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标签: 历史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是个怎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薛仁贵究竟是谁,在很多野史当中,都记载着薛仁贵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忠臣,并且非常的勇于向皇上进谏,而且曾经遭到小人的陷害,差一点儿被皇帝处死。而这么污蔑薛仁贵的小人,根据历史记载应该就是李道宗,很多人对于李道宗这个人并

  • 对于司马懿服务的三代君主来说 最害怕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司马懿,曹魏

    对司马懿和曹魏三代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长期服务曹魏,在曹操、曹丕和曹睿中,谁是他最害怕的人?从曹操时代起,司马懿就开始侍奉曹家。他勤勤恳恳地为曹家服务了四代人,三次成为曹家的顾命之臣。直到曹爽时期,司马懿才露出本来面目,篡夺了曹魏政权。可以说,在他的前半生中,

  • 神龙政变的参与者最后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神龙政变的参与者最后什么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神龙政变是一场复辟唐朝的事件,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谋得太子之位,得以登上皇帝宝座,却没想到自己找了个小老婆差点让大唐江山从此改易他姓,如果不是众多心怀唐朝的大臣发动一场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结局还

  • 李世民为何在李泰李治之间左右不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为何在李泰李治之间左右不定?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在废掉太子李承乾后,剩下两个嫡子,一个魏王李泰,一个晋王李治。立谁为太子呢?李世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脑袋都大了。可就在这时候李泰对李治说了一句话:“你历来和元昌友善,现在元昌被赐死了,你就不担心你的脑袋吗?” 就是这句话传到李

  • 曹睿生前一直压制司马懿 死后为何将司马懿任命为辅政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曹睿,司马懿

    还不了解:曹睿和司马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睿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什么还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呢?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

  • 宋仁宗的孩子那么多 皇位最后为何会到养子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仁宗,养子

    对宋仁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宋仁宗那么多孩子,最后皇位却交由养子的手中?太宗得天下之后,他的子孙自然而然地就布满天下了。但是到了“靖康之变”发生之时,太宗的子孙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皇室宗亲大部分都被俘北上,后来又基本上丧命北国。而有幸存留在南宋疆域之内的宗室数量

  • 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他聪慧仁孝深得帝后的喜爱,李世民登基后便将其立为太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的性格却越来越偏激,最后居然敢做出谋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理来说,李承乾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时机一到,便可以顺利继位,

  • 和妃瓜尔佳氏是什么出身码?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和妃瓜尔佳氏,清朝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嫔妃应是康熙的和妃瓜尔佳氏。康熙和妃瓜尔佳氏(1683年-1768年),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比康熙帝小二十九岁。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为和嫔,时年十七。康

  • 曹魏的七位“太尉”,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魏的七位“太尉”,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秦汉的最高武职。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掌管天下的兵马,也因为权势过重,所以秦朝太尉一职一直空缺。东汉时期,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

  • 郎士元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郎士元,唐朝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唐代诗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里面除了讽刺武将们的头脑简单之外,还表现出了武将做事时候的简单粗暴。而这句话,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比试之中得到了验证。在当时,有一个名为马驎的武将,此人是个打仗能手,由于他当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