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67 更新时间:2024/1/19 17:15:58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三国史上,有一件在民间津津乐道的事,就是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故事。

曹操一生没有称帝,但是做了丞相,称了魏王,他要把相位、王位以及封地食邑等爵禄传给儿子,必须在诸多子嗣中挑选一个最优秀的来继承,于是在他儿子中便有了夺储之争。

曹操大儿子曹昂张绣判乱时,为了掩护曹操脱身阵亡,剩下诸子中,曹丕和曹植最有资格,于是就有了一个很精彩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曹操为了考验他两儿子谁对自己忠心,于是在一次出征时,把曹丕和曹植两兄弟叫到跟前,看他们如何表现。曹植恃才傲慢、能言善辩,在他老子面前说了一大通奉承、漂亮的话,曹操听了自然是满心欢喜,夸奖不已。曹丕木讷口拙,茫然不知所措,便求教身边幕僚,幕僚教他如此这般,于是曹丕来到曹操身边,一言不发,只是流下两行泪来,呜咽啜泣,表现出一副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曹操为此大为感动,觉得曹丕稳重、实在,又有孝心,曹植轻浮、虚妄,不大靠得住,最终选择立曹丕为世子。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很多人也为曹植才华横溢而与世子失之交臂感到惋惜。其实这个故事不见于正史,而且情节、逻辑等都很拙劣,一看就知道是假。

曹植作为一个政治上失意者,可能大家对他寄予了很多同情与怜悯,再加上他的文才确实很好,有文集传世,其中《洛神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世人因喜欢他的文章顺便喜欢他这个人。曹植性情也没有他兄长曹丕那么凶残暴戾,一介书生,温文尔雅,要是继承他老子那份衣钵,对老百姓肯定好。对于大多数低层老百姓来说,总是希望统治者能行仁政,而不希望看到凶恶的暴政,如此,曹植在世人心目中,形象自然越来越好。

事实自然不是如此,曹操是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选谁继承他的衣钵,心中有数。曹植肯定不适合。

首先,曹植只会文——这一点举世公认,毋庸讳言,但是他于武功方面,未见他有任何建树,史书上也未见他披革征伐的记载。若是叫他吟诗作赋、请客吃饭做文章之类,没半点问题,叫他领兵打仗、上阵杀敌、开疆拓域等,就很成问题。

汉末时代,那么多军阀割据,虽然经过曹操多年努力征伐,收拾了无数个大大小小军阀,北方基本荡平,实现了统一,但是南方还有两个超级军阀——孙权、刘备,与曹魏对峙,形成三国鼎立,这个时候,若是叫一个文弱的书生出来主持局面,该如何面对两只大豺狼?只要稍有不慎,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很可能会毁于一旦,这个问题,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战略家,岂能想不到?

曹丕不同,他在军中资历非常深,先看看他的简历:

187年冬天,曹丕生于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

197年——10岁,长兄曹昂战死于宛城,取代长兄曹昂成了嫡长子;

200年——13岁,跟随曹操参加官渡之战;

207年——20岁,跟随曹操参加白狼山之战;

208年——21岁,跟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

211年——24岁,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2年——25岁,参加濡须口之战;

217年——30岁,被立为魏王世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从曹丕简历可以看出,其实曹操是在有意识的把曹丕培养成继承人,从小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让他体验战争的残酷与驾驭群雄的手段。很多人可能以为曹丕文才不行,其实不是这样,曹丕从小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六岁懂得射箭,八岁就能提笔为文和学会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有《典论》传世为证。所以,曹操很小就把他放在军中历练,其目的就是希望他将来有一天能继承自己基业。

曹操选择曹丕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谋士成堆,若是选择一个文弱的书生,或者一个无尺寸之功的白丁做他们的主子,如何叫人心服,又如何压得住那么大一个阵脚?当时四方未靖,多方未平,曹操不可能为了扶持曹植上来,把那些猛将谋士统统杀光,那样不但于事无补,而且自己多年打下的基业也就全毁了。这时候,选择手段强硬、心狠手辣的曹丕就显得非常明智,因为曹丕这种人适合搞政治,在这些人之间斡旋游刃有余。

曹丕不但在文治武功方面与曹操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情方面也非常相似。比如两个人都心胸狭窄、手段狠毒。曹操在逃难时,逃到好友吕伯奢家,因疑心太重,把吕伯奢一家全杀光。曹丕称帝以,因妒忌曹植,也多次加害曹植,还多次加害他叔叔曹洪——这也是一个搞政治所具备的基本手段。两个人都非常喜欢女人,曹操收降张绣时,顺便收了张绣伯母入侧室,引来张绣不快。后来曹操又许诺将秦宜禄前妻杜夫人赠与关羽,但见其美色后自纳之,关羽因此心中不安。公元204年,曹丕十七岁,随曹操攻破冀州邺城,曹丕先进袁府,见袁熙的妻子甄氏姿色绝伦、美貌非凡,便心悦于她,据为己有。

诸多事情加在一起,便会知晓曹操为什么不立曹植而立曹丕,其实是有他一番苦心。

标签: 历史古代三国

更多文章

  • 两牛争斗,曹丕又逼曹植写出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两牛争斗,曹丕又逼曹植写出千古名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只要是说到曹植,都知道他在七步之内作的诗,我们上学的时候也都学过。还有他和他兄弟的故事,也让每个人都知道了。而且当时这首诗传出去之后,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名声,但是,当时曹丕为了把他杀死,并不只有一次逼迫他写诗。还有一首诗也传到了现

  • 他本是楚国太子,最后却成为一代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楚国

    他本是楚国太子,最后却成为一代战神,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有很多人都对白起特别的熟悉,因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并且他也为了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很多的史学家都说,如果没有白起的话,秦国就有可能被其它国家打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白起其实并不是秦国人,他是一个楚国人,而他的

  • 开局即巅峰的齐国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齐国

    开局即巅峰的齐国为什么失败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齐国开局即是巅峰,后来到了春秋时也是五霸之一,而步入了战国时代更是强大的存在,可他们就是没能统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了纣王帝辛,而姜子牙则在这次周代商的战役里立了首功。后来周武王为了奖赏姜太公,就把最好的中原之地封给了老姜,

  • 古代官员退休后不回老家行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古代官员退休后不回老家行不行?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的官员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要向皇帝上奏折,表示自己的身体不行了,需要回到老家颐养天年。因为小伙伴总是非常好奇,为什么非得回老家颐养天年,老家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如在京城好呀,说你应该在京城颐养天年,而不是在老家。有这样疑惑的小伙伴肯定

  • 他是孙权的心腹大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他是孙权的心腹大将,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三国游戏迷的小布,对割草无双系列非常喜欢,同样小布也喜欢使用在游戏中沉默寡言,但本领高强的东吴将领周泰。小布认为他跟赵云和典韦这类主公的护卫不相上下,而且他多次受伤,却没有因为伤口感染离世,在那个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算得上是奇

  • 秦始皇一生四次被刺杀,哪次最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秦朝

    秦始皇一生四次被刺杀,哪次最危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型历史剧《大秦赋》已经播完,该剧向我们展现了战国末年,秦朝宫廷斗争,及一统天下的过程,表现了战国末年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作为《大秦帝国》系类的最后一部,虽然跟前几部比起来,这一部高开低走,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

  • 清朝早期军队有80万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过军队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清朝,军队

    对清代大军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常年有80万大军,为何从来没有出现过军事政变?军人武装政变,这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但在清代,却没有看到军事政变的事情发生。要了解,清代军力并不差。在清代前期,大军以八旗军和绿营为主。八旗常年在二十万

  • 曹彰:曹操与卞皇后的儿子,被曹丕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彰:曹操与卞皇后的儿子,被曹丕毒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4九月,曹操领兵经长安南下,跟刘备军争夺益州的北大门—汉中。在一次战斗中,刘备军居高临下,屯驻山头,曹操兵马众多,在山下驻防对峙。刘备为了诱使曹军出战,让其义子干儿刘封拍马舞刀,下山挑战。曹操看后非

  • 乾隆时期的清朝军队是如何打仗 真的还是用弓马打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朝,乾隆,军队

    还不了解:清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时期如何打仗?还在骑马射箭?清代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的应该就是慈禧垂帘听政期间,朝堂腐败的清代,毕竟这是最接近现代的一段封建王朝的历史。虽然后期的清代腐败而混乱,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早期的清代也强大而安定。乾隆时期算得上是清代

  • 乾隆退位嘉庆可以说苦不堪言 乾隆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清朝,乾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代乾隆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帝退位后,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儿子嘉庆帝苦不堪言。他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位期间将自己的继承人一个个熬走,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60年才退位,如此在意自己皇位的乾隆帝,为何又会心血来潮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自己甘愿退居二线当太上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