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姚广孝是什么人?有何才能

历史上姚广孝是什么人?有何才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4/1/27 11:52:44

姚广孝,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1424年,朱棣行将就木,拿出姚广孝上奏的最后一份奏折给孙子朱瞻基。姚广孝推算出明朝国运,百年内有三大巨变:辛丑年一变,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庚寅年一变,龙战于野,血色玄黄;甲午年又一变,亢龙有悔,仇杀无尽无期……

那么,对应的这三大巨变究竟是什么呢?总结一下:都是朱家人的内斗。

所谓“第一变”正是明朝开国后,老朱家的第一次血腥政权迭变,姚广孝形容它为“倒覆江山于陛下”。此处的“陛下”指的是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太子朱标过世后,最有机会成为下一任太子的就是老二,老三和老四。

二皇子朱樉就藩后残暴无良,朱标死后3年,朱樉就因为德行有亏,被三个老仆妇下毒害死了。

三皇子朱棡起初也是暴戾性格,一次在就藩途中因为责骂了厨师,朱元璋知道后狠狠地训斥了他。

“23年来,不管谁有错,都受过罚,唯独不敢责备厨师。你今日不善待厨子,他们随时会在你的饭菜里下药,要了你的命!”

为了这件事,朱元璋差点要削去朱棡爵位。好在有朱标的袒护,朱棡才逃过一劫。不过,朱元璋的这番话也让他当即惊出了一身汗,但是他很有记性,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1392年,太子朱标死后,按着顺序和德行,朱棡是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其次,才应该是朱棣。不过,就在朱允炆登基之前,朱棡就病故了,所以,朱允炆最大的威胁除了剩下那些叔叔们,就是燕王朱棣。

1402年,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终于攻破南京城,成功取朱允炆而代之。

此后,便是疯狂地血洗,不从者、反抗者、忠于建文帝者,甚至不能在这场血海中留下尸身,他们或被烹,或被杀,惨绝人寰。

而这一切,早在姚广孝的推算之中,此为“第一变”。

朱元璋身边有个神机妙算的刘伯温,而朱棣拥有了奇僧姚广孝,所以,这对父子是命中注定的皇帝命。相较之下,朱允炆从年龄到阅历,乃至他的胸怀都不足以担得起大明江山。

“第二变”所提到的“龙战于野,血色玄黄”,其实出自于《周易》,是司马懿曹爽也曾用过的典故。

姚广孝说:“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这一次血洗恰好就是朱棣自己种下的恶果。

朱棣以藩王实力,做了谋逆之贼,将侄子拉下皇位。他所属意的储君之位,恰好就是自己的孙子朱瞻基。

朱棣不怕吗?他当然怕。他自己造反得来的江山很怕后世会重蹈覆辙,他的长子朱高炽身弱多病,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恰是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陪伴左右。当时,朱棣甚至对朱高煦暗示:“太子体弱,你要努力啊!”

不过,朱高煦是将才却非治世之君,所以,朱棣还是将皇位给了朱高炽,也就是间接让孙子朱瞻基继位。这一次的决定,便引发了朱高煦和朱高燧蓄谋已久的谋反。

在一次次挑衅之后,朱瞻基将朱高煦扣在铜缸里,最后活活地烧死了亲二叔。而朱高煦的儿子们,也都无一幸免,成为了父亲的陪葬。

皇家的争权,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向来如此。而姚广孝所预言的“第三变”则到了朱瞻基的后代,正是他的两个亲儿子:朱祁镇和朱祁钰关于皇权之争。

朱瞻基继位大统是在1425年,那一年他只有26岁。但是,他也是英年早逝的皇帝,在当了十年皇帝后驾崩,而皇位则传给了长子朱祁镇。

朱祁镇在位期间,就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堂堂大明皇帝率军出征,结果就被瓦剌囚禁了一年。要知道,朱棣当年就是死在了征战瓦剌大败的途中。毫无建树的朱祁镇就是有这样的自信,结果一去不返。

阁老于谦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继位称帝,瓦剌见朱祁镇没有用途了,一年后又将他送还给明朝。

此时,朱祁钰岂肯让出皇位?于是将朱祁镇囚禁了足有7年。他的大门要上锁灌铅,他的食物要从狗洞送入。这7年,朱祁镇无时无刻不在惊惧和忧虑中度过。

1457年,朱祁镇发起“夺门之变”,再次重登帝位,弟弟朱祁钰废为郕王,不久便离奇死去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些拥护过朱祁钰的臣子,下场可想而知,靖难之役就是前车之鉴。尤其是一代名臣于谦,两袖清风,胸怀天下,朱祁镇还是将他处死了,抄没家产时才发现,于谦家徒四壁。他死后,苍天骤变,百姓闻之落泪。

所谓“仇杀无尽无期”,就是从朱棣闯入南京城的那一天开始,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至此,姚广孝所预言的百年内的“三大巨变”全部实现,每一起都是围绕帝位之争的血肉相残,每一次都是血染江山。

关于“三大预言”出自影视剧《大明风华》,当然,影视剧和野史必然是神化了姚广孝,可是他预言的这三个“巨变”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忆柔借此讲了明朝前百年的暴力夺权,通过这样的演绎,再现了明朝夺权的血腥。得天下者才有话语权,失败者未必会死,却会比死更难受。

因为,等待他们的是可怕的四个字:终生幽禁。权力,让世人为之癫狂,让大明子孙仿佛陷入了魔咒,这或许就是明朝真正的命数吧!

标签: 历史姚广孝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朱棣是怎么对待敌人妻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揭秘:朱棣是怎么对待敌人妻女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成祖朱棣通过造反的方式上台,帝位来路不正,所以无论是“靖难之役”期间,还是在他篡位之后,骂他的人一直都很多。跟其父朱元璋一样,朱棣也是一个睚眦必报、冷血残忍的主儿,对于得罪过他的人,从来都是进行无情地打击报复,不仅要在肉体上消灭反对

  • 娄昭君主动嫁给守城小兵,生下四名皇帝,两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娄昭君,北齐

    齐武明皇后娄昭君 (501年~562年),本姓匹娄,北齐时期皇后,神武帝高欢正妻,真定侯娄提孙女,赠司徒娄内干之女,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生母。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古代历史虽说是男人的舞台,可是也不乏一些传奇女子,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娄昭君,有四个儿子做

  • 历史上赵匡胤为何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赵匡胤,宋朝

    ,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封建社会的皇位实行的嫡长制,就是有嫡出的大儿子来继承皇位,只有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传给弟弟,所以在封建社会如果是自己有儿子,还让弟弟继承皇位的,一般都显得很不正常,但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如此,那么

  • 南北朝时期的“一官多授”,存在哪些利与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南北朝,兼官

    兼官指的是在本官职以外,又任他官。兼官做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普遍存在的任宫方式,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差遣制度形成过程中一种过渡性的存在方式,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散阶制度、差遣制度的初始形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兼官与官职试用1、兼官转正情况在魏晋南北朝正史中有明确记载兼官可

  • 辽朝的禁榷制度是如何发展的?宋朝的禁榷制度优势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禁榷制度,辽朝

    禁榷制度指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卖的制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辽、宋王朝立国相差四十余年,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或可视为同一时期的政权,在两个王朝中都曾建立了禁榷制度,然而其发展程度却存在天壤之别。辽代禁榷制度的发展辽是兴起于中国北方

  • 朱棣为什么要花750万两银子悬赏一个海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为什么要花750万两银子悬赏一个海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海盗这一角色我们不会陌生,德普大叔塑造的《加勒比海盗》更是许多90后的回忆,不过在印象中海盗一般都是在美洲一带,在国土构造基本都是内陆的中国听的最多的是土匪,海盗这一名号倒是罕见不少。不过在我们国家明朝时期还真就有这么一

  •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与高圆圆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吴三桂,明朝

    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中的名句。吴伟业是崇祯时期的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他憎恨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于是作了这首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诗,委婉谴责吴三桂的叛变行为

  • 她是宋朝最美皇后,独揽朝政长达十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她是宋朝最美皇后,独揽朝政长达十一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人们的印象中,女性在唐朝政治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其实在宋朝也是一样。据统计,宋朝先后有九位后妃临朝听政,其中有一位还差点做了皇帝。这位皇后年轻时堪称绝色美女,然而她的政治手腕也很厉害,干掉精明强干的寇准等人,独揽朝政长达十一年

  • 诸葛亮和周瑜都提出分天下 两人水平谁高谁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诸葛亮,周瑜

    对诸葛亮和周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而周瑜主张二分天下,二人水平高低立判。说起东汉末年的历史,我们就离不开三国,而说起三国之中的蜀汉我们就离不开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声,从他出山开始就以隆中对和三分天下的论题震惊整个天下。但这都只是我们一

  • 历史上赵德昭没有被赵匡胤立为为太子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赵德昭,宋朝

    赵德昭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二子,母孝惠皇后贺氏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宋太祖赵匡胤是个雄谋大略之人,他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将儿子赵德昭立为太子,是因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首先,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坐了六年龙庭之后,和赵普合伙炮制出来的。这个以前已专门论证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