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

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386 更新时间:2024/2/15 11:07:40

揭秘:杜甫是怎么逆袭成功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央央中国,赫赫文明,诗词文化更是中国艺术殿堂瑰丽的宝藏。谈及唐朝伟大的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以及“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二人诗歌成就极高,被后人称为“大李杜”。李白与杜甫在文学流域各领风骚,若较才华,“谪仙人”李太白则更胜一筹,毕竟是唐朝的国民“网红”。为百姓大声疾呼的杜甫,才华虽不及李白,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变换,他的一步步逆袭终在后世文客百姓心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分量。

一、李白与杜甫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清樽空对月”。李白,表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赞誉为“诗仙”。太白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其中尤以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他的歌行,打破诗歌创作传统固定格式,笔法多端,达到一种随性变换的境界。

太白的五绝与七绝都臻于极境,他的绝句自然明快,亦多显飘逸潇洒,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太白的诗风或雄奇、或飘逸、或奔放、或清新,透露着一股浪漫主义。他的诗大多描写山水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具有极其浓烈的感情色彩。杜甫曾写诗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就李太白诗词开创意义和艺术成就来说,自唐代以来就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与李白并称“李杜”的另一位唐代大诗人就是杜甫,表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与性情奔放,豪气万丈的太白相比,杜甫多了一些沉郁和内敛。杜甫的一生壮志难酬,几多波折。杜甫少年游历吴越和齐赵的许多山水及文化遗迹,当然也未忘记自己是仕途,期间在洛阳应举但未考中。不过少年的游历让他接触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对他后期的诗歌创作有很大影响。

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赴长安应试又一次落榜。官场不得志的他目睹了很多上层社会的奢靡和下层民众的困苦。杜甫与李白相遇是在天宝三载的一个夏天,其时早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此时的杜甫也正风华正茂,却困守于洛城。

二.杜甫成功逆袭的原因

1.诗歌内容反映民生疾苦

杜甫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现实主义早在《诗经》作品中就已出现,杜甫在总结以往诗歌创作的经验上,把诗歌的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杜甫诗歌的内容上,大多是从社会中阴暗的社会现实方面来写的,深入到百姓群众之中便可以更好的了解群众们的生活并为他们的疾苦发。他的诗歌带着“穷年忧黎元”的思想和“济时肯杀身”的一贯精神。

当然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也对后代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例他开创了“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新体乐府,打破了文人诗客们长期以来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事论时的局限,进而使汉乐府民歌更加浸透着现实主义精神,

唐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百姓们惨遭蹂躏,苦不堪言。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极为艰难,经常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这时候的诗人们纵还有满腔热情,也不能像盛唐时期那么浪漫了,取而代之的诗歌风格则是更加直面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杜甫就是其间最大现实派,他的“三吏三别”以及许许多多的诗歌都深刻的表现出民间疾苦,以及许多同他一样的处在乱世之中身世漂泊的人的孤独。表达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人们的深切同情。而人们正是需要为他们的困苦发声的诗人。

2.杜诗具有传统儒家意义上的出仕思想

杜甫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世家,在传统家庭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杜甫接受到的是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出仕思想。对于杜甫来说,做官是继承他们家族的“素业”。所以他从小接受到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他后来追求仕途事业密不可分的。

“立登要路津”即表现出他入仕的强烈愿望。杜甫有过很长时间的一段游历,期间他接触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及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极大的开阔他的视野心胸。后来国家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势国运衰微,杜甫的仕途也是多有不济,在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横着巨大差距,但他依旧恪守着儒家思想,转向忧国忧民,为人民发声。他努力出仕为官的决心与恒心对后世学子有着很大的榜样作用,此外同情百姓疾苦为百姓发声也体现出儒家思想的仁者思想。

3.后世文坛名流们的极力推崇

杜甫的文学作品在后世得到极大的发掘和推崇。可以说在北宋是杜甫真正逆袭李白的开始。这时期有着王安石苏轼以及欧阳修等的文坛名流对杜甫的诗歌大力称赞,他们发掘到杜甫诗歌中深深的民族传统文化道德、价值伦理以及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外黄庭坚创立的“江西诗派”在元代时掀起了期认祖归宗风潮,在“一祖三宗”中把杜甫奉这个诗派的鼻祖。王安石、苏东坡以及欧阳修之流既是占据文坛一席重地的文学名流,又是位居高官的统治阶层,他们同时拥有文学界的影响力也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文学风向。总的来说,他们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所以他们认同与推崇的诗人杜甫自然也就提高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了。

到了清代和民国,许多学者再次热情研究诗学,作为现实主义诗风的诗歌大家杜甫自然受到学者的青睐,经过他们对杜甫诗歌的研究注释,例如钱谦益的《钱注杜诗》,浦起龙的《读杜心解》等等,自然使得杜甫活跃在人们的视线中,其诗歌的地位被推高。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清代皇后为什么都不住坤宁宫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代皇后为什么都不住坤宁宫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代顺治、康熙皇帝的皇后是住在坤宁宫的。相应的,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住在乾清宫。后来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皇帝守孝期间,就住在养心殿。守孝期结束后,雍正皇帝也没有搬入乾清宫,而是继续居住在养心殿。于是,雍正之后的皇帝,也以养心殿为寝宫。皇

  • 清朝的衰败是不是从嘉庆皇帝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的衰败是不是从嘉庆皇帝开始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嘉庆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各种清朝电视机的男主角也基本不是他。可是实话实说,嘉庆帝还是算靠谱的,千万不能说大清朝是从他开始衰败的。准确的说法是:大清朝从嘉庆帝开始已经露出败绩了,不过令大清朝由胜到衰的可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败

  • 朱元璋临终前说的话朱允炆听见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临终前说的话朱允炆听见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到朱元璋,我们不免会想到他的非凡能力及其一些看似“残忍”的行径。作为帝王,朱元璋实在可谓是一代传奇,低微的出身并没有影响到他施展才能,甚至逆袭成为天下至尊。当然,他的“残忍”一面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人们常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 刘伯温千里寻真龙天子的故事是怎么回事?正史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刘伯温,明朝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功臣,是一位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谋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英明雄主横空出世,旷世奇才衔命出山,历史中从来不缺这样的传奇,在这些冥冥之中似有天意的传奇中,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要属刘邦遇张良,刘备访诸葛,朱元璋揽刘基。一代有一

  • 西汉建立后论功行赏,萧何为什么名列功臣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萧何,西汉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名列功臣第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汉开国,论功行赏,刘邦说过两段很有名的话。第一段便是一再被后人引录的“三杰论”。说这段话之前,刘邦先问了群臣一个问题,我刘邦因何能得天下,项羽又何以失了天下?当时,

  • 秦国十分重视爵位,没有军功的嫪毐是如何封侯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嫪毐,秦国

    嫪毐,战国末期秦国历史人物,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国是一个特别重视爵位的国家。商鞅变法明确规定,爵位的授予,必须根据军功,或者是与军功相应的功劳。任何人,包括王室成员,没有军功皆不得授予爵位。秦国的爵位共计二十级,侯爵是

  • 嫪毐只是赵姬的面首,为什么有能力发动大规模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嫪毐,秦朝

    嫪毐,战国末期秦国历史人物,秦始皇之母赵姬的男宠,被封为长信侯,权倾一时。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嫪毐处在权势巅峰时,究竟是什么样?《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详细的记载:“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大小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

  • 朱祐樘: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明君,还发明了牙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祐樘: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明君,还发明了牙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朱明王朝历史上,奇葩的皇帝有不少,确切地说那就是不务正业,但是也有顺带把正业给办了的角儿。众所周知,男人都是非常好色的,尤其是古代的男人,妻妾成群,皇帝还有着自己的三宫六院。作为一国的皇帝,他想要什么美女就可以得到什么

  • 明朝皇帝多次为尼姑颁发命令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皇帝多次为尼姑颁发命令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这非常正常,因为一个帝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而要让老百姓拥戴,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他们好处。等到民心稳定了之后,皇帝才会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为了消除前朝的影响,同时也是

  • 沙丘之谋中,赵高为什么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沙丘之变,赵高

    秦始皇在沙丘宫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此次事件被称之为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氏祖上是齐国人。蒙恬、蒙毅的祖父蒙骜,由齐国到秦国,走客卿入仕,沙场建功的路子,秦昭王伐齐,庄襄王攻韩、击赵、伐魏,蒙骜皆是主将。秦王嬴政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