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为了能让秦王同意变法都做了什么事情?

商鞅为了能让秦王同意变法都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4/1/22 19:59:19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他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孙鞅来到秦国之后,按照他精心筹划的攻略,立马找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府上,送上了拜帖。这景监是何人也?景氏并非秦国姓氏,而是南方楚国景、屈、昭三大名望贵族之一,当时的楚国被关东诸国称之为南蛮,而秦国也被他们看成是西戎狄夷一族,因此秦楚两国颇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便时常有了皇室贵族的联姻熟络。

当时秦孝公之子太子嬴驷之妾,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威王之女,后来的秦宣太后芈八子,也就是孙俪主演的《芈月传》中的女主角。秦楚和亲,免不得有些陪嫁或送嫁的家臣贵族随之而来,便凭这层关系在秦国落地生根,又加上游走活动于秦国高层上流社会,为秦君所赏识宠信的也为数不少。

景监便是秦孝公的宠臣之一,公孙鞅为见景监,几乎是倾其所有,投其所好,终于得到了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景大人宝贵的友谊。而且景监之前在楚国也见识过卫国奇才吴起的通天本事,和公孙鞅一番畅饮深谈之后,他也发现这位卫人阿鞅与他老乡阿起有着极其相似的秉性和才气见识,这才对公孙鞅推心置腹地说:“阿鞅贤弟,你来巴结我,无非是想借我得宠正红之机,要我向大王举荐你入朝得受重用,我不过是个近侍闲散之臣,靠关系靠为大王猎奇猎艳才得以受宠,在朝中是个被秦国文武臣工们瞧不起的小人,你找我帮忙,如若能受到大王的重用,你可千万不要忘掉今天你我的交情,如若不能得到大王的亲睐,你也就不要怪我无能为力啊!”

见景监说得这么明明白白,公孙鞅认定他也是个性情中人,便说:“景兄的大恩,阿鞅我暂不言谢,只要我见到你家大王,自有道理说动他让我统领百官,在秦国大行变法,使关东六国都要向秦侧目,到功成之日我怎会忘掉景兄对我的提携和襄助呢!”景监见他有如此信心,也没觉得他是个大话王,那就在次日之后入宫,便向秦孝公极力推荐了此人。

秦孝公不好拂了景监的面子,就让他把公孙鞅带入宫中,公孙鞅与孝公相见,谈及治国之道,公孙鞅心想秦国一直为关东诸侯所看不起,被视作化外的非华夏夷狄,我权且拿三皇五帝这些华夏正祖开创基业的案例来跟他侃侃,看看他上不上道。

于是他便高淡阔论起来,以上古轩辕黄帝舜之道反复陈述,希望孝公效仿黄帝、唐尧、虞舜,他阿鞅便做仓颉后稷、陶皋,为秦国大行仁政,不出数年,秦国必定归入王化,为天下诸侯所敬服。这番话直说得秦孝公昏昏欲睡,都不怎么爱搭理公孙鞅了,这次会见就在公孙鞅费尽唇舌,孝公无动于衷而告终。

过后秦孝公还痛骂了景监一顿,说他叫来的这个公孙鞅文化层度还行,说书有一套,不过妄想着靠五帝三皇这套治理我凶悍野蛮的秦国,完全就不靠谱了!(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回到府中,见了公孙鞅就把孝公的话复述了一番,并责备他为什么要在孝公面前说这些完全不着边际的话。

公孙鞅笑道:“秦国的实际国情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拿五帝三皇这套空中楼阁式的道理来治理秦国,肯定是行不通的,你家大王自己不开悟,还来怪我胡说八道!”景监便将公孙鞅的话带给孝公,这孝公也是脾气好得很,当时也没说什么,五日之后又让景监把公孙鞅请进宫来,公孙鞅这一回更是摇唇鼓舌,竟又把夏商周那一套拿来大说特说,什么大禹治水每事躬亲,什么商汤到处感化四方诸侯,什么周文王在境内爱民抚众,最终都是把琐琐碎碎的事情做到了极致,三四十年之后天下归心,四海臣服。

听得秦孝公是瞠目结舌,还没等他讲完就说不舒服,让他先回去了。公孙鞅一走,孝公又把景监骂了一顿,说这个公孙鞅这次越发起劲,没完没了地跟我唾沫横飞扯犊子,他要是真有本事赶紧拿出来,没本事光嘴把式就别再托你来见寡人了!

景监灰头土脸地告退回到府上,十分尴尬地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孙鞅,公孙鞅摇摇头说道:“我之所以讲了夏商周三代的王道,就是要阐述东周以来,列国纷争的源头,不追根溯源怎么能鞭辟入里地分析当前的秦国困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呢?我还想深入说下去讲完,你家大王就不耐烦了,怎么还能怪我呢?”景监又把这话带给了孝公,孝公叹息道,那我就再给他一次机会,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过几天,公孙鞅又随景监入见孝公,这次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说道:“秦国地处偏僻之地,土地贫瘠,往西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往东就要和关东六国兵戎相见,齐楚三晋都曾任用贤能,削弱世族,强化兵制,集中君权,方才图霸,秦国若也能因地施宜,何愁不能独行霸道,扬威中原呢!”

孝公听了这话,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神色都不一般了,却因前两次怠慢了公孙鞅,当下却不好意思立马向他求教,而是犹不尽兴地送走了公孙鞅。公孙鞅回到景监府上,笑对景监说:“今天我以齐桓晋文的霸道之术向你家大王陈说,他已然被我说动了,只是还在犹豫怎样向我请教,劳烦景兄回去直接跟大王明言,若诚心相对,再召见我一次,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孝公得景监再度传话,立马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让他把公孙鞅请进宫来,当晚二人秉烛而谈,不知不觉膝盖都靠到了一起,活像一对相逢恨晚的好基友,连续深谈了好几日,都不见厌烦。

孝公对公孙鞅说:“你一开始说起三皇五帝,还有上次夏商周三代那一套空谈,我很不开心,哪有让我像神农尝百草,大禹治九河那样,要我埋头郁郁几十年来成就帝王大业的!太久远了,我等不了的!(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你说的富国强兵的权谋霸道之术,才是我最想吸取而实行的治国方略啊!”

孝公又说:“现在有了方法,只是秦国世族势力太大,又守旧惯了,大多数勋贵只知道坐享爵禄,欺压平民,只图吸干秦国先人辛苦打下的这点基业,只怕以我二人之力,对付这样积重难返的局面,是很棘手的!”

公孙鞅却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大王决计变法,那就不要有所顾虑,世族们一时难以扳倒,那就让臣先来为大王将庶民百姓们拧成一股绳,世族们看到国风都变了,想不变都不行了!”

于是孝公重用公孙鞅,不久便任命他为左庶长,统管王室世族以外的所有事务,率先在国都实施变法。而景监也因荐贤有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高兴得他回府就立马问公孙鞅道:“你对我家大王说了什么,让他这这段时间如此欢喜?”

公孙鞅笑而不语,只待变法推行真正实现他的宏图大志。欲知商鞅以何铁腕手段强压秦国的虎狼勋贵们服从变法,我们下篇再来解说。

标签: 历史商鞅战国

更多文章

  •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始终没拿出这张王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始终没拿出这张王牌?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靖难之役”成就了明成祖朱棣,也让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天大的笑话,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建文帝朱允炆失败的原因很多,有主观自身性格、能力方面不足的因素,也有客观上因为朱元璋大杀功臣导致其无将可用等原因。如果说坐拥40万大军的梅

  • 明朝中了科举之后,真的会有人砸烂家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中了科举之后,真的会有人砸烂家里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需要一个同样庞大的官僚队伍,而如何选拔官僚,成了历代统治者最关心的事情。早期都是察举制,后来改成了九品中正制,这些都是属于熟人圈子的行为,世家大族垄断了做官,内部推荐一下,朝

  • 历史上商鞅是如何改革秦国的?有哪些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商鞅,战国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他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说到秦国变法改革称霸,就绕不开卫人公孙鞅(卫鞅)在整个改革当中,从发起到最终成就法治强秦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自从卫鞅以“千古三劝”说服秦孝公决定变法,落后守旧的秦国上自勋贵下到庶民都纷纷表达了声势不小的质疑和

  • 清朝唯一被废除的皇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清朝唯一被废除的皇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才是清朝唯一被废除的皇后,但由于另一个男人的出现,最后的死因成了谜。 公元1653年8月,是大清入城以来的第三位皇后,博尔济济氏孟古青皇后地位由顺治帝降为静妃,成为大清唯一正式废除的皇后。博尔西奇先生孟古青为什么以此获得“特殊荣誉”

  • 为乾隆生下4个儿子的皇贵妃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为乾隆生下4个儿子的皇贵妃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最受欢迎的清宫剧,就是《如懿传》获得提名。 这是周迅几年来的又一部复出之作,同时也打破了已经看厌了的偶像剧原型,讲述了乾隆和第二位皇后辉发那拉氏从相知坠入爱河,最后达到情断的故事。剧中两人的爱情即将结束,不仅是追求的不同,更是魏孜婉饰

  • 王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诸葛亮为何骂王朗厚颜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诸葛亮,王朗

    还不了解:骂王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为什么要骂王朗厚颜无耻?前言三国演义中,很多人一提到王朗和诸葛卧龙,应该第一印象就是罗贯中笔下他们对骂的场面。在罗贯中的笔下,王朗是被诸葛卧龙骂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额吗?王朗究竟干了什么事激怒了诸葛卧龙,让诸葛卧龙如此生气,直

  • 曹操兵多将广实力那么强 曹操为何没有能统一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曹操,三国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计谋超群,兵多将广,为什么未能一统三国?这也是很多人都想过的。以曹操的博学多才和整体实力,可以说谋臣诸多,名将如云,综合国力富强。那么,曹操为何没有一同天下呢?事实上,赤壁大战是曹操一统天下的机会。在《三国志》中赤壁交战的具体情况并沒有小说

  • 令妃最小的女儿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令妃最小的女儿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身边有无数女子,仅仅是后宫中有名有位的就有41位,剩余的很多都是只宠爱过一两次,都没资格进宫为妃嫔的女子。在这些女子中,这位皇帝最宠爱的一位当属令妃,令妃一生受尽宠爱,生育了6个子女,其中有两个是女儿,只可惜她的女儿都是

  • 司马徽在推荐人才的时候 司马懿为什么不推荐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司马徽,刘备

    为何司马徽推荐学生诸葛亮辅佐刘备而不是自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三国,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很多东西都没写出来,需要自己去猜测。有这样一个典故,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之前,其实是先去找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的。这个司马徽是什么人?他可以说是三国中最有智

  • 明朝最让人敬佩的谏臣:杨继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最让人敬佩的谏臣:杨继盛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敢于直言的谏臣,但明朝最让人敬佩的谏臣,非杨继盛不可。杨继盛,字椒山,直隶容城人。本是一届放牛娃,受当时重臣徐阶的赏识。但他的发家史还是靠仇鸾。他向当时的皇帝朱厚熜弹劾了仇鸾,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