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潼关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马超赢了吗

潼关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马超赢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7 更新时间:2023/12/18 3:05:34

潼关之战,是曹操和关中西凉的联军之间的战斗。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马超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潼关之战的时候。在这场战役中,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不过在这场战役中,马超也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号称“虎痴”的许褚。马超和许褚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单挑,那么他们的胜负究竟如何?

一、看似平手的单挑。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和许褚的单挑被作者演绎得十分精彩。作者用浓墨重彩把两人的性格、作战风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马超和曹操阵前相见的时候,注意到曹操身边的许褚。他素知许褚勇猛,有了和他一决高下的心思。

许褚也因为对马超的重视,决心和马超单挑。于是在双方的互相挑战下,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在战前,曹操为了激励许褚,说出了“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的话。许褚因此勇气倍增,不顾一切地进入战场,和马超决一死战。

在与马超作战的过程中,双方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双方大战了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此时双方的马匹已经累得支持不住,因此两人回去换马,重新投入战斗。第二个阶段,双方又战了一百余回合,还是不分胜负。于是许褚回到阵中,脱掉盔甲,赤膊提刀,再来与马超交手。

到了第三个阶段,双方又交手了三十余回合。许褚用刀砍马超时,被马超躲过。马超则用枪直刺许褚的心窝。许褚弃刀将枪挟住,双方在马上夺枪。结果许褚的力大,把枪杆拗断。两人各拿半节枪杆在马车上厮打。此时曹操怕许褚有失,派人助战,被马超军阻止。双方发生混战,才结束了这场战斗。

这场战斗的结果,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受伤而回。马超和他的部下在混战中打败曹军,取得了胜利。不过仅仅从马超和许褚的战斗来看,双方交战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以此判断,双方应该是平手告终。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二、马超是实际的胜利者。

其实,如果从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看,马超应该是占据了上风的。我们先来看看双方武艺的特点,两人都各有所长。许褚本人膂力出众,曾经和以膂力出名的典韦交手,丝毫不落下风。在面对天下第一强将吕布的时候,许褚也曾和他交手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马超的特长与许褚不同,他在力量上不能与许褚相比,但是他在机动灵活上则远超许褚。马超生长在西凉,以骑兵作战见长。他选择的武器是枪,招式变化多端,再加上眼明手快,可以拨打雕翎。而许褚选择的武器是大刀,凭借着自己的势力加持,和敌人硬打硬拼。

于是在双方的决斗中,看似平手的战斗中,双方胜负的天平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马超凭借的是自己的招式和灵活与许褚的蛮力对抗,看似不占优势,实际上却占了很大的便宜。在第一个阶段的战斗中,许褚气势最盛,马超与他进行周旋,也不落下风。随着双方马匹的疲乏,许褚的气力也受到了损耗。

到第二个阶段时,久攻不下的许褚就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他的力气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与马超这样周旋下去,最终会让自己走向失败。于是他便回去,脱去了盔甲,要和马超决一死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个阶段,同样是交手一百余回合,双方的马匹却没有疲乏。这说明这个阶段的战斗强度要比第一个阶段差了很多。

在第三个阶段中,双方仅仅经过了三十回合,就从厮杀变成了厮打。这是因为许褚在和马超的交手中,寻找机会和马超争抢枪杆造成的。当时的许褚丢弃了自己的大刀,却挟住马超的枪杆,这个动作让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

许褚的武器是大刀而不是长枪,他就算是夺走了马超的长枪也不会使用得当,更难以打败马超。可是许褚就是主动丢弃了自己的武器,来和马超争夺他的长枪。这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许褚已经失去了战胜马超的信心,故意采取这种手段来寻求结束战斗。

随着战斗进入第三个阶段,许褚已经进入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他脱去全身的盔甲,依然不是马超的对手。于是许褚决定在他的力气还没有耗尽之前,凭着自己的蛮力来与马超最后一搏。如果他夺去了马超的武器,这场决斗自然就结束了,那么他就可以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因此许褚便用计挟住了马超的枪杆,并用蛮力拗断了它。这样双方就算是谁也不愿意认输,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了。即便如此,身上没有盔甲的许褚也还是落入了下风。齐装贯甲的马超,防御力要远高于许褚。为了解救许褚,才发生了曹操派兵混战的一幕。

因此,虽然我们看马超和许褚的交战似乎打成了平手,但是马超取得了实际上的胜利。这个结果在后续的战斗中,也能够显现出来。按理说许褚受的伤并不重,可是从此之后,许褚再也没有上战场,与马超交手。相反倒是马超十分活跃,围着曹营挑衅,让曹操说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的话来。

结语: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与许褚进行了一场血战。在这场战斗中,双方经过三个阶段,共计二百多回合的战斗,基本上打成平手。后来双方兵马上前助战,造成的混战才打断了双方的决斗。许褚在混战中臂中两箭,从此再也没有再出战马超。

这场战斗虽然看似平手,实际上是马超占了上风。这是因为马超发挥自己的武艺特长,克制住了许褚的力大刀沉得特长。最终许褚只得与马超拼死一搏,去抢夺他的武器。即便如此,曹操也看出了许褚处境危险,派人接应。如果双方的决斗再继续下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许褚必败无疑。

标签: 历史马超三国

更多文章

  • 北宋灭亡时杨家将在做什么 他们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北宋,杨家将

    对北宋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北宋灭亡以后,杨家将都去哪里了?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朝代,最典型的特征便是大家熟知的"重文轻武"的文治国策。正是由于这种两极化的不对称国策,导致两宋期间的军事战斗力十分低下。但在北宋的大军体系中,也不乏有不少私人组建且训练有

  • 为什么刘备临死前,会拿诸葛亮和曹丕相比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刘备革命尚未成功,但身体扛不住。夷陵之战后,仅一年多的时间,便在永安白帝城去世。去世前,他专门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对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对诸葛亮说的这段话,后世普遍认为是刘备在“托孤”,也就是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备托孤的这段话,也是

  • 刘邦死后,吕后为何一直秘不发丧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汉朝,刘邦

    公元前195年6月,汉高祖刘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结束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死于长安城的长乐宫中,终年六十二岁。继承皇位的虽然是汉惠帝刘盈,但执掌朝政的却是刘邦的妻子吕后。刘邦死后,吕后秘不发丧,一直没有对外公布消息,因为在此时她正在酝酿一个血腥的计划,她想杀光西汉的开国功臣们!早在刘邦在世的时候,吕后

  • 有哪些与舜帝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舜,上古

    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三皇五帝”之一,“上古四圣”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

  • 乾隆妃嫔诚嫔钮祜禄氏是什么出身?为何会被淹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诚嫔钮祜禄氏,清朝

    俗话说的好一入宫门深似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诚嫔钮祜禄氏,二等侍卫兼佐领穆克登之女。她一生无子女,于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初九(1747年)进宫初封兰贵人,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封诚嫔。从贵人到嫔,别人一天或者一年走过的路,钮祜禄氏用了十九年,可见她的恩宠不够。虽然她在后宫地位不高,身份

  • 宋朝当初拥有军队百万之多 宋朝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宋朝,军队

    还不了解:宋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拥兵百万,如云,为何不能一统天下?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从此建立了宋代。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人都认为宋代是"弱宋",其实,多仔细看看历史书就会明白,宋代一点都不弱。要了解,当时宋代面对的是辽、西夏、蒙古等强大王朝。在这

  • 李自成围攻北京城后,朝的官员们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形势危急,崇祯皇帝也无计可施,见大势已去,明朝的官员们,都是什么表现呢?他们面对农民军猛烈的进攻,所作所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当崇祯皇帝鸣钟,召集文

  • 宋朝文化十分的繁荣 到底繁荣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宋朝,文化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文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宋朝文化繁荣,可你知道到底繁荣在哪吗?要说中国历史上人们误解最大、最深的王朝,还是首推宋朝。宋朝的经济、科技、文化在中国的帝制时代一直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因为军事的“积弱”,人们还未多用心去感知这个王朝,就着急去否定它。当时之盛

  • 马超的子女怎么样了?为何正史中的记载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五虎上将生前威名赫赫,死后他们的子女在蜀汉的待遇却是各有不同:除了黄忠之子早逝无后之外,张飞和关羽之子出任侍中地位显赫,赵云两个儿子都效力于军中,唯独马超的子女正史中的记载很少,在蜀汉非常低调。先来看看关羽、张飞、赵云三人后代在蜀汉待遇如何?关羽长子关平和他一同赴死,次子

  • 关于北宋的评价都是积贫积弱 其根原因是出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北宋,官员

    还不了解:北宋官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北宋官员积贫积弱,是冗兵冗官的错吗?北宋一度被认为是我们国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但是这实际上是过度夸大了北宋的经济,实际上北宋一直的评价就是积贫积弱,作为一个没有大统一的王朝,一直被北方的辽国压制,后来连一个地方政权都控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