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父子到底娶了多少仇家女子?

李渊父子到底娶了多少仇家女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38 更新时间:2024/2/15 11:03:56

李渊父子到底娶了多少仇家女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宫辞》诗云:“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后宫嫔妃们将帝王恩宠视作一切,奈何帝王骨子里流淌着多情基因,不会专宠一人,就算是仇家妻女,也能收入后宫,不惧报复。

谈起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唐朝是个避不开的话题,但李渊和李世民作为唐朝开国前两代帝王,后宫中却有不少仇家妻女,那么这些女子到底是什么身份,李渊父子将她们纳入宫中,晚上能睡得安稳吗?

李渊的3位仇家嫔妃

首先是宇文昭仪,她的哥哥就是宇文化及三兄弟。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后建国称帝,结果不久后就因为受到唐军和窦建德部两面夹击而亡国,之后窦建德对宇文家族伸出了屠刀,宇文化及父子被杀,三兄弟中只有宇文士及带着一部分族人逃了出来,宇文昭仪就在其中。

因为宇文士及和李渊是旧识,因此宇文士及带领族人投奔了李渊,后来唐朝建立之后,宇文士及还因为战功被封为郢国公,宇文昭仪则被李渊纳为妻妾。

李家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宇文家族破灭,但也是幕后推手之一,可宇文昭仪之所以愿意嫁给李渊,或许是因为李家帮她除掉了宇文家族最大的敌人窦建德,并且还收留了逃跑的宇文家族人。

相比于宇文昭仪,大小杨嫔才和李渊有着真正的深仇大恨。

大杨嫔的哥哥杨玄感在隋炀帝征讨高丽时密谋反叛,是李渊暗中向隋炀帝告的密,结果叛乱被镇压,杨玄感被杀,年幼的杨嫔则被充入掖庭做苦力。

小杨嫔同样也是弘农杨氏的人,按照辈分还是大杨嫔的姑姑,不过因为她不如大杨嫔受宠,所以才被称为小杨嫔。小杨嫔估计也是受杨玄感叛乱影响,同样被送到掖庭做苦力。

李世民有5位仇家嫔妃

李世民不仅在心狠方面超过老爹李渊,在收纳仇家之女或者妻妾这一方面也远远超过了李渊,可以说李世民在这方面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首先是韦贵妃和韦昭容,两人是堂姐妹,且嫁给李世民时同样都是二婚。韦贵妃前任丈夫李珉是隋朝大将军李子雄的儿子,后来李子雄参与杨玄感叛乱被杀,韦贵妃也因此受到牵连。

韦昭容,名尼子,是韦贵妃的堂妹,她早年被父亲许配给王世充的儿子,后来李世民劝降了王世充,并在同一时期迎娶了韦氏姐妹,王世充一家被带到长安后则被判处流放,结果还没有出发,王世充就被仇家杀害。

其次是大小杨妃。大杨妃原是隋朝公主,隋炀帝的亲女儿,后来李渊灭掉了隋朝建立唐朝,按理说两家应该有血海深仇才对,但不知道为何,李世民竟然敢娶大杨妃,只能说色胆包天。

小杨妃这个就更加离谱,她原是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王妃,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毫不留情宰掉李元吉和其儿子,而看到美貌的杨氏后,顺手就将她带回后宫了。

最后则是阴妃。阴妃与李家有真正意义上的不共戴天之仇,当初阴妃父亲阴世师为隋朝镇守长安,而李渊父子志在夺取天下,所以攻取长安是势在必得。

结果在双方交战之际,阴世师不仅将李世民的弟弟李智云杀害,还下令把李家祖坟给扒了,这可把李渊气得够呛。在唐军攻取长安后,李渊立马就下令将阴家给抄了,女眷全部充入掖庭。

而李世民则看中了阴妃的美貌,也不管什么仇恨不仇恨的了,将其从掖庭中带了出来,纳入自己的后宫。

不过阴妃心中或许一直隐藏着对李世民的恨意,自己没有做什么极端之事,不过估计对儿子李佑灌输了不少对李世民的仇恨理念,导致李佑在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最后自然没逃过被杀的命运。

李家父子娶仇家之女,为何不怕报复?

一是古代女子地位不如男性高。不要说女子,即使是男性,如果没有才华和权势,命也如蝼蚁一般,任由权贵宰割,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万幸。

比如阴妃,和李家有血海深仇,还要为仇家生儿育女,但她能怎么办?家族被灭,孤身一人,在宫中也算失去了自由,时时刻刻处于宫人的监视之下,能活着已是万幸,谈何复仇。

就算想复仇,那李世民身边的人都是吃素的?能让皇帝在皇宫大内之中被害?如果真能这样,那历史上说不定会多出成百上千个皇帝。所以复仇一事成功率太小,甚至可以说,根本不会成功。

二是这些女子没有那么刚烈。在古代,如果被敌人俘获,那么下场一般都很凄惨,不是被杀、占有,就是成为奴仆。阴妃一家被灭时,阴妃肯定也有想过自尽,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忍辱偷生,甚至还为仇家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

结语

李渊、李世民父子迎娶仇家女果真是色令智昏吗?可能并不是,他们更多的或许是为了大局,是为了笼络仇家部下为皇家效命,安抚人心。

而且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女子如果得到皇帝宠幸,她们不仅可以保住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能为身后的家族带来不小的利益,即使为了家族着想,她们也不会冲动报仇。

如今,女性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平等早已成为现实,以前很多只有男性才能做的事情,现在女性也能做,就像伟人所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唐朝设立节度使之职的用途唐朝最初的军事制度是源于魏晋南北朝的“府兵制”,府兵制就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而农民要为国家服兵役。这个制度有几个莫大的好处,其一就是将中央集权发挥到极致。因为这些“士兵”都是农民,分散在全国各地只有在“战

  • 李世民非要杀侯君集不可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非要杀侯君集不可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侯君集是贞观元老,当年跟着李世民一起搞玄武门事变的人,他算是李靖的弟子,早年间曾跟着李靖一起讨伐吐谷浑,后来又统兵灭了高长过,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一。此人军事能力很强,但是性格却有些浮夸,在早年间他就喜欢夸耀自己的勇武,但是学个

  • 侍卫救乾隆有功被问想要什么赏赐 他为什么只要一个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侍卫,乾隆

    对侍卫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侍卫救了乾隆,乾隆问他要什么恩赐?乾隆年间,就有这样一位有功的侍卫,乾隆皇帝亲自询问他所要的恩赐是何物,而他却只要了一位胖宫女,他就是海兰察。那么他究竟所立何功值得皇帝亲自询问?一代名将——海兰察多拉尔·海兰察,是满洲镶黄旗人,镶黄旗是清

  • 如果关平活到诸葛亮北伐时期会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如果关平活到诸葛亮北伐时期会怎样?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事实上,在蜀汉的名将中,关平是被严重低估了的!若关平未死,而是活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他不仅能够战平张郃,甚至还能击败张郃!被低估的关平在三国演义中,关平乃是关羽的义子!关羽从曹操处离开后,路经一座庄园,在此结识了庄园的主人关定,这

  • 曹操不待见弘农杨氏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不待见弘农杨氏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的车轮飞驰而过,卷起滚滚红尘。杨修是谁?杨彪又是谁?要想彻底了解这两位,首先必须了解一下历史上有名的望族“弘农杨氏”,这在东汉末年和另外一个名门世家“汝南袁氏”一同被称为四世三公。弘农杨氏是以弘农郡(陕西省华阴县)为郡望的杨姓士

  • 李渊为什么不直接杀了王世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渊为什么不直接杀了王世充?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世充本是隋朝一代枭雄,他镇压隋未农民起义,击败瓦岗军,收伏了瓦岗军大批精英,如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坐拥雄兵良将,最后却被李世民击败而国破身亡。王世充的失败正因为他性格不行,不会做人。他老师徐文远曾言: 王公,小人也!有杀故人之义。一言

  • 在任的48年,有三十年不上朝,万历皇帝为何会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万历帝,明朝

    万历皇帝一生最让人津津乐道有两件大事:万历三大征和28年不上朝,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都知道皇帝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但前提也需要像上班打卡一样,每天上早朝处理政务,朝中的大事小情都在早朝中解决,解决不了的,下朝后由皇帝批阅奏折处理,百年如一日,可见皇帝也是蛮辛苦的,尤其那些励精

  • 雍正打击允禩允禟到了哪种地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雍正打击允禩允禟到了哪种地步?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总体而言,比起武则天、吕雉等对待争权夺势者的残忍态度来,雍正对待自己的对手八爷党的态度以及手段已经很仁义,并没有传说的那么惊悚。一、雍正对待九阿哥允禟最轻的是十四阿哥胤禵,仅仅被革职,没有其他处置,因为十四阿哥与雍正是一个母亲所生

  • 西汉初期出现的郡国并行制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西汉初期出现的郡国并行制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早年大火的以汉代为背景的电视剧《美人心计》当中,男主人公原是封国的一名封王,后因中宫内乱,遂以除乱为名平定叛乱后被立为帝。相信熟悉历史的人们都清楚,封国最早来源于西周时期,周天子为犒劳在牧野之战中奋战的血缘兄弟和同僚们,实行分封制

  • 李世民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杀秦琼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登基后,为什么没有杀秦琼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开国皇帝之所以会大肆屠杀功臣,倒不是因为这些皇帝嗜杀如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于维持自己的统治。如果我们再深究一下,其实会发现,向刘邦和朱元璋之所以大量的屠杀开国功臣,背后反应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王朝在开国之初的统治基础太过于薄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