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田丰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为何袁绍要杀了他呢?

田丰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为何袁绍要杀了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20 更新时间:2024/2/14 3:03:17

田丰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此人博学多识,能力出众。在汉朝末年,他曾经担任过朝廷的御史,因看到朝廷的混乱,弃官归家。后来他应袁绍的征召,担任了袁绍的別驾。他为袁绍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袁绍正是用了他的计谋,才讨平了公孙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官渡之战前田丰的建议。

在官渡之战前,他向袁绍的进言遭到了拒绝。田丰还因为态度强硬,使得袁绍十分生气,将他监禁起来。在官渡之战后,因为战事失败,袁绍军中的人都痛哭流涕,说如果田丰在此,肯定不会打这样的败仗。袁绍感到回去之后没有脸面见田丰,便下令杀了他。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袁绍军而来,高兴的说,袁绍肯定失败了。在打败袁绍后,曹操又说,如果当初袁绍采用田丰的计谋,胜败还不可知呢。我们从以上的大家对田丰的评价,可以知道田丰对袁绍胜败的影响。

那么,如果官渡之战前,袁绍听取了田丰的建议,就能够打败曹操吗?让我们先看看田丰的建议是什么。在《三国志》中记载,田丰对袁绍建议说:

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

我们看田丰的策略,实际上是以持久战的战略来拖垮曹操。在当时,曹操兵少地单,而袁绍兵多地广,双方的总体实力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袁绍有两种战略。一种是采用直接出兵的办法,来与曹操决一雌雄。另一种是采取休养生息,和曹操持久消耗的办法。田丰建议的就是这第二种战略。

我们看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不过从稳妥性方面来看,田丰的办法要好一些。采用田丰的办法,袁绍可以休整军队,积蓄力量。在刚刚打完对公孙瓒的的战争后,有一个战略休整时期,对于袁绍集团是十分必要的。而曹操所割据的地盘形势也不利,他处于四战之地,战略纵深小,也没有大的天险可以屏障。如果袁绍采取袭扰战术,是曹操疲于应付的。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袁绍的实力越来越强,而曹操的实力却越来越弱,这样双方的实力差距加大,就使得曹操的处境越发不利。到那个时候,袁绍取胜的把握性就更大了。

田丰的计策是有着其合理性的一面的。在多年之后,隋朝灭陈的时候,就采取了类似田丰的计策。隋朝一方面做好攻略的准备,一方面针对陈的情况,采取多路袭扰的战法,派几支军队对陈进行佯动,疲惫麻痹陈军。再一方面派人深入陈的境内,焚烧陈的粮仓、物资仓库,削弱陈的实力。经过几年的准备后,隋军渡江,一举灭了陈。

二、不采纳田丰的建议也有可能打败曹操。

如果袁绍采用田丰的计策,是可能拖垮曹操,消灭曹操的。那么,袁绍为什么不用呢?这是因为,如果采取第一个战法,也是可能打垮曹操的。

如果采取第一个战法,直接出兵攻打曹操,由于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曹操也是很难应付的。先开始,袁绍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但是经过白马之战,损失了颜良文丑这样的大将,使得袁绍的头脑清醒了过来。

袁绍在后期的战役中,采取了正确的办法。那就是采取持久战的方法,和曹操拼消耗,拖垮曹操。这个方法,只不过是田丰的计谋在战场上的变化而已。经过长期的消耗,在战役的末期,曹操已经陷入了失败的边缘。

当时,曹操的军粮已尽,想要撤回许都,是经过荀彧的劝说,才继续坚持下来。只是由于许攸的叛变,才使得形势逆转。如果再继续耗上几天,曹操必败无疑。用战后曹操的话来说就是,“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

而在田丰的心里,也是暗自希望袁绍能够战胜的。在袁绍战败后,看管他的人对他道喜,说这回袁绍不听你的建议打了败仗,回来后你一定会得到重用。田丰说,如果军队打了胜仗,我肯定能活下来,如果打了败仗,我肯定要死了。从田丰的话里可以看出来,他也是想活下去的,是希望袁绍能够打胜仗的。因此,田丰心里明白,即便不采取他的战略,采取第一种战略,袁绍也是有希望取得胜利的。

三、田丰和袁绍战略之争背后隐藏的是他对汉室的忠心。

那么,田丰和袁绍的争论只不过是作战战略的争论,袁绍为什么要恼羞成怒的把田丰关起来,最后还杀死他呢?这是因为,在战略的争论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田丰是坚定的汉刘派,和心中想要篡汉的袁绍,在本质上不是一路人。

田丰本来是弃官在家隐居,他接受袁绍的征召,是为了“王室多难,志存匡救”才出仕。他被袁绍的“四世三公”的家系所迷惑,被袁绍讨伐董卓联军盟主的光环所感召,这才为袁绍出谋划策。但是,当袁绍平定公孙瓒,拥有河北四州之地,就露出了真面目。他的部下耿包写了密信,要推举他称帝。袁绍把信给大家看,征求大家的意见,却没有想到遭到大家的反对。最后,袁绍看到大家的意见不可抗拒,只得杀了耿包来灭口。

我们可以想到,在这些反对的人中,田丰这样本来就抱着匡救王室理想的人,肯定在内。这一次事件,实际上是袁绍手下人的一次大站队。由此,袁绍对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失去了信任。而且,田丰的表现也前后不一致,让袁绍加深了对他的疑忌。

在曹操去攻打在徐州反叛的刘备时,田丰向袁绍提出派兵袭击许都。袁绍以儿子有病的理由拒绝的时候,田丰还气得拿手杖击地。实际上这个时候,是袁绍正在部署攻打曹操的时候,如果派兵攻打许都,会破坏袁绍的军事部署,给自己带来混乱。

这样,对许都的袭击只能是一次速战速决的袭击,而不是一次布置周密的全面进攻。如果攻打许都不下,曹操回援,袁绍的军队只能撤回。这样,袁绍前面做的准备工作又要推倒重来,反而会耽误攻打曹操的时间,这样就欲速而不达了。袁绍经过考虑,拒绝了田丰的建议也是有情可原的。而田丰心里的急躁情绪,恐怕不是因为袁绍不发兵的借口,而是袁绍没有听从自己的建议,打乱自己的军事部署而发的。

田丰提出要以持久战对付曹操的时候,是袁绍一切军事部署都已经就绪,马上要发动对曹操的攻击的时候。这个时候,袁绍的军事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而这时田丰却提出要停止行动,这实在不合情理。再加上田丰也知道,采取袁绍的战略,直接进攻曹操也有胜利的希望。所以田丰这样极力反对出兵,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实在令袁绍生疑。最终,袁绍认为田丰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目的,就是要阻止袁绍的军事行动。

结语:

其实,我们现在看来,田丰的建议背后,实际上是包含着对汉室的忠心。他心里明白,如果袁绍拿下许都,掌握了汉献帝,接下来就是要篡汉自立。田丰只是想以自己的力量,阻止袁绍立即对曹操用兵,让汉朝再多存活几年,来尽自己的一片忠心罢了。

他的心思被袁绍看破,袁绍本身就把他当成了阻碍自己称帝的障碍。再加上战事的失败,像田丰这样的和自己不一心的人更不可留。最终,田丰心中对汉室的那片忠心,造成了他的杀身之祸。

标签: 三国袁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连中三元的状元杨寘,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寘,宋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取得第一名的人,称为“三元及第”。如果三个第一都是一次性取得,中途没有落榜过,那这种情形就是“连中三元”。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可想而知,古代要考状元已经实属不易了,更何况想要连中三元。这时候,就不仅只靠实力,还要靠运气。就好比今天的主人公,他能够连中

  • 探索周朝的礼乐制度,礼和乐在周朝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礼乐文化,周朝,历史解密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由 “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周朝中后期,血缘的淡薄果然导致各位诸王对于周天子的拱卫之心和兄弟情义有所下降,早期建立的礼乐制度在这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乐从属礼为思想核心,以“礼”来区别等级制度宗族亲疏;以“乐”来融合礼的

  • 关于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评价如何?赖内·马利亚·里尔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赖内·马利亚·里尔克,奥地利,历史解密

    赖内·玛利亚·里尔克于1875年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小市民家庭,父亲是一个仕途不甚如意、退而求其次的铁路小吏,身体羸弱但脾气暴躁,终身都在为自己郁郁不得志而怨天尤人。母亲的性格恰恰相反,张扬且虚荣,整日幻想着要加入上流社会,但丈夫却无力满足她的要求。由此可见,夫妻关系并不和睦,争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自

  • 明朝时期的军户制度是什么样的?有何利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开国以来,正式确立了“军户”制度,根据这一制度的要求,一旦有家庭被编为了军户,即必须要世世代代参军而不得从事其他职业,同时朝廷给军户分配土地,让他们战时作战,休时耕地,同时允许他们用服

  • 曹丕如果把汉献帝给刘备,刘备还会称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曹丕继位之后就开始着手逼迫汉献帝禅让,当年的12月11日,曹丕正式称帝。东汉正式灭亡。曹丕称帝之后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汉献帝虽然被迫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但是保留天子礼仪,待遇还是非常好的。当时天下三分,刘备得知曹丕称帝之后,在221年于

  • 溥仪饭前有一个习惯,先要喝一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溥仪,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众多帝王当中,溥仪的身世是很坎坷的。他原本是大清朝的皇帝,在清朝覆灭以后不得不逃出皇宫。后来被日本人看中,然后就被他们所控制了。日本失败之后,因为他以前为日本人做事,就受到了国家的审判。由于身份的特殊以及国家的政策,他后来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毕竟他做过清朝的皇帝,因此人们对有关于他的事情

  • 清朝时期的军机处是什么样的地方?都会有哪些福利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军机处,清朝,历史解密

    军机处是清代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的中央最高辅弼机构。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军机处始于雍正七年(1729),与这个名字十分贴切,是为了用兵西北而设立的处理紧急军务的一个机构,在雍正十年(1732),曾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时期复设军机处,此后军机处成为清朝的中枢权

  • 历史上的梁奔前,从小在抗日救亡气氛中长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梁奔前,近代,历史解密

    梁奔前7岁那年,同别的小伙伴一起,背起书包,走进了本村的小学开始了上学,进入小学的梁奔前,首先受到的启蒙教育,便是“九—八”与“抗日救亡”。当时,在学校里,老师不仅讲国语、算术、常识等科目内容,还有唱歌、游戏之类的活动。特别是年轻教师廉子明和许桂英,他俩年轻活泼,知识丰富,正义感强,给幼年的梁奔前留

  • 古代地广人稀 最后为什么还出现粮食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种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土地那么多,他们为什么不去开荒种地?现在我们的耕地非常紧张。紧张的原因,是因为人口很多,因此平均每个人的耕地很少。同时各种各样的建设,比如修路建房办工厂等等,又会占用很多耕地。以至于全社会都在呼吁,要保护耕地。否则的话

  • 张昭辅佐了孙家两兄弟,为何却没当上丞相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张昭,字子布,少时好博览群书,长而有谋略,才冠绝世,一生为孙吴鞠躬尽瘁,辅佐孙家两兄弟开创和稳固东吴政权,张昭于东吴,等同于诸葛亮于蜀汉,可诸葛亮在蜀汉位高权重,官至丞相,而众所周知三国时期丞相有时候比主公还牛,而张昭呢?却屡屡与丞相职位失之交臂,不是不得人心,而是孙权不点头,那么,这一点又是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