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信陵君两次击败秦军,战绩究竟有没有水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4/1/21 10:20:29

魏安釐王抵挡不住秦军,于是立刻急招信陵君回国。

当时,信陵君还发了顿脾气:用不着我的时候,就任由我住在赵国,十多年不闻不问。现在用得着我了,一封诏书就想把我叫回去,这不是欺负人吗?不去!

这件事闹得很大,立刻就有两位贤人劝说信陵君:大家敬重您,是因为您是魏国的公子,如果魏国都没了,谁还愿意敬重您呢?

信陵君幡然悔悟,立刻决定回国参战。

[var1]

关于这件事,其实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信陵君住在赵国,不过是和魏安釐王唱双簧而已。

现在的这种表态,多少有一点作秀的成分在内,让世人知道他的委屈,为将来在魏国的行为做铺垫。

魏安釐王很给面子,见到信陵君的第一反应,是兄弟二人抱头痛哭。

随后,魏安釐王大手一挥:军队的事情,兄弟你说了算!

信陵君成为主帅之后,仗打得怎么样呢?如果简单地说,会发现他很棒,直接把秦军打回了函谷关。

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秦军确实回到了函谷关,但并不是被打退,而是他们在短暂地接触过后,主动撤退。

你可以说,信陵君率领的联军,在初次与秦军交手的过程中获得了胜利,但这只是小便宜,秦军并未与联军过多纠缠。

[var1]

在将秦军逼退之后,信陵君开始攻打被秦军控制的管城。

管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因为它距离魏国都城大梁,只有短短的五十里路程。

信陵君之所以会选择攻打管城,一个原因是此地离都城太近,必须拿下。

另一个原因是,管城在过去多次易主,不会强烈抵抗。

最初,管城属于郑国,后来郑国灭亡,管城又属于韩国,韩国输给秦国之后,管城属于秦国。

现在,秦军已经败退,只要我们联军一到,管城必定望风而降,成为魏国的一份子。

但现实出乎了信陵君的预料,管城守军不但没有投降,反而表现出极高的抵抗意志,信陵君围攻管城许久,却始终无法破城。

[var1]

正当信陵君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建议他:管城守将的父亲,还在我们魏国工作,让这个人去劝降他儿子吧!

信陵君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好,于是将管城守将的父亲(缩高)叫到跟前说,赶快劝你儿子投降,前途无量。

缩高却很不屑地说,你要是有本事,就正面击败我儿子,现在让我出面,算怎么回事呢?

信陵君非常愤怒,说了一番大道理:拿不下管城,秦军再来进攻,魏国就危险了,你身为魏国人,怎么一点家国情怀都没有呢?

缩高依然无动于衷,反而贬低了信陵君的伟人,说他“悍猛而自用”,将来必成魏国的心腹大患,然后就自杀身亡了。

信陵君得知此事之后,便穿着素服,躲在小屋里,检讨自己的错误。

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

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

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背主也。父教子背,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

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

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臣弑君,子弑父,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

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必反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

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言于君,请再拜辞罪!”

[var1]

这段内容,《史记》无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记载了,胡三省也对此添加了批注。

胡三省认为,信陵君不该检讨自己的过错,因为缩高就是个小人。

可是按我的理解,司马光记录这段内容,恐怕不完全是在讨论道德问题。

一说起信陵君,大家都觉得他像个战神:窃符救赵,打得秦军落花流水;客居赵国十多年后,还能打得秦军退回函谷关,了不起啊!

可是如此了不起的信陵君,为什么会被小小的管城难住呢?最后甚至把守将的父亲给逼死了。

而且,司马光是写完信陵君大败秦军之后,立刻写了他对管城束手无策。

给人的感觉就是,司马光似乎也认为,信陵君的战绩有水分。

更多文章

  • 评分6.2! 《大秦赋》口碑大翻车, 这些槽点成大家弃剧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看完大秦赋该看哪部剧,大秦赋演技排名,历史剧大秦赋为何口碑如此好

    《大秦赋》是大秦系列代表正史类电视剧,原本大秦系列作品可以作为历史学习者看的,秦国如何灭六国,战术谋略怎么开展。但是如今来看真的是国产历史剧的悲哀。但也不得不说开场真的吸引到人了,以为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剧,越到后面越看像一部狗血的宫斗剧,六国最后一次攻秦,都逼进咸阳了,居然一集之内,从开战到僵持,

  • 不识此人是魏国的悲剧,放走此人是魏国的末日,赳赳大秦共赴国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上四次国难,魏国严重口吃的武将,魏国与齐国大战

    [var1]早在秦孝公出生前,秦国经历了自秦厉共公之后几代君位动荡,国力大为削弱。魏国趁秦国政局不稳之机夺取了河西地区。秦孝公之父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讲和,安定边境,迁都栎阳,修养生息,并且数次东征,想要收复河西失地,无奈愿望没有实现便去世。秦孝公继位时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

  • 中国历史上的十支超级强大的军队,秦国雄狮也只能屈居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国最精锐三大军团,秦国国旗,秦国魏冉简介

    TOP、10 八旗铁骑(满清)[var1]在明末清初,有那么一句话“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其实明末军队也不是那么弱小,相对于很多末代王朝的军队来说,明朝的军队已经很有战斗力了;但是在满清的铁骑下依然只能黯然落幕。到后来,满清八旗编制超过20万,先后征服朝鲜、明朝,拥有极强的尚武精神和征服欲望。满

  • 《大秦赋》同意冬儿留下照顾扶苏,不是嬴政傻,是一石三鸟的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冬儿简介,大秦直道扶苏跟谁一对,秦始皇冬儿结局

    在平定嫪毐之乱中,嬴政的帝王之气终于显现了出来。然而,网友们似乎并没有停止吐槽的意思——筹谋了这么多年的计划,原以为会是运筹帷幄,没想到状况百出,嬴政差点玩脱。特别是嬴政带着群臣去雍城举行冠礼,却留下冬儿照顾扶苏的决定,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他明明知道嫪毐即将叛乱,留下扶苏和冬儿在咸阳城,不是等死吗

  • 春秋往事9|大国外交,郑庄公如何连横齐、鲁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插个花边新闻 :可能是世子忽太过喜欢这位陈国公主,将新娘接回郑国后,还未祭告先祖,就迫不及待地与她同房了。这在当时可是严重的越礼行为。不过,从他后面连续两次拒绝齐国的提亲看,他对这位陈国公主,应该是真爱。对于儿子的这种行为,郑庄公不以为意,毕竟自己杀弟求母的事儿都干过,世子忽的这点荷尔蒙冲动,压

  • 湖北关羽墓被挖开,专家进入墓室后,古棺竟用4根铁链悬挂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墓发掘全程照片,关羽墓被发掘是真的吗,关羽墓被挖掘了吗

    提起关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关羽又被称为关云长是大名鼎鼎的武圣,湖北关羽墓被挖开专家进入墓室后震惊了,古棺居然是用4根铁链悬挂着的。相信小伙伴们都感觉好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关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口碑极好,但是最终却死于敌人之手。在关羽去世之后孙权为了安抚刘备就在当阳修建

  • 不能忽略的东吴四英,支撑了东吴国百年基业,魏蜀丝毫不敢入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东吴四英将谁最强,东吴为什么要联蜀抗魏,东吴四英

    其实,东吴一直被弱化了,其实东吴实力也很强,无论是早期的孙策和太史慈,后期的周泰、甘宁、丁奉、凌统等等,都是一顶一的大将之才。[var1]可是,在那个乱世,弱肉强食,东吴偌大的基业,如果实力弱小的话,早就被虚伪的刘备和狼子野心的曹操吞并了,可是然而,曹操和刘备,并不敢轻易动东吴,最大的一次也就刘备举

  • 汉武帝瞧不上胡人进贡的动物,直接扔笼子里喂老虎,老虎却伏地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掏空家底,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偏爱,汉武帝母亲王娡和田蚡最后下场

    老虎有着“兽中之王”的美名,狮子也有“祥瑞圣兽”的美名,当两种猛兽聚到一起,它们各自的反应又是如何呢?说起这件事,还要提起一个人,便是汉武帝,狮子就是在他当政之际进入中国的,这其中还有一段趣事。当年汉武帝励精图治之际,骄悍的匈奴也不是他的对手,大汉军队的肆意追杀,让匈奴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西域

  • 曹操15个老婆和32个子女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英雄爱美人,曹操自然不例外。他一生阅女人无数,其中有幸成为妻妾且有记载的达15人之多,分别是: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赵姬、陈氏,其中2位没有生育,另13位生育了25位皇子7位公主。丁夫人无子,刘夫人生育了两子一女,长子曹昂,

  • 帝后之死:揭开大汉朝霍氏阴云下的大汉后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汉昭帝的无奈后元二年(前87),一代政治强人汉武帝在未央宫中死去,皇位传予他最小的儿子刘弗陵,是为汉昭帝。病逝前,武帝在病榻上指定霍光、金日和上官司桀为辅政大臣,其中霍光是首辅大臣。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霍光先后击倒了同他争权的另外几个辅政大臣,霍光的儿子、女婿同掌禁军兵权,亲戚子弟布满朝堂,权势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