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有着“兽中之王”的美名,狮子也有“祥瑞圣兽”的美名,当两种猛兽聚到一起,它们各自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说起这件事,还要提起一个人,便是汉武帝,狮子就是在他当政之际进入中国的,这其中还有一段趣事。
当年汉武帝励精图治之际,骄悍的匈奴也不是他的对手,大汉军队的肆意追杀,让匈奴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西域各国也纷纷知趣地选择对大汉俯首称臣,为了彰显大国威严与气度,汉武帝还曾两次派使臣张骞出访西域各国。
第一次出使西域,一行人虽做了万全准备却还是低估了西域的凶险,尤其是对大汉怀恨在心的匈奴人,原本是友好出访之旅,最终在匈奴的追杀下成了逃亡之旅,当张骞只身一人回到大汉时,也仅仅向汉武帝汇报了一小部分西域地区的地势地貌。
有了第一次教训,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西域,这一次的他长了心眼,带了三百精兵随身护卫,整个出访历程也变得顺畅不少。
既然是要四处彰显大汉威严,张骞也将不少金银珠宝、丝绸等中国特产分赏给了各个西域小国,只为拉近西域各国与大汉的关系。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为了讨好大汉,西域各国也自然会将本国特产做以回敬,当年,为了显示大汉对于西域各国的尊重之情,汉武帝还特地将一座宫殿当作西域贡品的存放场所。
就在丝绸之路成功打通之后,西域各国对大汉的朝贡变得日渐频繁,要知道,当时的诸多物种并不像如今被世界各地熟知,西域诸多珍奇鸟兽对于大汉也是闻所未闻的。
曾有一次,一位胡人将一只名叫“圣兽”的动物幼崽作为贡品送给汉武帝,在听说动物名称后,汉武帝一度十分感兴趣,直到看到圣兽模样,他不禁露出轻蔑的眼神。
在胡人口中,因为成年圣兽太过威猛的缘故,索性选择一只攻击力较弱的幼崽作为贡品,也是为了汉武帝的安危着想,可汉武帝对此并不以为然。
打发了胡人,他直接下令将幼崽送去喂老虎,让人印象不到的事情就在此后发生了。
本以为凶悍的老虎会在一瞬间将这只动物幼崽撕成碎片,没成想,老虎瞬间表现得特别惶恐,不但没了先前威猛的架势,还一度俯下身来连连后退。
眼看圣兽幼崽在虎笼中悠然自得地走来走去,汉武帝等一行人不禁惊呆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看似病恹恹的幼崽能有如此大的震慑力。
此时的汉武帝回想起胡人进贡时说的话,立马命人将圣兽幼崽精心饲养起来,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明白了胡人说的话,原来,圣兽幼崽已经长成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狮子这一物种才算扎根中国,本就欣赏威猛老虎的中国人,自然也对狮子喜爱有加,随着岁月的流逝,狮子也就成了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圣兽。
事实上,狮子这种动物真的是长在了中国人的审美上,与猛虎相似又有自己的特质,狮子的习性更加符合国人历来崇尚的中庸之道,狮子的威严多藏匿在温顺的外表下,很多人甚至觉得狮子比老虎更加配得上“百兽之王”这个称号。
除此之外,狮文化也在后来慢慢兴盛起来,最典型的就要数古代宅院门前的石狮子,还有民间盛行至今的舞狮节目,在大家看来,狮子就是祥瑞之兽。
至于前面提到的老虎看见狮子幼崽表现出的恐惧,并不是老虎真的畏惧狮子,而是因为动物对于陌生事物天然的警惕与恐惧感,毕竟,狮子幼崽还没有养成这一习性,面对老虎显得无所畏惧,相比之下,成年老虎的畏惧刚好营造了“狮子强于老虎”的假象。
而这一假象恰恰满足了汉武帝心中傲世天下的野心,就连猛虎都不足惧的圣兽狮子,自然会赢得他的另眼看待,这一点也是狮子会在中国繁衍的原因之一。
说来说去,这一切还要得益于汉武帝当年大举建立大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丝绸之路的打通,是在各个方面强化中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与互补,也让古老中国在世界渐渐有了强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