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错失天下的巨人”——战国七雄之“赵国”

“错失天下的巨人”——战国七雄之“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6 更新时间:2024/2/8 21:39:40

今天的文章,只从一个角度入手,讲一讲这个准一流强国——赵国,是怎么一步步错失天下的。

《赵国的位置和历史》

赵国疆域,基本在今天河北南部、山西中北部一带,主要的重镇是邯郸、晋阳。赵国和魏国、韩国一样,都是诸侯里的小字辈,原来都是晋国的卿大夫,后来三家分晋,各立门户。

[var1]

赵国位置

据记载: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前222年,灭于秦国。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赵成侯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

《赵国的强大》

赵国起初一直默默无闻,看着魏国、齐国、秦国在中原打来打去……,其崛起比较迟,但崛起之后,势头非常火爆。

崛起源于赵武灵王。公元前326年,在位二十四年的赵国国君赵肃侯因病去世,十五岁的新君赵雍继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进行一系列的内外改革,推行“胡服骑射”,每一次改革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伴随着流血和牺牲,赵武灵王在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励行改革的前期同样遭到了宗室贵族的强烈抵制,最终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了在宗室贵族中威望最高的叔父公子成,方才使得“胡服骑射”可以顺利推行下去。

[var1]

通过这次富国强兵的改革,赵国建立了一支异常强大的骑兵部队,为了提升这支队伍的战斗力,赵武灵王从国内挑选体格健壮的勇士进入骑兵部队,并且大幅提高他们的待遇。令赵国民众皆以能入骑兵部队为荣。赵武灵王同时从军中选拔了一批平民出身的军官充入骑兵部队中,大大的加强了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

到了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5年),为了检验改革的成果,赵武灵王亲率大军攻伐宿敌中山国,连战连捷,攻下了中山国十几座城池,将军事实力不俗的中山国逼到了亡国的边缘。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赵武灵王不断率军出征,继续蚕食中山国以及楼烦、林胡等部落的领土,大大的扩张了赵国的疆土面积。

可以说在赵武灵王时期,赵国达到了鼎盛。经过政治、军事方面一系列的举措的实施,也让赵国在赵武灵王的带领下,一跃成为天下可以和秦国比肩的强国之一。赵武灵王在位的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完全是一段赵国由一般的诸侯国崛起成为天下强国的奋斗史。可以说在赵武灵王时期,赵国达到了鼎盛。

如果一直持续下去,赵国有可能大一统天下,然而只是如果而已。

《赵国的几步错误》

一、武灵王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

国家的继承人是政策是否延续的重要保证。

[var1]

1、废长立幼,留隐患

赵武灵王有两个儿子,长子是韩夫人生的公子章,次子是大美女吴娃生的公子何。在韩夫人过世之后,才有了后来吴娃的出现,填补了赵武灵王在内心和情感上的空白。吴娃不但美色过人,而且非常聪慧,虽然仅陪伴赵武灵王十年的时间里便因病去世,但是却在赵武灵王的心里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

吴娃在临死前请求赵武灵王立自己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一直对其百依百顺的赵武灵王没有多加思索便同意了,他将长子公子章的太子之位废黜,立了公子何为太子。

公子章和公子何,都是比较优秀的人才,无论立谁,都正常。但擅自的废长立幼,也确实留下了隐患。

2、脑洞大开,提前退位

两年后,脑洞大开的赵武灵王又做了一件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他决定传位给太子公子何,这是在无任何外界因素干扰而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王位的唯一一位国君。

一方面,为了专注于对外军事扩张,他无暇顾及很多政事的处理;另一方面,赵国以前围绕继位问题不断发生动乱,赵武灵王想着趁自己有生之年扶自己的接班人上台,并且护送一程。

到这一步,武灵王也没做错,一切出于国家发展的考虑。但权力是毒药,一旦拥有,岂能失去,何况是王位。

3、左右徘徊,造成悲剧

公子何继位以后,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赵主父,赵武灵王也嘱托自己的亲信大臣肥义好好辅佐新君。赵武灵王的想法很美好,但是孰不知他所构建的这种二元政治,严重违反了政治规律,虽然在赵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却因感性的毛病,又不想自己的长子公子章要向比自己小十岁的弟弟赵惠文王跪拜行礼。长子无故被废,并没有丝毫的怨言,令他又想起以前与韩夫人相处时的种种美好的场景。这种左右徘徊的策略成为历史的悲剧。

为了让自己的心里平衡,他开始重新重视公子章,准备立公子章为代王,与弟弟赵惠文王并驾齐驱。这直接让肥义等国家重臣傻眼了,赵主父这是赤裸裸的要分裂国家啊,因此这些以国家为重的大臣上书赵惠文王痛斥赵武灵王的无礼请求,赵惠文王眼见自己的父亲越来越过分,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荒唐的请求。

赵武灵王这是后悔自己退位的做法了,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的儿子赵惠文王已经成了赵国名正言顺的一把手。赵惠文王心胸宽广、善于纳谏,因此赢得了赵国许多大臣的拥护和支持。这对于雄心不已、一生追求辉煌的赵武灵王来说,难以接受,他必须扶植自己的长子来抗衡次子,以此达到自己重新掌控赵国大权的目的。

慢慢的,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之间由互相试探逐渐演变到了剑拔弩张的局面。最终演变成兵戎相见,公子章被杀、武灵王这位戎马半生、将赵国领土足足扩大了三倍的一代雄主活活的被饿死,结束了自己辉煌灿烂却又结局黯淡的一生。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赵国黯淡了下来。

二、战略失误,未提前重视秦国的崛起

[var1]

赵国崛起太迟,失去了先机。公元300年左右,才真正崛起。这个时候,秦国已成虎狼之国。东方六国中,魏国已衰落,韩国一如既往弱小,楚国永远扶不起来,燕国地处偏远,唯有齐国可算强国。

赵国的策略是:先灭小国—中山国,然后图谋吞并燕国,做成北方地区的霸主;同时长期遏制强齐,南下蚕食魏国,一步步的统一中原。应该说,赵国的这个战略,短期也不能说错,但为此放任秦国东进就有些得不偿失了,毕竟最大的敌人,是强秦。

果不其然,公元前286年,强齐败落,但这个时候,秦国已占据河东之地,牢牢控制了黄河两岸,对东方六国具有压迫性的优势,已经开始统一天下的步骤。此时此刻,赵国尚未发展到足够强大的程度,被迫与秦国展开历史决战:长平之战。

中原是个死局,赵国崛起之时秦国已然强盛,所以提前与秦角力,收复魏国丢失的河东郡,统一三晋才是王道。否则三晋大门洞开,太行八陉为敌我共有,秦国太容易从白陉与滏口陉打侧翼,以致赵国处处漏风。

赵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联合魏国、韩国,强化三晋联盟,恢复晋国的荣光,牵制齐国,对抗秦国,同时吞并燕国这个后顾之忧。晋国如果当年不被瓜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最具有统一天下的优势的。

三、失误的决战“长平之战”

1、不可避免的决战

秦国统一天下的雄心,天下尽知。秦国屡次对韩国用兵,一心要拿下上党郡这块高地,为什么呢?地图显示,上当郡是扼守太行八陉中难得的一块高地,拿下上党,退可守住黄河关中大本营,进可逐鹿中原,这是秦国的战略目标所在,势在必得。

如此大的地盘如同天上掉馅饼般送到了赵王面前,赵王究竟会怎么想?人心都是肉长的,换做是你,突然给你这么大的好处要还是不要?

赵国要了,直接动了秦国的奶酪,但同时,赵国接收上党,也是必须的。上党对于赵国,也是志在必得。占据上党,赵国可保邯郸和晋阳安全,从而西进黄河。

秦赵的决战,不可避免,

[var1]

[var1]

2、决策层不够全面、外交力度不够

决定赵国生死存亡的长平之战,时任的君王赵孝成王只找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商量,这两人都是公族贵戚。而有才能的蔺相如和廉颇,都不在决策人之列。

外交力度不够。东方六国统一对抗强秦,这个合纵理念,六国都是有共识的。但面对长平决战,齐国魏国拒绝支援、燕国甚至落井下石赵国……,赵国的外交工作,极为失败。此时此刻,应该紧密团结六国,唇亡齿寒,攻抗强秦。

当然,赵国对秦国的一度求和,也是寒了六国的心。秦国倾全国之力,把长平之战当成生死存亡来打,赵国只是当作了一场普通的上党之争。

3、关于军事层面的战争,就不赘述了。网上相关资料太多了。

赵括也是一名值得钦佩的名将,能够被困数月,保持大军整齐,能够身先士卒的捐躯沙场,是很值得后人尊敬的。至于战败,是综合国力层面的问题,也不单是赵括的问题。“纸上谈兵”完全是后人的一种误读。

[var1]

《历史兴亡的得失》

总结起来,赵国兴亡的几方面,简要就是:

一、崛起太晚,失了先机

二、明君太少

赵国一共十三位国君,真正对赵国有积极贡献的唯有赵武灵王一人。然而,赵武灵王也是前明后暗,没有善始善终,只能算半个明君,因此,赵国被灭也不足为怪。

三、政治腐败,人才不够重视

按照道理说,赵国的人才很多,但因为昏君和奸臣的存在,都浪费了。从郭开这个人就可以看出赵国的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他对赵国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秦国和赵国各占两位,赵国的两位名将是廉颇和李牧,而这两人都被郭开陷害。廉颇是赵国名将,屡立战功,却毁于郭开之口,不得不逃离赵国;李牧的下场更惨,直接被杀。

四、战略主次不分,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未真正重视秦国这个主要敌人,始终和燕国或齐国这些国家,因为一些领土纷争而纠结,没有统一天下的雄心。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肯为士兵吮疮毒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周烈王十七年(公元前 409年)吴起奉命率军攻秦,连下五城,在秦国洛水以东建立了魏西河郡。二十年,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太守。吴起为将,与最下级的士兵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马,亲自背粮,与士兵分劳苦。有一士兵害疮,吴起为他吮吸疮毒。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人们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往年吴公替孩子他爹吮吸

  • 诸葛亮临死前,怕有人对儿子不利,心生一计,保儿子一生平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在阅读中可以了解总结前车之鉴。今天小编带来的是他们的故事。诸葛亮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的神算子,聪慧过人,众所周知的是刘备死前将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并将蜀国的大权一并交给了他,这势必会得罪许多蜀国的官员,但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对付他。势必会将仇恨转化到诸葛瞻的身上,诸葛亮在世时,还可以保护自己的儿子,但是

  • “负荆请罪”后廉颇、蔺相如什么下场?老师也不会告诉你最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负荆请罪中蔺相如为什么避让廉颇,廉颇蔺相如结局是什么,负荆请罪中的廉颇与蔺相如

    正所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可以说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很多的文化知识的熏陶,在某个人生年龄阶段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必要性的,可很多人或许就能够发现,在学校或者是诸多的课本上,更多的理论成为了重点,而所谓的成效还真是没怎么能看到,有很多人接下来就成为了另一个版本的“纸上谈兵”,今天我们来学学《将相和》,很多

  • 楚汉之争时戏亭分封的闹剧,各地藩王纷纷不服,刘邦志在天下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争的胜与败,也直接关系到这两大敌对势力在今后的逐鹿斗争中谁胜谁负、孰存孰亡这一最终结局。代表封建贵族大地主利益的项氏集团,在“鸿门宴”上被挫败,这是项羽向刘邦进行争夺的第一个回合的失败,然而却从此铸成了无可挽回的败局。正如范所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反之,代表庶族中、小地主利益的刘邦,智高

  • 项羽兵败,虞姬以死相随,为何虞姬宁死也不愿入汉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与虞姬凄美的爱情故事,自此就流传了下来。实际上虞姬本可不死,毕竟古时的战争是男人一手策划的,而她也可以效仿魏王的薄姬,成为刘邦的妾室,可虞姬却选择了陪项羽一起死。 西楚项羽,起义反秦 史书中关于虞姬的文字记载很少,只有在《史记》中留存着关于她的只言片语,但司马迁却也只是写了西楚霸王项羽的身边“有

  • 详解晋国六世之乱,五位国君被杀,开春秋乱世之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晋穆侯有俩个儿子,长子名仇,因为他出生时穆侯伐条地惨败而归,为了记住这次失败,他给儿子取名仇,三年后穆侯伐千亩大胜,恰好此时次子出生,所以取名成师,这两个名字不合周礼,也被晋臣师服吐槽,嫡庶倒置,制乱之道也,晋国日后必将大乱。只是当时没人在意他说的,五十七年后,师服的话才被应验。随着晋穆

  • 汉中之战的庆功宴上,刘备这句无心之言,当场凉了五虎上将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汉中之战刘备为啥赢得不开心,汉中简介,汉中之战刘备扬眉吐气

    曹操此话透露出无比霸气,这种气质只有王侯、君主才能与生俱来。然而刘备呢?他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说过如此霸气的话,但是暗藏心眼儿的言语刘备他却是说过不少!一、刘备是真仁?还是假义?看看他曾经跟关羽、张飞都说了什么话?当年张飞酗酒丢掉徐州之后,张飞想要当着刘备的面抹脖子,刘备却道:“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 《大秦赋》败笔出现,张鲁一少年嬴政太出戏,几版秦王对比太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秦赋嬴政被废片段,张鲁一饰演13岁嬴政视频,张鲁一谈嬴政大秦赋

    好在千呼万唤等出来,《大秦赋》终于在年底出来和观众见面了,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最后一部,《大秦赋》的水准保持着和前三部一样的标准下,更加精进了。而《大秦赋》刚开播,就收获了8.9的评分,一如既往的高水准。在前三部里,《大秦帝国之裂变》是9.3分,《大秦帝国之纵横》是9.2分,《大秦帝国之崛起》则是8.

  • 赵云在奋力救主,拼死一搏的情况下,多少回合能击败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赵云在奋力救主,拼死一搏的情况下,他多少回合能击败吕布呢?他在三百回合后,能够击败吕布。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纵观赵云的一生,一共有三次奋不顾身救主的经历,分别是救公孙瓒、刘备、小阿斗。第一次:界桥之战救公孙瓒赵云在跟随刘备之前,他的主公是公孙瓒。界桥之战中,公孙瓒被文丑击败,追得四处乱

  • 诸葛亮发明四样东西,但却失传两件,第四件可以抵御千军万马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战火连天,出现了很多的谋士以及武将。提到谋士大家应该都知道诸葛亮,即便不知道,在游戏也会出现诸葛亮的名字,诸葛亮是三国的神人,将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带到君王,不得不说诸葛亮很厉害。而且诸葛亮不仅在军事治国谋略方面厉害,他几乎是全能的,诸葛亮还是个发明家,史书记载诸葛亮的发明就有四个了,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