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他为何要主动请辞?用意高明

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他为何要主动请辞?用意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46 更新时间:2024/1/25 10:11:05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曾国藩带领湘军收复湖北全省后,咸丰皇帝命他署理湖北巡抚。巡抚是一省的最高长官,如果能有地方实权,就能让湘军源源不断得到兵源、粮饷、武器补充。曾国藩组建湘军以来,处处受人排挤,就是因为手中没有实权。

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对湘军来说,是一个非好的发展机遇。可是,曾国藩接到咸丰皇帝的任命后,为要辞谢呢?这才是曾国藩善于权谋的原因所在。他早已预料到,咸丰皇帝不会让他当这个巡抚。

这是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壮大后,和咸丰皇帝首次在权力上的真正较量。也是曾国藩利用权谋术,为扩大湘军规模,消灭太平天国打下了伏笔。

要了解这个过程,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咸丰四年六月,湘军取得得大捷后,又乘胜追击,将湖南境内的太平军全部清除。

湘军在湖南取得的胜利,给萎靡不的朝廷带来了一丝希望,士气高涨,咸丰皇帝也认可了曾国藩的能力,并命令他率领湘军,北上收复湖北。

此时的曾国藩并没有推脱的理由,经过和太平军的数次交手后,也觉得太平军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曾国藩踌躇满志,火速率领湘军水陆大军,浩浩荡荡地从长沙出发,开赴湖北。

曾国藩异常顺利,短短两个月时间,就让沿途的太平军节节败退,最终退守武汉。

武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曾国藩也认为,要想消灭太平天国,就必须先攻下武汉。只有让武汉作为大后方,才能顺着长江东下,攻下九江、安庆等太平军在长江中的要塞,然后直捣金陵。

因此,曾国藩进入湖北后,就集中力量攻打武昌、汉阳等军事要塞,并于同年八月底,收复了武汉。

这是湘军出省作战以来,取得最为完美的一场战役,仅仅两个多月时间,就几乎将湖北的太平军赶跑。

武汉收复后,捷报传到朝廷,咸丰皇帝高兴的几乎跳了起来,对曾国藩赞不绝口,认为他一介书生,居然能为朝廷立下奇功,乃大清砥柱。为了奖励曾国藩,咸丰皇帝任命他署理湖北巡抚。

曾国藩接到圣旨后,第一反应是高兴,他自从组建湘军以来,无不每日为粮饷问题而委曲求全央求地方官吏支援,处处受到责难,早已心力憔悴。如果自己能成为一省巡抚,就等于湘军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可以动用地方力量,为湘军解决一切后勤困难。

但曾国藩立即就清醒过来,咸丰皇帝任命他署理湖北巡抚,很有可能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两个原因,让曾国藩不得不主动请辞。

曾国藩的应对方法,用意非常高明:

{!-- PGC_COLUMN --}

一是不符合朝廷一的主张。

清朝自建立以来,虽然提出满汉一家,但从满清统治者的做法来看,一直都重满轻汉,而且,直到咸丰初年,各省的总督、巡抚,也是满人占据绝对优势。

因此,咸丰皇帝在曾国藩收复湖北后,让他署理湖北巡抚,虽然有一定的奖赏作用,但曾国藩在朝中为官多年,也深知咸丰皇帝是一个多疑善变的主子,他任命自己署理湖北巡抚这事,很有可能是他的一时兴起,并未深思熟虑。

二是自己太过于顺利,必定引起他人的嫉妒。

曾国藩带领湘军出省作战后,进展十分顺利,在其他部队节节败退,而自己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必定引起他人的嫉妒。

当时,清朝将消灭太平军作为头等大事,因此,每个人都希望能从和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分一杯羹。可惜的是,很多人有这样的野心,却无曾国藩的智慧和胆识,导致在和太平军的战争中,总是失败。

大家都失败的情况下,而曾国藩的湘军却异军突起,成为朝廷抗击太平军的主要军事力量。树大招风,能不引起他人的嫉恨吗?

正是这两个原因,让曾国藩不得不写奏折辞谢。

在给咸丰皇帝的奏折中,曾国藩认为:“奉命署理湖北巡抚,于公事毫无益处,于臣心万难自安。母丧未除,遂就官职,得罪名教,何以自立?是以不敢接受关防,仍由督臣收存。”

讲到这段历史经过时,很多学者认为曾国藩是假意辞谢,实际上他很想得到巡抚这个职位。

我们不能说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曾国藩确实是一个十分善于权谋的人,而咸丰皇帝的一切作为,都验证了曾国藩的推断。面对多疑善变的咸丰皇帝,曾国藩也知道不能逃避,他要做的,就是让皇上的心里舒服,更加信任自己。

事实上,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的圣旨刚刚下发,就已经十分后悔了。

当时,军机大臣祁寯藻提醒咸丰皇帝,认为曾国藩一个在籍的侍郎,居然能振臂一呼,就有上万人跟随,恐怕不是国家之幸,朝廷之福啊!

祁寯藻是山西人,虽然也是一个汉人官员,但对曾国藩一直没什么好感,而曾国藩在朝中为官的时候,也很不喜欢祁寯藻圆滑、遇事喜欢推卸责任的作风,因此,常常发生冲突。

而今,祁寯藻见曾国藩离开朝堂后,居然还为朝廷立下了如此大功,心里自然十分嫉恨,于是提醒咸丰皇帝要提防曾国藩。

清朝对于汉人掌兵,更是十分忌惮,害怕汉人手中有兵权后,拥兵自重,成为尾大不掉的隐患,因此,十分提防。

而太平军兴起后,咸丰皇帝虽然需要汉人来为他卖命,但骨子里依旧不太信任。而曾国藩的湘军日渐势大,如果再让他署理一省巡抚,那就等于助长了他的实力。

咸丰皇帝听了祁寯藻的话后,又立即给曾国藩下了一道圣旨:“曾国藩着赏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毋庸署理湖北巡抚。”

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取消了前面对曾国藩的任命。就在咸丰皇帝这道圣旨发出后,曾国藩辞谢的奏折已经在飞往京城的路上了。

曾国藩辞任湖北巡抚的态度,咸丰皇帝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他的心里,只想帮助朝廷消灭太平军,并不是为了做官。

曾国藩识时务的举动,让咸丰皇帝的心里十分舒服。

对于多疑善变的领导,一定要消除他心中的多疑,自己才能得到发展。

曾国藩带领的湘军,之所以后来能不断扩军,也与他善于用权谋术来平衡和咸丰皇帝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这才是曾国藩请辞巡抚的真正用意。

可以想象,如果曾国藩有点战功后,就表现出强烈的权力欲望,咸丰皇帝还能用他吗?虽然朝廷对曾国藩的猜疑一直未能减退,但一定程度上,也让曾国藩赢得了发展机会。

当然,给曾国藩带来的不仅仅是权力的困扰,还有咸丰皇帝下达的各种糊涂命令,那么,曾国藩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下一章接着讲解。

参考资料:

《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武器发明家,康熙年间就研发出机枪,只可惜没被重用反被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名叫戴梓,出生在康熙年间,在当年这位戴梓则是成功地制造出了连发的枪,当时也不能说是机枪,总之这样先进的武器,肯定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排列前茅的。因为自己的家境非常优越,每天也是有闲时间闲工夫搞这些机械化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是成功将这样的武器制造出来,只不过当时不叫什么机枪,而是叫做“连珠火铳

  • 作死!这位捻军将领的叛变让天京陷入包围 他自己最后被清朝捕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捻军简介,太平天国最惨的叛将,戴氏被捻军灭门

    之前小佛给大家讲过韦昌辉这个人,太平天国有首义六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无一例外都是清廷眼中的叛国者,但是韦昌辉属于其中的特殊分子——不仅被清廷否定,后来还被自己人否定。今天小佛要给大家讲另外一个人,他一会和清朝为敌,与太平军为友,一会又是与太平军

  • 一组清朝官员和家眷的真实照片,都是很珍贵的影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他是晚清时期的蒙古亲王,他的名字叫那彦图,字矩甫,姓博尔济吉特氏。 当时慈禧太后非常重要他,当时的庆亲王奕劻还是他的岳父晚清时期蒙古亲王那彦图的王妃和世子,这个王妃人长的还不错,她的儿子也长的很端正照镜子的女子是清朝末年是肃忠亲王善耆的王妃,她也是肃忠亲王那一脉的最后一个王妃,因为后面清朝就灭亡了这

  • 太平天国史:水兵闹情绪,杨秀清小题大做,杖责韦昌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杨秀清为何要杖责韦昌辉呢?这事得从头说起,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是劲敌,关系很差,最后兵戎相见。1848年,杨秀清凭借“跳大神”,取得“天父传言”资格,一跃而起。洪秀全、冯云山为了平衡内部势力,便栽培韦昌辉、石达开等新秀,依靠他们的家族力量制衡“天父”。韦昌辉、石达开家族背景强大,让出身寒微的

  • 清朝历史上仅7人获得的官帽,位高权重者得,但和珅却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先不说尴不尴尬的问题,就炫耀身份的问题来说,面子工程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们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毕竟我们是一个礼仪之邦嘛。那么清朝是怎么解决大小官员的面子问题的呢?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讲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清朝凸显达官显贵身份的方式就比较高大上了。从头到脚,可谓是面面俱到,由于我们的时间

  • 大清有12帝,故宫牌位为何只有11个?专家:因为有个人没有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持续了三百多年,其中共有十二位皇帝,这十二位皇帝中,既有心怀天下为老百姓的人,也有只顾歌舞升平,荣华富贵的人。这种腐败落后的统治制度,遭到了国民严重反抗。就这样清政府的统治结束在高呼的改革浪潮之中。根据习俗,不论皇帝生前是否有所作为,都要给他们立牌位。但是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大清有十

  • 雍正继位登基后,八阿哥下场悲惨,那么十四阿哥为何能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为啥没杀十四爷,雍正夫妻唱双簧忽悠十四爷,雍正十四爷对话

    先来讲一下九龙夺嫡分别是什么,九子夺嫡是指康熙儿子争夺皇位的事件。康熙有儿子24个,其中参与皇位争夺的有9个,所以称为九龙夺嫡。在这一场九龙夺嫡的中,其九个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后期得势的主要是八阿哥、九

  • 清代才子龚自珍为何预言大清快要完蛋?只因他看到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靠“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陈平。至于韩信,只不过战将,还不算在内。高祖曾言“有帝,无才,败也!”也就是说只有一个皇帝而没有辅佐皇帝的良才是成不了大事的。如今大公司的成功老板,手下战将也不过三数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文西、拉斐尔、米高安哲罗三个人已经开创五百年的创作盛世。

  • 乾隆为难刘墉“朕属马?爱卿呢?”,刘墉说了个属相当场化解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这件事呢,完全出自于民间传说之中,在传统评书《君臣斗》中好像也有说过,并非正史,也非野史,权且当个段子来听就是了。说的是,刘墉自外省调入京城为官之后,升任为军机处大臣,刘墉是个正直之人,但是在为人处世上非常“圆滑”,这倒不是刘大人伪善,而是因为在官场之中,圣驾面前,若不圆滑一点,会让自己吃亏,丢

  • 周旋于直系、吴佩孚和孙中山之间,越飞"三重外交",玩得有多溜?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陈炯明叛变前的数年,孙中山对于苏俄方面希望公开建立友好关系的要求,总是以恐怕引起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为由,予以拒绝。1、孙中山选择“联俄”的动因 1922年8月,孙中山在放弃与陈炯明叛军继续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