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迎战陈友谅,刘伯温定下妙计,李善长:啥意思?我没听懂

朱元璋迎战陈友谅,刘伯温定下妙计,李善长:啥意思?我没听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5 20:32:22

元朝灭、明朝立,朱元璋和刘邦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的思路和刘邦也完全一致,封文臣李善长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徐达等功勋战将,位列其后。而被称为朱元璋的“智囊”的刘伯温,却连侯爵也没封上,只封了个伯爵,和李善长的待遇相差甚远。以至于,民间一致有争论,大明朝的第一文臣,明明是刘伯温,为何朱元璋独宠李善长呢?

的确,论能力、论才华,李善长都和刘伯温相差甚远。史书中这么记载两人,《明史·李善长传》: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明史·刘基传》: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

且看,朱元璋最早从濠州南下滁州的时候,教书先生李善长主动来投奔,朱元璋听说他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便礼相待,留他做自己的书记员。

等朱元璋占领南京,攻打浙江时,听说了刘伯温(刘基)、宋濂等人的名字,带上重金去请,刘伯温不来。再三邀请,才来南京。刚到南京,就向朱元璋献上“时务十八策”,朱元璋非常高兴,专门给刘伯温盖了住处,对他礼遇“甚至”。

从《明史》的描述来看,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态度,明显比对李善长好。李善长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仅仅在滁州当地有名望。刘伯温是元朝末年的进士,隐居世外,在整个江浙地区都闻名遐迩。论实力,刘伯温胜过李善长一筹。

但李善长也不是没有优势,李善长跟着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尚且是个兵管,他给朱元璋讲了刘邦当年的状况,指引朱元璋要效仿刘邦,让朱元璋有了帝王之心。当年朱元璋的上司郭子兴要调李善长去别的将领帐下,李善长宁死不去,死心塌地跟着朱元璋,让朱元璋十分感动。刘伯温虽然能力比李善长出众,但他和朱元璋不是贫贱之交。

有人喜欢拿刘伯温和诸葛亮相比,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朋友应该记得:当初鲁肃奉命来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恍然无措,问诸葛亮:“子敬(鲁肃的字)此来何意?”“何以答之?”“该当如何?”等等。笔者当时就感觉,刘备作为主公,怎么一点“脑子”都没有,什么事都要问诸葛亮。但朱元璋不是这样的人,朱元璋雄才大略,遇事都有主见,反而是他手下的李善长有点像刘备。

公元1359年,陈友谅杀掉老上司徐寿辉,自立为汉王。为了避免让朱元璋站稳脚跟,陈友谅联合张士诚,打算东西夹击朱元璋。此时刘伯温刚到朱元璋军营不久,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众将士忌惮陈友谅,有人甚至建议暂时投降。

只有刘伯温分析局势,认为张士诚胸无大志,不足为惧,只有一举打败陈友谅,才能立足。刘伯温献了一技,名叫“伏兵邀取之”。具体是用刚刚投降朱元璋康茂才,故意诈降陈友谅,把陈友谅引到河道比较狭窄的江东,然后陈友谅的大船不能掉头,用埋伏两旁的伏兵灭之。这一计让陈友谅元气大伤,史称“龙湾之战”。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在提出“伏兵邀取之”的方案后,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李善长却一头雾水惊恐曰:

“方以寇来为忧,何为邀之?”

李善长听了刘伯温的话后,非常惊恐,说:敌人来攻打我们,我们本来就发愁,你还邀请人家来,啥意思?我没听懂?可见,关键时刻,不能指望李善长想出什么计策,他能听懂计策就不错了。

刘伯温和李善长到底谁厉害,很明显,论能力,刘伯温胜出一筹,但刘伯温之所以在明初的地位不如李善长,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朱元璋有乡土感情,对淮西老家的大臣非常照顾。而刘伯温是浙东文人,是朱元璋最讨厌的类型。朱元璋只是用刘伯温的能力,并不是用他的忠心。换句话说,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信任程度,远远不及李善长。

第二,李善长从龙时间较长,而且忠心耿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朱元璋喜欢的大臣类型。而且李善长此人格局较小,排挤刘伯温等人,也正是朱元璋所希望看到的。而刘伯温太过聪明,反而让朱元璋十分忌惮。

第三,李善长虽然战功不大,但从一而终。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心想用文臣来压制武将,李善长这种忠厚老实的性格,是最佳人选。所以朱元璋封李善长为大明第一功臣,压制徐达、冯胜等人。

综上可以看出,刘伯温虽然有“张良”的作用,但却没得到“张良”的待遇,个中理由,值得深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元军的无敌铁骑?他对侄子的一句话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人民反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农民起义给了元帝国致命打击,但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却依然忙于内战,丝毫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在元末大乱时局下,朱元璋横空出世,从两淮一带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一带,

  • 看了3遍红楼梦才发现,甄士隐出家早有定数,一个小举动暗示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甄士隐带着小英莲也就是后来的香菱去市集,恰巧碰到了大家在向老佛爷的钵碗中投钱祈福,英莲爱玩也慌忙去投,投最后一次才投中,解下来甄士隐有一个小举动,不仔细深思这个举动还真以为这是个寻常动作,但是其实大有门道和寓意。这个举动是什么呢?就是他把一块银子放在了老佛爷的衣角处,佛家讲究化缘,能化来的都是缘,别

  • 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朱元璋紧急救援小明王的当口,又发生了一件使他震惊的事:驻守诸全的谢再兴投降了张士诚。他本是淮西旧人,曾派手下到杭州贩卖违禁品,被朱元璋杀了。谢再兴则被召还,由李梦庚代替他。后来朱元璋考虑谢再兴是旧人,于是让侄子朱文正娶了他的长女,徐达娶了幼女。还让他回到诸全,但只能当李梦庚的副将。谢再兴顿生怨恨,

  • 清朝中后期今文经学的复兴,以及学术代表人物及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后期,一方面是"盛世"的喧嚣不已,一方面则是社会危机潜滋暗长。此种局面,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探究盛衰之理,谋求救弊改制以“持盈保泰”的观念,渐渐跃动于他们的思想中。然而政治思想文化的专制氛围,又使得初萌的经世思想,常常包裹在学术研究的话语之中。从学术内在逻辑上看,作为学术主流的乾嘉考据学,

  • 宋代交子简史:3分钟带你读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交子至今未有实物,这是“北宋人物仓库图印钞铜版”的拓片) 众所周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比西方国家早了600多年。作为宋代盛极一时的货币,交子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大杰出发明,它的发明大大便利了地区性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在被政府垄断以后,交子这种

  • 1872年广西清朝僵尸袭人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人恶意炒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广西清朝僵尸案,广西僵尸历史记载,清朝广西僵尸杀人案例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有人恶意炒作。僵尸就是人死之后,尸体却忽然站立行走。僵尸的忽然行走给人感觉是某一种神秘力量作用,所以一般面貌狰狞,极度嗜血,不停地袭击活人。我们知道,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除了壮族之后,还有瑶族、彝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之多,使得古代广西一些少数民族聚集

  • 乾隆八年夏天出现极度高温,因此而死者上万,清高宗为此下诏罪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浮山县志》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青城县志》载:“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东华续录》中亦载:“六月丙辰京师威暑。”《续天津县志》中,也记载过这样一段话:“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

  •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有什么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对各个儿子的评价,康熙私访第二部30集,为什么康熙不原谅容妃

    一提到康熙晚年的历史,九子夺嫡就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参与夺嫡的九位阿哥可谓都是人中龙凤,为了夺嫡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发生流血事件,没有兵戎相见,但是结局却惨烈无比,比之唐朝惨烈的玄武门之变也毫不逊色。在清朝,不管你是储君也好,还是皇子也罢,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从六岁开始,这些

  • 有很多人说清朝时期中国的GDP世界第一,有数据能证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与现代中国谁的gdp高,康熙时清朝gdp,天津一季度gdp

    所谓“清朝的GDP居于世界第一”,其实是前几年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谣言。作为历史学者,自然对这种言论嗤之以鼻,因为那不是事实。关于清朝GDP的问题,目前唯有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曾经估算过。1840年,世界人口约12亿,清朝则超过4.1亿,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那时候,

  • 慈禧凭啥能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除美貌之外,她还有3个独门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得到咸丰的手段,慈禧给咸丰生几个孩子,慈禧临终托付咸丰

    虽说“老太婆”不是什么好人,但这家伙可是当时大清王朝的一把手,当朝皇帝都得听她的话,自古以来都流传着一句话“后宫不得干政”,结果慈禧老太婆狠狠地将这句话踩在脚下。又给我们上演了一幕“女子把持朝政”的把戏,起初慈禧只是咸丰帝诺大后宫中的一员,当时慈禧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咸丰帝压根都不多看她一眼,后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