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中后期今文经学的复兴,以及学术代表人物及观点

清朝中后期今文经学的复兴,以及学术代表人物及观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20 更新时间:2024/1/24 16:13:41

乾隆后期,一方面是"盛世"的喧嚣不已,一方面则是社会危机潜滋暗长。此种局面,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探究盛衰之理,谋求救弊改制以“持盈保泰”的观念,渐渐跃动于他们的思想中。

然而政治思想文化的专制氛围,又使得初萌的经世思想,常常包裹在学术研究的话语之中。

从学术内在逻辑上看,作为学术主流的乾嘉考据学,是明末清初以来以经学取代理学倾向的产物。在复兴汉代经学的帜志下,考据学家立足于经学演进的脉络和经学纺绪,竞相训诂、考订、校勘、辑佚,力图取径汉代经学,剔除宋明理学对于经典的解释,挖掘儒家经典原旨。

一些考据学家关注到了西汉诸家经学学说的不同,对其考订、辑佚,加以整理。还有一些考据阵营中的学者开始研究《公羊》学。由宋明而汉唐,由东汉而西汉,乃至由西汉而先秦——这是清代经学追索圣人之道本意的路径。

在辨识经学统绪的研究中,以庄存与、庄述祖、宋翔凤、刘逢禄等为代表的一些常州学者以及受其学术影响的龚自珍、魏源等人,看重西汉的今文经学,顺应了经学复古的变化趋向。

“今文经学”的学术性格,主要表现在特别关注现实社会,凭借圣人和经典的权威,阐发关于现实的思想观点和意绪情感。《春秋》公羊学所阐发的宣扬救敝改制的“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的社会政治理论,构成了此种经学形态的义理核心。因此,它又被约略地称为“公羊学”。

庄存与(1719——1788)沉浮宦海42年,历官学政、侍讲、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他博通六经,主张“研经求实用”,认为欲使所学切实有用,必须以养其心智为要,待“旁广而中深,始能囊括群言,发其精蕴”。

其学术虽受汉学、宋学影响,但不为其所囿,认为汉学家“辨古籍真伪,为术浅且近者也",宋明学者"不审是非,杂金玉败革为一衍,而不知贵贱,其罪至于亵帝王、诬周孔而莫之或御"。

庄存与"研经求实用"的学术观念,以及观照现实的深刻用心,在其所著多书中皆有体现,而尤寓于所著《春秋正辞》中。他把握了今文经学解释经典的基本旨趣和方法,表达了对现实社会政治的忧患意识和经世主张,在复活今文经学上开其先端,为后来承袭今文经学学说者所宗。

庄存与的外孙刘逢禄(1776——1829)从师承、家法上严格区分今文、古文的界限,推崇今文,排斥古文。认为今文有师承、家法,而后起之古文凿空而说。

他推崇阐发《春秋》微言大义的汉儒董仲舒何休,以其学为圣人之学。为了树立《公羊传》的经学地位,刘逢禄撰著《左氏春秋考证》,极力排诋《左传》,认为左氏不在夫子七十二弟子之列,所以未得夫子口授微言大义,只是取所见载籍,按年月编纂史事。其初衷并非欲传《春秋》大义。

刘逢禄还潜心十余年撰成《春秋公羊释例》,在董仲舒、何休学说的基础上,继续阐发“大一统”、“通三统”、“张三世”之说,指出《春秋》三世渐化之义与春秋时代礼崩乐怀日甚一日事实之间的背反关系,即“鲁愈微而《春秋》之化益广,世愈乱而《春秋》之文益治。"

刘逢禄似乎对外敌强临、中国社会日趋衰败的现实有所计虑,在阐发《春秋》微言大义时指出,“《春秋》欲蛮夷,先正诸夏;欲正诸夏,先正京师;欲正士庶,先正大夫;欲正大夫,先正诸侯;欲正诸侯,先正天子京师”。希望统治者心系安危,自我振作,以维护统治秩序。

如果说常州今文经学只是把对于现实的关怀委曲地表达于经学的研究之中,那么,到了龚自珍、魏源那里,则径直以“经术”为“政术”,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已成为他们批判社会政治弊端、倡导变法改制的思想武器了。

龚自珍自嘉庆二十四年(1819)从刘逢禄学《春秋》公羊学,阐发今文经学的微言大义。他以刘逢禄继承者自任,认同孔子素王之说及今文经学义旨,排击《左传》、《周礼》等古文经典,但又倘徉于东西南北之学,不愿为经师,没有重要的今文经学研究著作,而且不拘于今文经学的“家法”,提倡“六经皆史”的观点,兼采今文、古文说。

尽管如此,龚自珍扩大了今文经学的影响,常常引《公羊》之义理以讥切时政。他看到了现实的深刻危机,凭借《春秋》公羊学“三世”说,将现实社会诊断为悲风骤至的衰世,呼吁统治者正视危局,通过变法改制以挽救风雨飘摇的统治。

魏源对于宋学、汉学皆有不满,指斥宋学空疏无用,以其“上不足制国用,外不足靖疆围,下不足苏民困"。他认为汉学考据,博于名物,详于掌故,但不能统其大义,不明先王经世之志。

他自嘉庆二十五年(1820)从刘逢禄学《春秋》公羊学后,治经一本今文家法,并称道今文经学才是“真汉学”。魏源的今文经学著作包括《诗古微》、《书古微》、《董子春秋发微》等。这些著作进一步阐发了今文经的微言大义,张大了今文经学的旗帜,使今文经学从解经旨趣、方法到经学统绪、学风,以统整的形态呈现于学界。

魏源同龚自珍相类,虽通明今文经学的旨趣和方法,肯定其师承、家法,但没有严格的学派门户意识,只把能否经世致用作为判定学术优劣的标准,于宋学、汉学皆有所兼采。而且关注现实,以今文义理为思想工具,强调历史的演进、变化,倡导变法改制,将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学风结合起来。这对扩大今文经学的社会影响而言,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所难以企及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交子简史:3分钟带你读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交子至今未有实物,这是“北宋人物仓库图印钞铜版”的拓片) 众所周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比西方国家早了600多年。作为宋代盛极一时的货币,交子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大杰出发明,它的发明大大便利了地区性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在被政府垄断以后,交子这种

  • 1872年广西清朝僵尸袭人事件是怎么回事?有人恶意炒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广西清朝僵尸案,广西僵尸历史记载,清朝广西僵尸杀人案例

    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肯定是有人恶意炒作。僵尸就是人死之后,尸体却忽然站立行走。僵尸的忽然行走给人感觉是某一种神秘力量作用,所以一般面貌狰狞,极度嗜血,不停地袭击活人。我们知道,广西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除了壮族之后,还有瑶族、彝族、苗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由于少数民族之多,使得古代广西一些少数民族聚集

  • 乾隆八年夏天出现极度高温,因此而死者上万,清高宗为此下诏罪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浮山县志》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青城县志》载:“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东华续录》中亦载:“六月丙辰京师威暑。”《续天津县志》中,也记载过这样一段话:“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

  •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有什么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对各个儿子的评价,康熙私访第二部30集,为什么康熙不原谅容妃

    一提到康熙晚年的历史,九子夺嫡就一直是绕不开的话题,参与夺嫡的九位阿哥可谓都是人中龙凤,为了夺嫡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政治斗争,虽然没有发生流血事件,没有兵戎相见,但是结局却惨烈无比,比之唐朝惨烈的玄武门之变也毫不逊色。在清朝,不管你是储君也好,还是皇子也罢,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从六岁开始,这些

  • 有很多人说清朝时期中国的GDP世界第一,有数据能证明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与现代中国谁的gdp高,康熙时清朝gdp,天津一季度gdp

    所谓“清朝的GDP居于世界第一”,其实是前几年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谣言。作为历史学者,自然对这种言论嗤之以鼻,因为那不是事实。关于清朝GDP的问题,目前唯有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经济千年史》曾经估算过。1840年,世界人口约12亿,清朝则超过4.1亿,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那时候,

  • 慈禧凭啥能生下咸丰唯一的儿子?除美貌之外,她还有3个独门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得到咸丰的手段,慈禧给咸丰生几个孩子,慈禧临终托付咸丰

    虽说“老太婆”不是什么好人,但这家伙可是当时大清王朝的一把手,当朝皇帝都得听她的话,自古以来都流传着一句话“后宫不得干政”,结果慈禧老太婆狠狠地将这句话踩在脚下。又给我们上演了一幕“女子把持朝政”的把戏,起初慈禧只是咸丰帝诺大后宫中的一员,当时慈禧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咸丰帝压根都不多看她一眼,后来慈

  • 《红楼梦》里贾元春的泪与薛宝钗的青云告诉我们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贾元春是贾府里的传奇女子,她是大年初一生的,初一是娘娘的命,而贾府的大小姐,身份贵重,她是嫡出,亲舅舅可是王子腾,探春口中的九省检点,而王夫人是王家的二小姐。祖父是荣国公。贾元春是贾母亲自教养长大的,仪范自然无可挑剔。1、贾元春的眼泪贾大小姐是个传奇,是贾府最贵重的棋子,送进了宫里,先是女吏,几年无

  • 他见慈禧不用下跪,格局远超胡雪岩,而他的商业帝国却是从娶了老板女儿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胡雪岩十二个老婆简介,慈禧最感激的三个男人是,胡雪岩24字口诀

    说到我国国产的葡萄酒,那么很多人都想到了“张裕葡萄酒”。这一酿酒公司其实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他的创办早在晚清时期,而他的创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实业救国第一人,格局比胡雪岩高无数倍的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张弼士原名张振勋,字弼士,在他闯南洋期间人们都叫他张弼士。张弼士的老家是广东闾里,但是家乡遭遇饥荒

  • 清朝“郡王”和“亲王”仅一字之差,待遇、地位相差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最早的亲王、郡王制度可以追溯到西晋时期,中间不断改善,直到明朝才完善起来,一般只有皇帝的直系血脉才能被奉为亲王,旁系血脉被奉为郡王。这份爵位制度又在清朝得以改善,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尤其是亲王和郡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相差只有一级,但其中的地位和待遇却是相差甚远。01 待遇在清朝立国之时,他们看到了明

  • 康熙王朝:明珠位高权重,为何太监给他打招呼,就送500两银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王朝大臣简介,康熙王朝四大首辅大臣,康熙王朝明珠怎么上位的

    在《康熙王朝》中,明珠绝对是个智者,他从不出名的考生一路升到上书房首辅大臣,可以说是位极人臣。明珠升迁如此之快,到底有什么秘诀呢?我可以总结为他善于积攒人脉。明珠让我想到一个人,他叫杜月笙。杜月笙曾经说过一句话,别人存钱我存人脉,而明珠就是那么做的。明珠和伍次友的相识。明珠是满人,家里很富裕,他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