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给功臣讲了两个故事,功臣大叫不好,立即回京师请罪

朱元璋给功臣讲了两个故事,功臣大叫不好,立即回京师请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992 更新时间:2024/2/10 7:34:29

因为朱元璋字国瑞,为了避讳“国”字,朱元璋称帝后,冯国胜改名为为冯胜。冯胜虽然和徐达、常遇春齐名,但冯胜的历史形象并不完美,有一次,冯胜立了大功,朱元璋给冯胜写了一封信,一顿猛夸,冯胜看完信后,大叫不好,立即回京请罪。

冯胜是定远人,他从小跟着哥哥学文习武,熟读兵书,后来跟着哥哥投奔朱元璋。4年后,哥哥冯国用战死,冯胜继承哥哥的军职,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明史》称冯胜是“立功最多”的明朝将领。因此,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了六位公爵,冯胜就是其中之一,被封为宋国公。他已故的哥哥冯国用被追封为郢国公。

冯胜的战绩十分辉煌,在龙湾之战中大败陈友谅,在鄱阳湖之战中火烧汉军战船。在平江之战中打败张士诚,功劳仅次于常遇春。开国之后,冯胜先随徐达征讨蒙古,后来又独自领兵两次北伐蒙古。

冯胜虽然勇猛,但却屡次犯错,冯胜性格贪婪,不仅贪钱,还贪功。例如在攻打张士诚时,因为冒进被朱元璋打了军棍。在征讨王保保时,因为贪功被徐达弹劾。冯胜还曾因为贪财被朱元璋写信警告。

洪武五年,朱元璋以冯胜为主帅、傅友德为副将,带领10万大军发兵兰州。这一仗,冯胜立下大功。不仅击败了北元太尉朵儿只巴,还俘虏了近2万敌军,牛马十余万匹,金银辎重不计其数。捷报传到南京,朱元璋表面非常高兴 ,特地谕旨表扬,承诺回京后再做封赏。但让冯胜没想到的是,朱元璋一方面用圣旨公开夸赞将士们,另一方面却给冯胜写了一封密信,信里把冯胜一顿猛夸,还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汉光武帝刘秀在创业时期,率大军路过颍阳,有一个叫祭遵的儒将前来投奔,刘秀十分欣赏祭遵,祭遵后来为刘秀平定渔阳、讨伐陇蜀,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被封为颍阳侯。祭遵虽然贵为公侯,但十分简朴,从不贪污钱财,留下一世美名。

第二个故事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创业时期,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曹彬,此人南征北战,为北宋立下不世之功,先后辅佐太祖、太宗、真宗三代皇帝,死后被封济阳郡王。曹彬在平定江南时,偷偷运回家几口大箱子,有人举报曹彬贪污,赵匡胤下令彻查,最后发现曹彬的箱子里没有金银财帛,而是装满了书。曹彬说:“我不爱钱财,唯独怕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想运一些书回家读读。”

朱元璋为何要给冯胜讲这两个故事呢?因为明朝初年,朱元璋的情报系统非常健全,他听闻冯胜在战功中漏报了许多金银和牛马,想占为己有。朱元璋明知冯胜贪污,又不愿让冯胜颜面尽失,因此写了这封信来敲打冯胜。

冯胜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看完朱元璋的信后,大叫不好,连忙让傅友德代替自己驻守兰州,他星夜兼程赶往南京,亲自向朱元璋谢罪,承认自己贪污。朱元璋为了顾全冯胜的颜面,没有将此事公之于众,只是在封赏众将时,唯独没有封赏主帅冯胜。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云:

冬十一月壬申,命赏甘肃京卫军士。时冯胜以匿所获马骡牛羊,不赏。上曰:“祭遵为将,忧国奉公;曹彬平江南,所载惟图书。汝当法古人,省躬以补过。”(冯)胜扣头谢。

笔者认为,朱元璋在处理冯胜贪污之事上,极其高明,在圣旨上公开褒奖,却又私下写信敲打,一直没有明言冯胜贪污,意在让冯胜知错能改。这样做即保全了冯胜的面子,又收拢了人心。有人说朱元璋从未善待功臣,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晚年的朱元璋,因为朱标去世,的确存在滥杀功臣的一面,但从朱元璋早期的行径来看,他也是难得的君王。

更多文章

  • 元朝末代皇帝:我的亲爹,怕不是宋朝的末代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㬎渐渐长大,忽必烈慢慢开始不放心了,赵㬎很机灵,马上上疏,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藏区支援文化建设,忽必烈同意了,赵㬎来到了藏区,含恨当了喇嘛,整天念经,饶是他比较聪明,多年后,居然混到了一个大寺庙的主持。在熬死了至少6个元朝皇帝后,1323年,赵㬎被元英宗赐死,他死的很值了,有生之年,他居然看到了元朝

  • 为什么东汉能够统一中国,东晋、南宋、南明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东晋区别,东汉末年为什么难以统一,东汉为什么没统一

    东汉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王莽篡位后,天下大乱,就相当于把原来统一的政权打破,重新建立一个政权,而这个新政权,基本还会是刘氏宗亲,因为,西汉初年刘邦实行的就是“郡县并行”的地方政策,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一同存在的政体,而分封的主体都是刘姓宗亲,刘邦也曾指白马而起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汉光武帝刘

  • 朱元璋出巡,马皇后的“身体缺陷”被暴露,诞生一个著名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虽说朱元璋出身穷苦,但马氏也并不是“大家闺秀”,因为在她出生没多久,她的母亲就去世了,父亲虽然是个地主员外,但因为失手杀人,远逃他乡,父女俩相依为命。马氏到了缠足的年龄,痛苦不已,父亲出于对她的怜爱,不忍这个唯一的亲人受这等苦楚,于是决定任由她发展,不再为她缠足,所以马氏就是出了名的“大脚”姑娘。从

  • 我们自称为汉人汉族,为什么很多人却不喜欢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汉对中国的影响如此的深远,为何大家都不喜欢大汉的创世人刘邦呢?我想这和刘邦的品性有关吧,刘邦这个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做事不靠谱,经常耍流氓而被世人诟病。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他在没结婚之前,就有了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是他和自己的情妇生的。这样的人,把人家肚子弄大了,也没给人家

  • 朱元璋迎战陈友谅,刘伯温定下妙计,李善长:啥意思?我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哪一年,李善长和刘伯温谁厉害,刘伯温和李善长关系好吗

    元朝灭、明朝立,朱元璋和刘邦都是“泥腿子”出身,朱元璋的思路和刘邦也完全一致,封文臣李善长为明朝第一公爵,居百官之首,徐达等功勋战将,位列其后。而被称为朱元璋的“智囊”的刘伯温,却连侯爵也没封上,只封了个伯爵,和李善长的待遇相差甚远。以至于,民间一致有争论,大明朝的第一文臣,明明是刘伯温,为何朱元璋

  • 朱元璋为什么能打败元军的无敌铁骑?他对侄子的一句话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导致了大规模的人民反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农民起义给了元帝国致命打击,但此时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却依然忙于内战,丝毫没有意识到大厦将倾。在元末大乱时局下,朱元璋横空出世,从两淮一带的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战胜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统一了江南一带,

  • 看了3遍红楼梦才发现,甄士隐出家早有定数,一个小举动暗示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甄士隐带着小英莲也就是后来的香菱去市集,恰巧碰到了大家在向老佛爷的钵碗中投钱祈福,英莲爱玩也慌忙去投,投最后一次才投中,解下来甄士隐有一个小举动,不仔细深思这个举动还真以为这是个寻常动作,但是其实大有门道和寓意。这个举动是什么呢?就是他把一块银子放在了老佛爷的衣角处,佛家讲究化缘,能化来的都是缘,别

  • 朱元璋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朱元璋紧急救援小明王的当口,又发生了一件使他震惊的事:驻守诸全的谢再兴投降了张士诚。他本是淮西旧人,曾派手下到杭州贩卖违禁品,被朱元璋杀了。谢再兴则被召还,由李梦庚代替他。后来朱元璋考虑谢再兴是旧人,于是让侄子朱文正娶了他的长女,徐达娶了幼女。还让他回到诸全,但只能当李梦庚的副将。谢再兴顿生怨恨,

  • 清朝中后期今文经学的复兴,以及学术代表人物及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后期,一方面是"盛世"的喧嚣不已,一方面则是社会危机潜滋暗长。此种局面,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探究盛衰之理,谋求救弊改制以“持盈保泰”的观念,渐渐跃动于他们的思想中。然而政治思想文化的专制氛围,又使得初萌的经世思想,常常包裹在学术研究的话语之中。从学术内在逻辑上看,作为学术主流的乾嘉考据学,

  • 宋代交子简史:3分钟带你读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交子至今未有实物,这是“北宋人物仓库图印钞铜版”的拓片) 众所周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比西方国家早了600多年。作为宋代盛极一时的货币,交子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大杰出发明,它的发明大大便利了地区性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在被政府垄断以后,交子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