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国有危难,他总是在第一时间举手站出来力挽狂澜。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智退吐蕃、单骑退回纥……这样一位有勇有谋、战功赫赫的大功臣,是怎么样做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最终以80多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的呢?
要知道历代帝王对功臣大多是持重用但多疑的态度, 尤其对手握实权的大臣将帅更是如此。 千百年间,多少名臣名将都曾权倾一时,但最终却落得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郭子仪的超长待机,皆得益于他“谨小慎微”的为人艺术。
药王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说过经典名句“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讳于远。”,意思是:谨小慎微注意细节才能成大事,不会铸成大错;严于律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才不会在以后追悔莫及。
有一次,御使中丞卢杞想要上门拜访郭子仪,郭子仪一听,立马神色紧张起来,他先是让家中的妻妾和下人统统回避,然后又撤下了名贵的家具,又关上房门严阵以待。这可把一大家子人搞懵圈了,要知道堂堂郭府,平日总是门户大开,任人出入,不闻不问,要不是门上挂着的牌匾,许多老百姓都要到此处来个一日游,那为何今日卢杞要来,就完全换了种招待风格呢?郭夫人悄悄问丈夫:“夫君,你莫不是有把柄在人手里?为何今日如此反常。卢杞不过是御使中丞,和你的官阶相差甚远,何须如此?”郭子仪无奈道:“平日我大开府门,为的就是堂堂正正,不让流言横生,而今日我关闭府门,是因为卢杞此人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心胸狭隘险恶,他来访时若让旁人看见笑出声来,那此人掌权之后,我郭氏堪忧。”
不知道郭子仪是否开了天眼,后来果真如他预想一般,卢杞当上了宰相,并把得罪过他的人一一秋后算账,唯独没有动自己。
《淮南子·人间训》中也曾说:“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就是要用谨慎的态度对待细小的问题,以防造成较大的灾祸或损失。郭子仪正是在“微小”中发现“大事”,并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才能历经数朝而不倒,最后以80多岁的高龄寿终正寝,给自己超长待机的官场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郭老的“谨小慎微”的为人艺术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慎言”、“慎行”、“慎微”,与其高谈阔论、行无章法、逞一时之快,不如静心独处、多看多听多思、不乱于心,使自我迈上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层次,方能抓住更多机遇与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