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丢失荆州后,“光复大汉”之梦想犹如天上璀璨之星,可望却不可及。
小说《三国演义》一经问世,多有惋惜关羽丢失荆州的读者,在惋惜之余又多批评关羽麻痹大意、刚愎自用,以致痛失荆州。
不仅自己的一世英名,沦为吕蒙的垫脚石,更葬送了大哥刘备的统一霸业。
那如果能回到建安十七年至建安二十四年,在这七年里,刘备的麾下是否有比关羽更适合镇守荆州的将帅?
谈及这个话题前,先来简单分析一下荆州的地理特殊性与关羽失利的根本原因。
三国时期的荆州是一个非常宽广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全境,河南南部以及广西、贵州等部分地域。
因荆州处在长江中上游,掌控着长江水运,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将荆州当成后勤基地和阻挡东吴的缓冲带。
蜀汉坐拥荆州,就可以靠水路运送物资以及人力到汉中,避开蜀道难问题,还可以从侧面牵制中原兵力支援关中。
《三国志·诸葛亮传》:“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既然荆州如此重要,那曹操与孙权也同样对其虎视眈眈。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亲统大军威逼荆襄,刘琮不战而降,迫使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联手抗曹。
赤壁大战后,三家分荆,曹操派曹仁等与周瑜、刘备反复争夺南郡,后被迫退守汉北樊城一线,与关羽形成对峙之势。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亲率五万大军下公安,令关羽进驻益阳,与鲁肃、吕蒙对峙。
公元221-222年,刘备发起夷陵之战,试图夺回荆州,结果兵败人亡。
此后,东吴和曹魏、西晋在荆州的争夺也从未停息,直至最后西晋大将王濬一举夺取荆州,顺流而下攻克建康,才结束了各方政权对荆州的争夺。
荆州向来是“易攻难守”,关羽独自镇守这个兵家之地长达七年,不敢说冠绝天下,起码也能证明他能征善战。
但结果是,关羽率残部退向房陵、上庸途中(今湖北远安沙坪镇回马坡一带),被先期埋伏在此的东吴军队包围,刘封见死不救,麋芳主动投降,以致关氏父子身首异处。
可见,关羽向来妄自尊大,不善处理内部矛盾和化解内部冲突,乃关羽最终一败涂地的主观因素。
《关羽传》:“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既然荆州地理位置如此特殊且重要,关羽则是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最终才折戟沉沙,那么刘备只需派遣一位善于左右逢源,且拥有一定军事指挥能力的将军取代关羽,似乎就能牢牢守住荆州。
这个人可以是谁呢?
从当时的五虎上将来看,不算关羽,余下只剩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张飞与赵云、马超可以被排除在外,因为这三位猛将都是北方人。荆州之地多江河湖海,指挥者需熟稔水战精要。
由于先天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北方将军不善水战。关羽曾率一支水军到江陵去,后来和刘备在夏口相会,关羽一到荆州就能带水军,可见其确有本领。
黄忠,武力值尚可,而且拥有丰富的守城经验,但是黄忠年龄太大,何况还是一个降将,没有多大威望,派他镇守荆州会充满不确定因素。
既然五虎将都被pass,那还有魏延、孟达等人,他们是否能取代关羽镇守荆州?
魏延没有完全得到刘备信任,且与黄忠一样,威望不够;孟达同样如此。
至于让诸葛亮亲自镇守荆州,更是天方夜谭。关羽兵败被杀,蜀汉尚能维持,诸葛亮一旦出问题,国破家亡就是下场。
说来说去,似乎没有人能够取代关羽了? 依个人之见,刘封更适合镇守荆州。
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封为罗侯冠氏之子,本名寇封,是长沙刘氏的外甥,与南郡太守麋芳沾亲带故。
从这点上看,刘封属于川湘老牌地方势力的人,镇守荆州占有得天独厚的人缘优势。
更重要的一点,历史上的刘封长期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及周边区域,(刘封当时镇守上庸郡),有着丰富守城经验。
既然关羽是因为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最后导致众叛亲离才丢的荆州。那么让刘封这个“本地人”守荆州,似乎最为合适。
当然,荆州如此重要,刘备与诸葛亮必不放心让刘封一人独挑大梁。昭烈帝完全可以让魏延、马良(马谡的兄长,历史上与关羽共同镇守荆州)随刘封共同前往荆州。
延为武将,良为参军,二人共同佐助刘封,加之孟达,一个“荆州守备司令部”的框架就搭起来了。
若不放心魏延,廖化则取而代之。说穿了,就是沿用关羽镇守荆州的班子,只是把主帅换成刘封,多方拉拢东吴,轻易不主动出击。
如此一来,不敢说刘封一定能守住荆州,但至少应该不会存在如同关羽那样众叛亲离的窘境。
毕竟荆州靠守是守不住的,守荆州不能完全靠军事守。四战之地想要守住,从来都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只要有一个各方都能接受之人镇守就行了。
关羽“刚而自矜,以短取败”,刘封起码能落个人缘好,不会像关羽那样得不到支持。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假设为前提,或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蜀汉守住荆州,继而光复汉室,也未尝不可吧。
参考文献:
[1]林榕杰.关羽荆州之战新析[J].军事历史研究,2009(04):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