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时期词是如何发展的?为何会达到巅峰?

宋朝时期词是如何发展的?为何会达到巅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3 更新时间:2024/2/19 23:05:51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元朝的朝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诗和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双绝”,相比较而言,词因为诞生之初是起于市井曲调,创作风格更通俗,更受底层人民的欢迎。

词的巅峰期在宋朝,宋词和唐诗并列,而宋词的广泛传播,以及创作风格、内容、题材等逐渐变得符合百姓阶层的口味,离不开宋词大家“柳三变柳永的努力。

不过,柳永变得更专注词的创作,是不得已而为之,宋朝读书人的人生最大抱负,其实是希望能科举高中,进而为官造福一方,青史留名。

但柳永在50岁之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从未考中。

由此,对中举出仕慢慢绝望的柳永,只得沉溺于勾栏、娼馆、酒楼之间,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当然,也是为了生活。

柳永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词的创作,开创了宋词中的“俚俗词派”,将宋词口语化、通俗化,使得宋词成为连大多数百姓都能懂的文化形式。

柳永的“俚俗词派”,最初是被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排斥的,而且,连皇帝也厌恶他写的词。

这是因为,柳永在写这类词时,用了大量的艳俗语句,虽然更符合当时的市民阶层的口味和喜好,特别脍炙人口,却被曲高和寡的士大夫们所不容。

在柳永之前,宋朝文人写的词,还都是比较高雅的,即使传播出去,也需要有相当的文化根底,才能看得懂、听得懂。

这就好比今天相声界的高雅和俗气之争。

不过,人民群众的传播力量,显然大过曲高和寡。

加上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提供的有利条件,也帮助了柳永的“俗词”的传播。

柳永生于宋太宗年间,到他21岁时,北宋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两国之间再无刀兵之忧,世界一下变得和平起来,这是自唐末以来,难得的和平时期。

和平时期的社会发展欣欣向荣,催生了老百姓对于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这也是北宋成为历史上在文化方面建树最大的朝代的原因之一。

因此,柳永的创作高峰期,正好遇上极好的大环境,即使他写的某些词,挤不上士大夫的饭桌,也有足够的中、低层市场来容纳。

最重要的是,当发泄完了“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闹骚后,柳永的词开始慢慢抒情。

抒情的词,被老百姓高度接受,特别是青年人的接受程度最高。

想想我们的当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社会青年、学生们,对港台抒情歌曲的欢迎度,就能知道,抒情绝对是一柄大杀器。

而且,在北宋中期,远离战争的环境下,生活如此美好,抒情的词慢慢在士大夫阶层中,也比慷慨激昂的词更有市场。

柳永的词,或许艳俗,或许不高雅,但正契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莫闲愁。共绿蚁、红粉相尤。”等等抒情词句,刚好让“澶渊之盟”后闲着没事干的宋朝人的小心思被触动。

有了抒情的衬托,柳永的词才能被广泛传播和接受,这一点就足够他享用了。

至于他对“慢词”的创作、推广,对词的曲调、词牌等的贡献,那是文学大家们去欣赏鉴定的,跟老百姓的欣赏能力无关。

当时的宋朝市井百姓要的词,就是通俗易懂,符合心境,符合心理幻想,这些,在柳永的词里,全都有。

实际上,柳永写的词,正好是让词回归到本性,词这种艺术形式在被创作出来之初,本就是流行于民间的市井曲调。

初唐时,当时的文化人还看不起词,中唐时,部分文人开始把词这种艺术和创作形式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但采用的语句都是比较高大上的。

至宋初时,依旧是如此,如南唐后主李煜,他写的词就比柳永写得更好,但显然,“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境,不会有几个市井百姓能理解。

是柳永的词让上到士大夫,下到市井百姓,都开拓了新的视野。

总的来说,柳永的词能广受市井百姓的欢迎,能成为许多宋代文人效仿的榜样,能广泛传播,所依靠的,首先是和平的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其次是风格上抒情。

就好像清朝文人宋翔凤在其所著写的《乐府余论》中,评论宋朝“慢词”(柳永写的词,绝大多都是慢词)的兴盛时,对其兴盛的主因,就是写的“中原息兵,汴京繁庶,歌台舞戏,竞赌新声。”

和平、富裕的环境,才能容纳柳永的抒情词。

有了这个前提,进而才是“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妓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在柳永创作的基础上,然后“(苏)东坡、(秦)少游、山谷(黄庭坚)辈相继有作,慢词遂盛。”

如果柳永是生活在南宋,他的抒情词,大概市场容纳度要小得多,南宋适合陆游、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苍凉、豪迈派。

柳永50岁时,因宋仁宗为安抚那些大龄屡不中科举的读书人,刻意放宽科考尺度,终于得中进士,成为一名大宋官员。

但他的年龄,已经注定使得他无法在官场上走得太远,为官十六、七年,到退休时,不过是个屯田员外郎(品级大概在五品到六品之间)。

他的才华,也早在盛年时,全献给了词。

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词从高雅变得通俗,让词从文化人的曲高和寡中,走向了民间,更多人的喜爱,才促进了更多读书人去写词,宋词的巅峰,由他开启。

标签: 达到发展巅峰

更多文章

  • 隋朝是个怎样的朝代?它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怎样,朝代,特殊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朝虽然仅仅只存在了37年,但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隋朝这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要想明白隋朝的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得简单回顾一下隋朝的历史。公元

  • 司马师一生换了三个妻子,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妻子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是司马氏家族。在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的过程中,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对西晋的建立可谓“居功至伟”。因此司马炎登基之后,追尊伯父司马师为晋世宗景皇帝。不过与政治成就相比,司马师的家庭生活却是问题提多多,既比不上父母司马懿与张春华,更比不上弟弟司马昭与

  • 宋朝时期为何会出现粮食产量剧增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现象,时期

    宋朝 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发生在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

  • 董卓依靠强兵强势入主洛阳后,他如何开启残暴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洛阳,依靠,开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势力在“角斗”中同归于尽,地方割据势力董卓依靠强兵强势入主洛阳,开启了他

  • 虞卿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虞卿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宰相,在长平之战时劝赵王合纵,战后反对赵孝成王割地予秦,还曾放弃相位主动救助魏齐。那虞卿是如何游说赵孝成王与救助魏齐的呢一,力劝赵王虞卿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说客,曾经多次游说

  • 历史上真实的萧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真实,究竟,怎样

    萧绰,小字燕燕,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辽国的萧太后,那可是辽国历史上十分传奇的女性,影视剧中萧太后的形象都是十分强悍的,影视剧大多数是为了夸大形象,所以并不能太当真,这样使得对于历史上

  • 萧太后是如何成功掌权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功,太后,真相

    萧太后,辽朝皇后,政治家,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萧绰是契丹贵族出身,她的父亲萧思温是开国皇后述律平的族侄,生母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因此萧绰出身高贵。萧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从小就表现不俗。她聪明伶俐,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反而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萧思温没有儿

  • 智氏的策略:朋友是用来出卖的,韩式、魏氏就是垫脚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智氏在伐郑之后,权力越发的强悍,一家独大,其他的卿大夫只能看智氏的脸色行事,智氏也就看到了代替晋国的希望,当然智氏的家臣们也看到了开国功臣的美好前景,一个个纷纷献计献策,力图帮助自己的主家获得更大的权利,自己也能有个好的前程。智氏谋臣絺疵就向智瑶建议:以越国强盛为借口,借用其

  • 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与《山海经》记载吻合,世人震惊之余开始正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些每个中国人都比较熟知的启蒙故事,均出自《山海经》。由于《山海经》记载的故事过于荒诞、离奇,千百年来人们只把它当作一本神话书来读。很多学者对山海经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即使才华横溢的史学家司马迁看了山海经后,也说道:“此书,荒远滑稽,不可作历史参考之物”

  •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疆域如此小,到底凭什么能够扬名内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单论国土大小,魏国的疆域实在算不上多大,比不上其他所有战国七雄,甚至连一些“小国家”都不如。1.魏国的艰难前进之路[var1]其实早在战国初期,魏国曾经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只是它有点短暂。之后的魏国由于各种原因,国土面积收缩严重,特别是周围的秦国、赵国崛起之后。战国中后期,纵横学说逐渐盛行,那些“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