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为何灭亡?真正原因是什么?

隋朝为何灭亡?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668 更新时间:2024/1/19 12:05:45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认为,隋朝的灭亡跟当时的科举制和“打击门阀”等政策的问题,其实并不全是。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杨广给自己定下了“尚秦汉之规模”的人生目标。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想要学习秦始皇和汉武帝,实现中原朝大一统的局面。其实真正的杨广并不是荒淫无度的,而灭国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杨广太过于心急,劳民伤财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才会百姓们心生出了反抗的怒意。

隋朝的科举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并没有真正打击到门阀。因为杨广在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隋朝实行科举制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对于当时那些已经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而言,这个新兴的科举制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动了他们的蛋糕,却暂时还没有到砍断他们存在根基的地步。

我们理解的科举制度,是给平民百姓一个加官晋爵的机会,是古代社会最为公平的考试制度。但是隋朝的科举制度并不是如此,隋朝的科举制度的门槛非常的高,在隋朝必须要有五品官员及以上的推荐才可以参加。所以,隋朝的科举制,和后来彻底完善的科举制,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

这一点是在《随书》当中有所记载的。也就是说,隋朝的科举制度并在根本上损害到达官显贵们的利益。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也多是官员们的亲戚故旧。所以这项制度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那些世家大族。

那么,隋朝到底有没有寒门出身的官员呢?答案是有,但是很少。比如像隋朝的六部尚书,内史令等重要职位,大多都是贵族世家出身,朝廷内部寒门官员,也就只有官员总数的5%左右。

由此可见,在隋朝的朝廷重要官员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世家贵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杨广打击世家贵族,世家贵族是反水之根本的这一说法。而李渊太原起兵造反的人员当中,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一些贵族或者关陇集团的人士。

跟随李渊起兵造反的人当中,更多的是山西本地的贵族后裔,或者山西本地的关陇贵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大部分人基本都是本土本地的人。

所以说李渊的起兵造反,并不是因为压迫或者是其他有损到自己利益的一些原因。单纯的就是一次地方掌权者想要谋权篡位,起兵造反的故事。而当时还恰好赶上了隋朝内部也确实是有一些问题。

隋朝的覆灭,跟杨广三征高丽、修造大运河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期,辽东半岛地势偏远的关系,辽东半岛的归属权一直不在中原王朝的手里。而随着高句丽日益发展壮大,不仅是发展壮大,更是稳扎稳打,根深蒂固。高句丽的城市,几乎都很难让其他国家的军队,一举拿下。

而且高丽具有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难将高丽人民汉化。如果一直放任高丽国家的日益壮大,威胁中原内地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至于大运河的修建,虽然对后世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在当时,确实给隋朝百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杨广曾经立下“尚秦汉之规模”的野心,所以无论是从国家方面来看,还是从杨广的雄心壮志来说,修建运河、远征高句丽,都是杨广势在必行的事情。

单单只是从攻打高丽这一战役之中来看。第一次隋朝出兵,因为杨广个人的指挥失误,隋朝几乎全军覆没。杨广当时大约派出了350,000名士兵,损失惨重,大败而归。紧接着杨广马上重新整顿兵马,剑指高丽重新出发。但是就在这场战争快结束的时候,隋朝发生了杨玄感之乱,无奈只能前功尽弃班师回朝。

在杨广第三次征讨高丽的时候,高丽因为前两次大战,导致士兵将士不足。最后无奈,只能投降。但是在此次战役之中,大量的人口消耗不仅仅只是高丽还有隋朝。人口基数的骤减,使得老百姓们怒火中烧。战争大多数需要的都是男人,大量的男性人口的损失,致使百姓们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很多百姓认为日子已经过不下去了。被逼无奈,只能纷纷造反。

所以,隋朝虽然赢得了与高丽之间的胜利。但是同时也输掉了百姓的民心。由此可见,隋朝灭亡的根本其实就是皇帝大兴木土,开凿运河,三征高丽,又下江南等做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儿。但是又没有给百姓们恢复的时间。

虽然一统天下跟兴修水利等事情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操之过急,不给百姓们喘息的时机,接二连三的只是急于求成,那么结果往往会被其反噬。

标签: 灭亡真正原因

更多文章

  • 隋朝之前的帝王为什么不用科举制来打击士族门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科举制,帝王,打击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隋文帝以前的帝王为什么无法用“科举”来打击士族门阀

  • 汉章帝开启任用外戚先河后,对东汉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外戚,任用,开启

    《后汉书·卷二十三》记载:“宪字伯度。父勋被诛,宪少孤。建初二年,女弟立为皇后,拜宪为郎,稍迁侍中、虎贲中郎将;弟笃,为黄门侍郎。兄弟亲幸,并侍宫省,赏赐累积,宠贵日盛,自王、主及阴、马诸家,莫不畏惮。”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汉章帝开启任用外戚先河之后,对东汉造成了什么影响?自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就

  • 宋朝时期词是如何发展的?为何会达到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达到,发展,巅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诗和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双绝”,相比较而言,词因为诞生之初是起于市井曲调,创作风格更通俗,更受底层人民的欢迎。词的巅峰期在宋朝,宋词和唐诗并列,而宋词的广泛传播,以及创作风格、内容、题材等逐渐变得符合百

  • 隋朝是个怎样的朝代?它有何特殊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怎样,朝代,特殊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朝虽然仅仅只存在了37年,但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隋朝这短短三十多年的历史,却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要想明白隋朝的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得简单回顾一下隋朝的历史。公元

  • 司马师一生换了三个妻子,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妻子

    众所周知,三国时代最后的胜利者是司马氏家族。在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的过程中,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对西晋的建立可谓“居功至伟”。因此司马炎登基之后,追尊伯父司马师为晋世宗景皇帝。不过与政治成就相比,司马师的家庭生活却是问题提多多,既比不上父母司马懿与张春华,更比不上弟弟司马昭与

  • 宋朝时期为何会出现粮食产量剧增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现象,时期

    宋朝 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发生在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

  • 董卓依靠强兵强势入主洛阳后,他如何开启残暴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洛阳,依靠,开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董卓究竟有多么残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势力在“角斗”中同归于尽,地方割据势力董卓依靠强兵强势入主洛阳,开启了他

  • 虞卿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虞卿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宰相,在长平之战时劝赵王合纵,战后反对赵孝成王割地予秦,还曾放弃相位主动救助魏齐。那虞卿是如何游说赵孝成王与救助魏齐的呢一,力劝赵王虞卿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说客,曾经多次游说

  • 历史上真实的萧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真实,究竟,怎样

    萧绰,小字燕燕,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辽国的萧太后,那可是辽国历史上十分传奇的女性,影视剧中萧太后的形象都是十分强悍的,影视剧大多数是为了夸大形象,所以并不能太当真,这样使得对于历史上

  • 萧太后是如何成功掌权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功,太后,真相

    萧太后,辽朝皇后,政治家,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萧绰是契丹贵族出身,她的父亲萧思温是开国皇后述律平的族侄,生母是辽太宗的女儿燕国公主,因此萧绰出身高贵。萧绰虽然是个女儿身,但从小就表现不俗。她聪明伶俐,遇到困难从不退缩,反而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萧思温没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