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懿传连载:4款发型看完如懿悲剧的一生,看清朝的旗头有何讲究

如懿传连载:4款发型看完如懿悲剧的一生,看清朝的旗头有何讲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52 更新时间:2023/12/13 7:34:12

编辑丨汴京阿米

排版丨衡水老白哈哈哈

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如懿传连载

如懿前期的发型为啥总和其他妃嫔不一样?

清朝后妃的“旗头”有什么讲究?

四大爷驾崩之后,渣龙顺利即位称帝,但如懿却没有直接进宫升官,反而被太后逼着在潜邸守了三年孝期,才得以进宫成为娴妃。

如懿虽然身居妃位,但在穿衣打扮上,却从来不是妃位应有的规格,就连当时的金玉妍苏绿筠,都穿的比她贵气。这是为啥呢?

琅嬅自从坐上皇后的宝座之后,就在宫里提倡节俭,极力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后。因此后宫的妃子在吃穿用度上一律能省则省。

况且前期的如懿,所求的都是和渣龙的情谊,对于这些身外之物从不在意。

渣龙刚即位的时候百废待兴,而且雍正时期也不是“康乾盛世”最鼎盛的时候。如懿后期的打扮当然不能和前期相比啦。

如懿出宫,她的人生便迎来了新的开始。

立冬家宴上,如懿时隔数年,再次出现在了后宫众嫔妃的视线中。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嫔妃们都穿了各式吉服,佩戴了钿子头,唯独如懿和纯妃,依旧是旗头的装扮。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清朝的发型最具特色。

最开始,满族妇女的传统发式是将头发编成辫子再盘成发髻,这样的发型很适合满人这种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干净利索。

大清入关之后,,满人受到了汉人发式的影响,丰富扩展了一大堆旗头的样式,像是“两把头”、“一字头”、“钿子头”等各种造型。

颖妃刚进宫换下蒙古装之后,梳的小两把头就是标准的满族发式。剧中的“一字头”多出现在太后身上。

如懿断发后,嬛嬛去跟渣龙求情时,就是“一字头”。除此之外,如懿晋封皇贵妃的旗头,也是“一字头”哦~

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如懿必须时刻堤防琅嬅和高晞月等人的陷害。

太后一直忌惮她是乌拉那拉氏的女子,是“宜修”的人,所以并不待见她。如果不小心谨慎些,很容易被人抓大把柄。

“冷宫烧纸”事件就是坏人想借太后的手扳倒如懿,同样的事绝不能再发生。

其实不光是因为如懿的算计,还因为她本身的人设走的就是端庄沉稳的路线,自然不会在首饰上花枝招展。

但如懿当上皇后之后,却戴了更名贵的旗头!

如懿和渣龙决裂后,为啥旗头突然换了样式?

“钿子头”和“旗头”有啥区别?

立后大典可以说是全剧最大的一个分水岭。

因为在这之后,如懿的身份发生了巨大转变,她的衣服首饰钗环什么的,也都有了她的专属定制。

封后的当晚,如懿和渣龙像寻夫妻新婚那般对立而坐,过了这么多年,渣龙终于还了如懿一个盛大的“婚礼”。

当时如懿的头上,佩戴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旗头,而是后来演变而来的“钿子头”。

随着满族妇女在发式上的不断变化,旗头的样式五花八门。

钿子头就是由旗头样式中最基本的“二把头”演变而来的,是旗头的一种。

尽管满族人发明发髻的初衷是为了方便骑马,但随着清朝统治地位的稳固,发型逐渐像审美型转变。

举个例子~乾隆第二次出宫巡游时,如懿和渣龙像寻常夫妻一般骑马、逛夜市,还吃了条头糕。

那时的如懿梳的就是清朝满族女的标准发式,在宫外十分常见。

有一说一,此时的渣龙和如懿看起来就是一对走在街上散步的普通夫妻,而且渣龙对如懿也是百分百的信任和爱护。

在如懿的众多皇后造型中,钿子头几乎占了一大半。可以说如懿后期,几乎就没有戴过传统的旗头。

钿子头相对于传统旗头来说往往更加华贵,就像如懿立后时的钿子头上,满是耀眼的金饰,而第二天开大会的时候,转变成了点翠的钿子头。

点翠的制作工艺繁琐,所以是一种比金银还昂贵的首饰。这么名贵的头饰肯定不是人人都能戴的。

在后宫中,只有皇后和高位宠妃才能穿戴钿子头,就像甄嬛回宫后那样,还有封为“莞嫔”的时候。

的妃子有时会在重大宴席上,穿吉服时佩戴钿子头,比如重阳家宴、端午节拜见皇后等等。

剧中如懿立后以来的第一次传统旗头装扮是在璟兕薨逝的时候,当时边关告急再加上恒娖的事。

作为皇帝,渣龙在女儿和国事面前选择了后者,如懿独自将璟兕送走。

之后金玉妍在请安的时候顶撞皇后,一直到永璟离世,追查到卫嬿婉母亲的巫蛊之术,如懿都是传统旗头。

而如懿的最后一次钿子头则是断发。

如懿被下旨送回了宫,除了皇后的名分,如懿啥也不剩。

衣着发饰自然也没了往日皇后的尊贵和体面,再也没戴过“钿子头”。

那说了半天传统旗头,它都有哪几种样式呢?

这是旗头,这也是旗头!

从《如懿传》的角度看清朝的“旗头”都是怎么划分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小两把、一字头、钿子头外,清朝的旗头还有架子头、大拉翅,以及剧中只有如懿出现过的盘髻。

小两把是清宫剧最常见的旗头样式,没有之一。

比如《宫锁心玉》中晴川做宫女时的的旗头就是标准的小两把头。《如懿传》中颖妃的样式绝大多数都是小两把。

两把头先将所有头发束于头顶,分成两缕分别左右缠梳,之后把这两股在头顶梳成横向发髻,用发簪固定。

但起初,两把头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只是随意的盘在脑后,而且不会掺杂假发,全是真头发哦~所以她们的发型看起来总是扁扁的。

之后才开始往头顶盘,为了把头发盘的又大又饱满,还会掺入假发。

架子头诞生于清朝中期,也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时期。

在乾隆朝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尤其是首饰的工艺中,各种选用名贵材料制成的簪、钗、流苏、头花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女人爱美,为了多戴几样首饰,于是发明了架子头。

如懿进冷宫当日,惢心为她梳的发型就是架子头。

取一只发架,用头发包裹住撑在发顶,如果头发不够的话,肯定要用假发来凑啦~脑袋顶的“发包”大了,自然就能想插啥簪子就插啥喽!

永璟早夭查出是卫嬿婉生母所下的巫蛊术,这一场审问卫氏的戏份中,

如懿既不是钿子头,也没有借助发架,而是盘发髻,意思就是只用如懿自己的头发梳成的,再佩戴上了点翠之类的装饰。

如懿在剧中的妆造几乎涵盖了清朝的所有旗头类型,像是封皇贵妃之后的“一字头”,封后当晚的钿子头等等。

而有一样却是剧中从未出现的,那就是清末盛行的大拉翅。

大拉翅不需要任头发,只需以头顶的发髻为底座,上面放置旗头。

是一种内有铁架支撑,外用绒布或素缎包裹制成。正面用各式珠宝点缀,侧面则是流苏。

这是晚清时期,慈禧最钟爱的发型。

甄嬛从温泉行宫回来拜见皇后,当时她的旗头就是大拉翅,因为是晚清的样式,所以很明显是剧中拍错啦!

以上就是清朝旗头的几种分类,这么看下来《如懿传》的服化道真的很还原历史,特别是如懿本人的造型,可以说是1:1的效果了。

下期再见哦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前的外蒙古:满清的影响无处不在,官员沿用清朝顶戴花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图为外蒙古喇嘛在举行一场重要的仪式。 图为身穿传统服饰的外蒙古公主。 图为外蒙古库伦,原为蒙古喀尔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驻地,称为“敖尔告”(宫殿、宫邸的意思)。正式建城后,库伦逐渐成为漠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商业和宗教中心。 图为随水草而居的外蒙古牧民,照片中有俄国人的身影。 图为

  • 清朝灭亡前夕的场景:八旗子弟没钱穷讲究,图9如今我们还能看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重要事件年表,清朝灭亡的真实画面,清朝灭亡前一年的照片

    【八旗子弟出行照】晚清时期的八旗子弟可谓“烂到了骨子里”,丝毫不顾清朝即将灭亡。尽管没有了经济来源,但个个追求奢华生活,穷讲究,“在满清的末几十年,旗人的生活好像除了吃汉人所供给的米,与花汉人供献的银子而外,整天整年的都消磨在生活艺术中。上自王侯,下至旗兵,他们都会唱二黄、单弦、大鼓与时调。他们会

  • 清朝灭亡以后的中国领土,为何没有被列强分裂,因为有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清政府虽然灭亡了,但是这块土地上的军事力量还存在。他们有个称呼叫做:军阀。 说起民国军阀的渊源,要追溯到当初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了。到了清朝末年,当初起家的八旗铁骑早就已经废成豆腐渣了。为了平定太平天国,清政府下令各地开始团练军队。最有名的就是湘军和淮军。后来又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再次刺激了清政府,下

  • 清朝有一权臣,生前战功赫赫,死后被追封为皇帝,但却被掘坟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但济尔哈朗聪明啊,见难以抵抗强势的多尔衮,于是自毁名节,罢免辅政职务。由于济尔哈朗的“主动”退让,多尔衮掌握了全部的朝政大权。但是,多尔衮能走到这一步,也绝非偶然,多尔衮一生战功赫赫,称其为清朝第一名将那是毫不为过的;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皇太极的弟弟,天资聪颖、才华横溢,颇受努尔哈赤喜

  • 清朝最有权势的太监:曾想杀直隶总督,宫内无人敢惹,不是李莲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莲英个人资料,清朝最有名的十大太监,老梁讲大太监李莲英完整版

    满清入关后,吸取明朝宦官(太监)专权的教训,加强了对太监们的管理。不过有部分太监凭借主子的权威,盛极一时。要问清朝最有权势的太监是谁?可能有人想到慈禧太后当政时的李莲英,他确实是清朝最有名的太监,凭借慈禧太后的恩宠,连光绪皇帝也不放在眼中。不过,慈禧太后病死后,李莲英就隐居家中,不久就死了。 可有名

  • 清朝最有影响力的三个女人,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最著名的两个寡妇,清朝几个最有名的女人,决定清朝命运的三个女人

    第一位便是孝庄皇太后,孝庄皇太后是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后来嫁给皇太极为妃,皇太极死后,年幼的顺治帝继位,为了稳固新生的大清政权,孝庄皇太后与摄政王多尔衮斗智斗勇,使得多尔顿不敢心生野心,接着孝庄太后完成了入关、定都、灭明三件大事,为清朝前期的开创打下了基础。顺治帝死后,年仅8岁的康熙帝登基,在康熙

  • 曾经与清朝并称世界两大帝国,后遭列强瓜分,如今深陷经济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当时的西方,也有一个超级大帝国,与清朝并称为世界两大帝国,但命运却比清朝更惨,曾一度差点被灭国,最终被瓜分大半领土后,得以幸存;这个国家就被曾被成为“西方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其实奥斯曼土耳其巅峰时期非常强大,一度成为欧洲国家的噩梦。土耳其人是土耳其语民族,是原来的塞尔柱所属罗姆苏丹国下属的

  • 曾国藩拥兵百万,为何不称帝?左宗棠送来密信劝说,曾国藩改一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的带兵制度,曾国藩小女儿回忆左宗棠,左宗棠和曾国藩哪个厉害

    1864年8月,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南京,曾国藩的个人威望达到了最高峰。此时的曾国藩拥有兵员人数,已经达到了百万之巨,这已经是全国最大的军事力量。此时的曾国藩完全可以来个“黄袍加身”,这样极有可能推翻满清统治,汉族重新统治中国。大家都知道,赵匡胤之所以通过“陈桥兵变”得以建立北宋王朝,将领的支持是极

  • 最后一位铁帽子王:与和珅齐名,仅汇丰银行存款就有两百万两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有两位非常有名的贪官,一位是和珅,抄家抄出了8亿两白银;另一位是庆亲王奕劻。相比家喻户晓的大贪官和珅,庆亲王奕劻的名气就要小得多。虽然名气小,但是不代表奕劻贪污就少。溥仪曾评价,“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爱新觉罗·奕劻,1838年生,满

  • 曾国藩精通识人术,他第一次见到慈禧太后怎么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这句话是对曾国藩的最高评价,长久以来被人们广泛认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关注度很高的风云人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后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人们称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与晚清其他名臣不同,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