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姚广孝病重,朱棣问他还有什么心愿 姚广孝说:请放了一个和尚

姚广孝病重,朱棣问他还有什么心愿 姚广孝说:请放了一个和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2/6 3:20:07

朱棣成功登基之后,姚广孝担任了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头衔,被世人称为"黑衣宰相"。在朱棣迁都北京的时候,他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他担任了《永乐大典》的监修和主修,并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是一位在政坛和学界都有极大贡献的人。他在公元1418年逝世,终年84岁。这位重臣的去世,让朱棣下旨停止上朝两天以示缅怀,并追赠为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明仁宗洪熙元年,姚广孝又被加赠少师,并配享祖庙。这是明朝文臣进祖庙的唯一一例。

姚广孝一生中,曾求朱棣饶过两个人。第一个就是“读书种子”方孝孺。结果朱棣答应的好好的,却在事后翻脸不认人,将方孝孺一家处以了“诛十族”的酷刑。这件事对姚广孝刺激很大,此后很长时间再也没敢再朱棣饶过什么人。直到他临终之前,才有请求朱棣对一个人从轻发落。这个人就是溥洽,也是个和尚,但和姚广孝非亲非故,而是对头!

那么溥洽又是谁?又是怎么落到朱棣手中的呢?

溥洽和尚,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就是专门负责皇家法事的和尚头领。从各自的阵营来说,溥洽和姚广孝确实可以算是对头。在朱棣攻入南京之后,建文帝宫中起火,人却不知所踪。朱棣虽然对外宣布建文帝已经被烧死,但心中却不踏实。后来他接到密报,说建文帝是在溥洽的帮助下离开皇宫的,甚至说他收留了建文帝。朱棣立刻命人将溥洽抓了起来,逼问建文帝下落,但溥洽守口如瓶。朱棣摸不透底细,只能将溥洽关起来。这一关,就是漫长的十五年。

而这些年来,姚广孝的心理压力也不小。建文帝是一个仁柔的君主,很得人心。姚广孝辅佐朱棣,虽然建立了远迈汉唐的功业,但终究难逃“反贼”的名声。姚广孝回家,却没有得到衣锦还乡的荣誉,而是收获了满满的鄙视。他唯一在世的姐姐,甚至连门都不让他进。他最好的朋友宾也不肯见他,只是托人捎来一句话:“和尚误矣!”这些都让姚广孝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了重新的认识。朱棣登基后,曾经劝姚广孝还俗,并赐予豪宅美女,但都被其拒绝。恐怕他是实在没有脸面去享受这些造反得来的成果吧。

后来,姚广孝成了一个永乐朝廷中的异类。他不肯住皇帝赏赐的房子,每天都住在寺庙里。他白天穿着官服,在朝堂办公;晚上回家,则立即换上僧衣,在青灯古佛和禅宗的哲学中寻找心灵的慰籍。一旦赶上自然灾害,他还会拿出钱来捐款赈灾。他从一个叱咤风云的谋士,又变回了一个慈悲的僧人。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姚广孝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终于到了病体缠绵的时候。一次探病的时候,永乐大帝朱棣问这位老朋友还有什么愿望,姚广孝斗胆为溥洽求情:“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朱棣沉思良久,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久之后,溥洽走出了牢房,而姚广孝也在不久之后闭上了眼睛。后人因此对姚广孝多有赞誉,顾炎武就曾经评价他:“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而不能行其说者,少师当道德一!”

永乐帝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究竟孰优孰劣,谁当皇帝对明朝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更好,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那么自然姚广孝到底是历史罪人还是功臣,也就不好界定。不过他能够始终坚持自己慈悲的初心,这点相当不易。有人说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兼有对功业的向往和对内心的求索,姚广孝也应该算是其中的典型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比和珅还得宠有权,但因没给两个女人安排吃好饭,就掉了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想成大事的人,因为小的失误,而功败垂成者,比比皆是。这一点,后来者当有足够的反思。提起和珅的名字,基本上是无人不晓。这小子在乾隆年间,深得皇帝宠信,那可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朝廷内的一品官位,他基本上都坐了个遍。不仅如此,在所有他任过职的官位上,他都要雁过拔毛,最终弄得是盆满钵满,好一个富可

  • 如果此人不早死,永乐大帝朱棣不可能夺得江山!能力突出群臣拥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为何是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呢?朱允炆应该算是皇太孙,那皇太子是谁呢?史上有记载,朱元璋的皇太子叫朱标,在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长子的出世,给酣战中的朱元璋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兴奋之余,也对儿子抱以极大的希望。后

  • 宋太宗:朕应传位给儿子还是兄弟?宰相回答四个字,结果龙颜大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太宗胜利,宋太宗几个儿子传位给谁,宋太宗如何继位

    众所周知,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最终当上皇帝的。也正是如此,赵匡胤登基后对皇位尤其看重,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彻底解决了自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但是人总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规律,即使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例外。皇帝临死之后都会

  • 叔嫂决裂,慈禧为何能走上前台并掌控皇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慈禧的关系图,香港电影慈禧完整版,喻大华讲慈禧完整版

    注:宋朝一共有九次“垂帘听政”。第一次是宋仁宗朝皇太后刘娥;最后一次是宋度宗的淑妃(杨氏),此时南宋已接近覆灭,杨氏在谢太后降元后,带着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逃中“垂帘听政”至崖山投海殉国。首先慈禧在身份上就矮慈安一级,因为慈安是咸丰的皇后,慈禧只是贵妃。随着咸丰的驾崩这种身份差异就被彻底固化,因此两

  • 所有的盗墓贼都不敢挖刘备墓,却被一个清朝老农无意挖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墓出土全过程视频,三国刘备简介,刘备托孤白帝城完整版

    我们先来分析下盗墓者的目的,盗墓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为了墓内的随葬品,如果墓主人生前家庭显赫,社会地位极高,那么他的随葬品很有可能有大量的稀世珍品,第二也就是报复了,俗话说掘祖坟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啊,古时为了报复复仇才会盗墓的情况也会存在,不过这种情况很少。那么刘备墓中到底有没有珍宝呢,有多少珍

  • 戚继光抗击倭寇,功比岳飞高,却无缘“武圣”,有人说是杀性太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明朝时期,有一人功绩比岳飞还高,因为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岳飞抗击金国算是内部战争;但是戚继光可是名副其实的名族英雄,在倭寇犯海,无数华夏子孙遭受无辜的屠戮和劫掠的时候,戚继光挺身而出,让倭寇之患暂时得以平息。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与岳飞一样,都是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

  • 曾国藩:男人想要成大器,必先“六戒”,可是却很少人能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戒就是说,不要做一直都能够有利可获的事情,也不要去那很多人都争着想去的地方去,有时候随波逐流不一定就是好的。再加上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长期都能有好处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不能被表象的利益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第二戒,不要因为别人有了

  • 他曾是“和珅”,但如今却无人问津,只因曾打碎2亿古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鼻烟壶真实照,和珅三人图片,和珅72岁现状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那个聪明机智的和珅,虽然是一个贪官,但是他机智的头脑却让人佩服。王刚身为一个演员,有过很多出色的作品,其中包括和珅这一角色,自从出演这个角色后,王刚在娱乐圈中的地位更高了。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王刚都活跃在大众的视线,可是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好像很难再看到王刚的影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 摄政王载沣在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就突然神隐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载沣在清朝灭亡后的命运并不太清晰。根据历史记载,清朝灭亡后,载沣曾被江苏巡抚杨涟江拘禁,并被流放到盐城。但是,在这之后,载沣的去向就不太明确了。一些学者认为,载沣被放回家族的祖居南京,隐居其中,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也有人认为,他被流放到台湾或者其他地方,但具体哪里就不得而知了。其次,由于清朝灭

  • 天安门设计者,明朝不到20岁的设计天才,误差之小令如今专家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有“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它是紫禁城的正门。史书记载,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为今名。众所周知,明朝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并参照南京的规制来修建的。这里是明清发布政令、举行庆典和颁诏仪式的重要场所,是明清皇权的象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