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元的某一日,魏国方面派出大将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的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扛敌,结果力有不逮,速速败下阵来,司马懿乘胜率兵直逼西城。此时,诸葛亮手头已经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佯装镇定,打开城门,让几个散兵游勇在街上巡逻,老百姓更是按照正常的节奏过日子,自己则爬到城楼上弹琴起唱曲。
史书上说,诸葛亮的优秀表演让司马懿怀疑城内毕竟设有埋伏,便不敢盲目进城,而是“过于谨慎”地引兵退去。事后,他等得知西城乃是空城,自己中了诸葛亮的套,便怒气冲冲地回去再战。孰料此时蜀军大将赵云已经及时赶回,骁勇无比的他和军士们最终大胜司马懿,让后者沦为历史的笑料。
我们暂且将空城计的故事当作是真实存在的,那么以司马懿的才华,会被诸葛亮的“空城计”给糊弄住吗?在笔者看来,这简直是笑话。司马懿是何许人呢?魏国奇才大将终生荣誉获得者、晋朝名誉皇帝——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他的雄才伟略不逊自己所处年代的任何人,他对的战局的嗅觉是何其敏锐,怎能被区区的空城计迷惑了?他之所以选择撤退,那是因为他是比诸葛亮更好的演员,而且他知道自己当时存在的价值,是拥有这诸葛亮这样的一个敌人,若是拿下了诸葛亮,他的价值也就消失了,权力和荣华富贵都将消散。
如此一来,放过诸葛亮、让其继续成为魏国大患,对司马懿而言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乎,笔者更愿意相信,司马懿已经看透了诸葛亮的伎俩,按耐住干掉对手的“快感”,选择了退兵。在名声和实际利益面前,司马懿太懂得取舍了,所以他能在战乱的三国活了73岁之久,辅佐了魏国的历代统治者,并最终取代曹氏,为司马氏最终统治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职场中,司马懿这样的人物是最能获得成功的,也许他不是锋芒最露的一位,却无时无刻不在关键时刻展现自己的价值,成为值得领导信赖、又可以被领导用来制衡有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优秀员工的棋子。成为一直具备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成为领导心中永远不可或缺的一员,这应该是司马懿在“空城计”中告诉大家的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