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信陵君沉迷酒色而死,48年后刘邦祭奠,人生最后时刻理解信陵君

信陵君沉迷酒色而死,48年后刘邦祭奠,人生最后时刻理解信陵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46 更新时间:2023/12/14 7:07:28

此四子皆人杰之士,门客无数,左右战国纵横,成就了常人无可企及的高度,虽结局给有不同,却也在史书上留下了丹青印刻。不过这四公子与个人看来,其实有三个不堪大用,唯一让我佩服的仅有一个,那就是魏国信陵君。

[var1]

(信陵君)

原因简单,这信陵君是真有大才、大智、大勇之人。

深谙成事之道,也知进退之本。

对伟大人物而言,成事是必修项,要不也不会留名史册,可进退之道却少有人懂。

因为很少有人,能真正参透生死、权欲,进而放下一切,承认无奈。

功成名就后,什么最难受?当是边缘化、冷板凳!

这一切,除了信陵君,同时代四公子哪一个又最终放下了?

正因面对生死、功名利禄的淡然,才有信陵君粉丝刘邦对他的大为推崇。

这份欣赏几乎贯穿刘邦一生,从早年混迹系乡间,流氓无奈时,向往的门客起,到中年征战天下平定四方的征途为中,进而在人生暮年致酒高歌为尾。

信陵君有何做派,让刘邦如此钦慕?回溯历史两相应证也许就懂了。

信陵君也算王族之后,属魏安釐王异母弟,公族中人宗亲之后,这出生就决定了他的人生将和魏国联系在一起。

而当时的魏国,经历战国初的冒头争霸后,却在新崛起的秦国打压下步步退缩,丢河西失陶地,曾经的霸主,成了人见人欺的弱鸡。

[var1]

(曾经的魏国)

风水轮流装,谁曾想文侯首霸之国堕落如斯?

国家困顿时当有猛士出现,信陵君就是猛士,少小成名的他素有知人之名,因此声名鹊起手下门客三千,成士子争相追随的人物。能被追随的都是礼贤下士的人杰,信陵君也如此,无论鸡鸣狗盗,还是满腹经纶都能成他的朋友。

上中下九流都有追随者的信陵君,也因这份广纳人才之心,成就事业。

事业起点,就是长平惨败后的:窃符救赵!

公元前260年,长平一战赵括身死,40多万赵军成人屠白起战功,那深深的土坑埋下了赵国最后的战力。大战落幕,秦将白起执意灭赵,却被睚眦必报之人拖了后腿,也失去一鼓灭赵机会。

不过赵国如此状况,如何能逃过秦国清算。

时隔一年后,秦军围攻赵国兵困邯郸,面对灭国之祸,平原君赵胜担起赵国存亡,四处游说。楚魏都是赵胜联络对象,因为哪里有春申君和信陵君。

子之交好说话,可惜的是,面对秦国战争威胁,楚魏皆犹豫不决,深怕自己成了下一个赵国。

[var1]

(惨败的赵国)

最后还是信陵君倡议,必须救赵,才有魏国十万大军出征之行发生。

随后魏国大将晋鄙领十万军出征,不过这仗却没打起来,原因也很简单。

魏安釐王胆小啊,直面秦国的魏国,哪敢招惹秦国。

出兵不过做做样子,能威慑就威慑下,没效果就看戏呗,免得惹祸上身。

深知唇亡齿寒道理的信陵君,急的不行,赵国灭亡魏国还有命吗?

责任感让他冲动到,号召门客飞蛾扑火,这时老门客侯嬴越众而出,悠悠说句:

公子去吧!老朽不能相随了。

信陵君一看手下如此,心里不是滋味,吃我的喝我的最后奚落我,你是我门客吗?

心有不平,让他难以专注,于是出发后,却调转车头想要问个明白。

而侯嬴则一直在等信陵君回返,只见他笑曰:

汝知公子必回问,公子领门客出征看似勇猛,实则无智。区区三千人面对秦军不过羊入虎口,门客那是这样用的?

听完高人所言话里有话,信陵君立马虚心讨教,最后侯嬴建议信陵君,通过帮魏王宠妃如姬报仇,让如姬帮偷兵符,最后自己领军上阵,事才靠谱。

这就是窃符救赵,一切如计划所料,帮如姬报仇后,魏王兵符顺利到了信陵君手上。

兵符在手,信陵君终有发挥空间,随后又在侯嬴举荐下借助朱亥帮助,让朱亥杀晋鄙夺得兵权。

[var1]

(谋划才是关键)

而安排这一切的侯嬴,却拔剑自刎为信陵君送行,以一己之力承担罪行。

侯嬴大义,让信陵君感怀,进而升起了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立马去往魏军中,逼迫晋鄙交出军权,晋鄙不允,朱亥出马,晋鄙死。

一切就如侯嬴安排好一样顺理成章。

随后就是信陵君亲自带军杀将过去,八万魏军配合楚军出击,邯郸城内赵军一见援军到,也开城出击,三面夹击下,豪言谁救赵打谁的秦军大败。

得胜后的信陵君意犹未尽,组成韩赵魏楚四国联军,追击秦军,顺势收复了韩赵魏三国不少领土。能让钢牙列齿的秦国,将吃下领土吐出来。

信陵君几乎完成了战国时代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这一切任务完成的核心原因就是,他信任了一个睿智的老者侯嬴。

这个历史上仅出彩一次的老者,无疑是一个既有战略眼光,也有行事手段的人精。

用人才是成功之本,也是建功立业的基础。

可惜的是,因为窃符救赵,擅杀大将,信陵君成了魏王心中的不安定因素,同为王族的身份,还有信陵君的威望让魏王寝食难安。

一个随时可取代自己的人在侧,做王的如何安心?

信陵君只得客居赵国十余年,成异乡流落人。

客居赵国的信陵君,时刻关心母国安危,看着被秦国报复的魏国,还有岌岌可危的大梁,信陵君心急如焚,却又不敢回国。用你时你是救世主,不用你时你是夺权者,这就是王权的逻辑,也是信陵君不安的根源。

[var1]

(信陵君)

可母国安危,还有门客劝说,却让他醒悟。

躲异国他乡却可保全性命,但家国一体,国没了,家就没,家没了,我一人有何意?

回到魏国的信陵君,在一场热泪盈眶的兄弟会面后,获得了兵马指挥权。

名正言顺接过兵符那一刻,曾经热血的信陵君回来了。他派出使者号召五国联军,自己整军备战,随后率五国联军出击秦军。解除魏国的困境不说,还顺带深入秦境,将五国多年的憋屈,狠狠的发泄了一番。打的秦军紧闭函谷关,闭门不出。

这也成了战国后期,五国联军最后的高光时刻。

随后岁月,信陵君深感功高震主,不得不韬光养晦,在家做起了米虫。

一个原本洁身自好的人,在美酒女色的诱惑下,步步堕落直到死亡,无疑是可惜的!

无数人都在想,为何信陵君会如此!

其实他只是看透了而已,自己不为人主,功劳越高越是威胁,自己又没夺权之心,魏王又不信任自己,魏国只有在生死存亡那一刻才想起自己。

战国群雄,又各个都是精于算计之辈,指望他们抵抗秦国,那不是鬼扯吗?

大秦灭魏是必定会发生的事情,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不如为后续复国留下火种。

于是他的门客中,有不少如张耳、陈余之人成后续秦末风云弄潮儿,他的崇拜者刘邦也成了混乱时代的主角。

刘邦学信陵君的做派,广结善缘,从善如流,深谙联合争霸之理,如此才有汉初三杰倾心归附和楚汉战争关键时刻的多诸侯协同作战。

[var1]

(刘邦暮年知信陵)

这手腕,刘邦学的666,生命最后时刻,刘邦也理解了信陵君的无奈。

在征讨淮南王黥布胜利后,受伤的刘邦最后一次去往祭奠信陵君,这一次和之前数次稍许不同,他安排了四户人家维护墓地。

他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同样暮年的刘邦,在最后一刻懂了信陵君最后时刻为何沉迷酒色,因为在生死面前,建功立业也好,各种问题也罢,其实都是小事!

魏国将灭,回天无力,汉朝即便有危险,也是小问题,我又何必如此念念不忘!

那一刻刘邦悟透人生,罢了罢了,坟前一壶酒,把酒对知己,也许就是最后的致哀。

为自己也为信陵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起强盛魏国为何惨淡逃离,看完曹操袁绍起兵前对话,我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90年。曹操和袁绍因董卓祸乱京城,纷纷选择逃离混乱的中央,决定为了心中志向而起兵。起兵初期,作为好友的两人,曾在滚滚黄河边进行了一次互相试探对话,这段对话脍炙人口耳熟能详。对话中,袁绍踌躇满志的说:“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争天下,庶可以济乎?”面对袁绍论调,曹操意味深长的说:“吾

  •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经济凋敝,曹刘孙三家又是如何筹集军费打仗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筹措军费的手段也很符合三人的特性,三人中曹操心黑手狠,刘备脸皮够厚,孙权则是二者兼具心既黑脸也厚,下面就来说说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是如何用厚黑学来筹措军费。 心黑手狠的曹操靠发死人财筹措军费 曹操筹措军费是靠的发掘古墓,在古代盗墓的行业中都把曹操奉为祖师爷,其实在曹操之前就有

  • 从“泓水之战”到“城濮之战”,浅析春秋时期战争形式的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城濮之战简介,城濮在哪里,城濮之战注音版全文

    [var1]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这种战争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从量变到质变,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变化的。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之间不断的开战,战争形式已经在慢慢改变,纯贵族礼仪式的战争在春秋初期可能存在过一段时间,他们奉行“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以及“不鼓不成列”的战争礼

  • 历史上的东吴,根基是江东六郡,你知晓是如今的哪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东吴,东吴招亲故事简介,东吴名将丁奉简介

    曹魏的疆土包括了今天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份。这些地区在当时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和商业中心,曹魏不仅从这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还建立了许多城市和农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蜀汉的益州地区则是以四川为大本营,同时涵盖了周边的云南、贵州以及湖北等地。这些地区在当时是中国

  • 弄假成真:周瑜真使美人计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却说孙权差人来柴桑郡报周瑜,说:“我母亲力主,已将吾妹嫁刘备,不想弄假成真。此事还复如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中的一句话。在该书中,刘备、孙权联盟合力破曹、火烧赤壁之后,刘备无意归还荆州。周瑜想出一个计策:让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并要

  • 探析:春秋沿用到明朝的笏板,为何在清朝入关以后,被全面废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老笏板,道教笏板图解,笏板在哪个朝代终止的

    这件笏板总是能够让我们联想到电视剧中上朝大臣们的模样,他们手上总是要拿着长长的笏板,发言时也不曾放下。这样一块小小的板子,到底发挥着什么样子的作用?为什么它消失在了清军入关以后呢?[var1]小小木板方寸之间显功绩1.笏板其为何物笏板,又被称为玉板或者朝板,主要是由木板或者象牙制作而成。《礼记》之中

  • 春秋战国多典故,你知道多少?,30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1 / 8 春秋战国多典故,你知道多少?30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戳图学习!!! [var1]2 / 8 春秋战国多典故,你知道多少?30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戳图学习!!! [var1]3 / 8 春秋战国多典故,你知道多少?30个历史典故↓你知道多少?戳图学习!!! [var1]4 / 8

  • 汉朝第一功臣,被刘邦贬低成狗,400年后,其后代却篡夺了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朝开始,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就已经出现了权臣的现象。这些权臣们可以借助自己与皇帝的关系,牟取自身利益。然而,随着皇权更迭,权臣们的地位也常常受到动荡的影响。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巧合,曾经权倾朝野的权臣们,往往最终变成了阶下囚。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和权臣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以汉朝为例

  • 关羽与魏国此二人亲如兄弟,可惜各自为主,最后只能战场决一死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军中无父子,战场无兄弟”,战争总是能将互相赏识,互相敬佩的双方分配在敌对的双方,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不得不放下心中的义气,而去追寻忠,岂止忠孝不能两全,忠义有时候,也是无法两全的。三国时期,蜀国的关羽和魏国的张辽,徐晃是如何的生死之交,可是,最终,徐晃却领兵上阵,打败了关羽,最终令关羽败亡

  • 『手工非遗课堂』 流传千年的古老造纸术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上,纸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本期『手工非遗课堂』——流传千年的古老造纸术邀您一起走进非遗文化的世界,探索造纸术的奥秘。“造纸术”知多少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