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雕像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雕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16 9:05:00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铜雕艺术品,白居易铸铜像,纪念人物装饰

白居易雕塑,户外名人像,曲阳石雕

户外铜雕装饰,铸铜人物群雕,景区装饰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诗圣白居易雕塑,石材人物雕刻,名人雕像制作

汉白玉人物雕像,古代诗人文人像,校园人物雕塑

石雕人物雕刻,名人雕塑,曲阳石雕

户外公园装饰,大型人物塑像定制,名人群雕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 》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 衢州 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铜雕艺术人物,古代名人雕塑制作, 白居易铸铜雕塑

公园景观雕塑,石材花岗岩人物雕刻,白居易雕像

户外景观雕塑,著名诗人雕像,铸铜人物雕塑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诗圣白居易,纪念馆装饰,玻璃钢仿铜雕塑

校园诗人名人雕塑,白居易铜雕像,博物馆装饰

铜雕人物,白居易铸铜像,古代诗人文人雕塑

新、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评价亦有不同。旧唐书对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昔建安才子,始定霸于曹、刘;永明辞宗,先让功于沈、谢。元和主盟,微之、乐天而已。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就文观行,居易为优,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新唐书描述白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又说:“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然而新唐书对白居易的人品则给予极高的肯定:“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鸣呼,居易其贤哉!”这种评价的变迁可能与宋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苏轼对白居易的评价也有不一致处。苏轼曾提出“元轻白俗”的说法,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然而后来却常以白居易自比,例如“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又如“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苏轼对白居易的诗作,也有“白公晚年诗极高妙。”的评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此博弈,如今大山变江南,农产品更是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简介,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图片,大军师司马懿全集免费

    自古以来,陇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与司马懿主要对峙的地点就在陇南。邓艾从阴平入蜀攻灭蜀汉,阴平也是属于陇南(现在的陇南市文县)。 陇南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既有高山峻岭,又有峡谷盆地,在古代这里的交通一直很难,难于上青天。时至今日,高铁高速在这一带都要限速,弯道太多了。 当然,

  • 新城公主、懿德太子时代穿什么?溯源千年国风,5套复原款唐代服饰亮相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3月28日,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带来的“回望本来·锦衣霓裳——唐代服饰复原展”在博览会北馆国风服饰展区亮相。此次展出的五套唐代服饰复原展品,从新城长公主墓壁画、赵逸公墓壁画、敦煌莫高窟第9窟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及胡人牵驼俑等考古发现出

  • 三国时期死的最窝囊的5个大将,张飞只能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十大名将张飞之死,三国里面的张飞是怎么死的,三国时期的张飞简历

    今天以史为鉴举5个例子吧!5、典韦? 典韦无论在正史中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是一等一的猛将,顺口溜也是一吕二赵三典韦。 可惜如此一条好汉,却因为曹操好色,睡了张绣的叔母,导致张绣降而复判,典韦为保护曹操寡不敌众,英勇战死。在演义里还有张绣派胡车儿偷走典韦称手武器,让典韦赤手空拳战死,一身武力发挥不出来

  • 默啜希望让女儿嫁给唐朝王室,武则天让武延秀迎娶结果酿出战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突厥首领默啜是个粗人,并不知道李唐王朝已被改换成了武周王朝,看见契丹人南下侵犯唐境,还出兵赶跑了契丹人。武则天十分高兴,册立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并将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赏还突厥,并加赐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具三千件、铁四万斤。《旧唐书》记载:武则天“

  • 朱元璋赏朱棣个橘子,朱棣连夜逃跑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赏给朱棣一名14岁少年,朱棣剥橘子完整版,韩剧中的朱棣和国产剧的朱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称帝。可以说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明太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父母却尽力让他识文断字,这为他以后成就一番伟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他十几岁的时候,饥荒遍地,家里人饿的饿死,病的病死。走投无路的他成了皇觉寺的一名小和尚,起码当和尚还

  • 此人乃是北宋倒戈名将,辽、宋、金都有他的身影,堪称三姓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北宋的军政,在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弱。然而在辽朝末期,辽国国内的状况,比起宋朝来还要不堪!优秀的将领贪图享受,腐败的官员把持国政,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居于安逸,整个国家已在腐败中沉沦。在辽天祚帝的不懈“努力”下,辽朝逐渐走向衰败,而高永昌的叛乱,更是引得金兵入境,连占辽国54州!为了一雪前耻,夺回辽

  • 靖康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电影《满江红》剧照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 著 三联书店2023-2)来源:九州出版社读书会(ID:jzhpress)宋朝第八个皇帝徽宗赵佶于公元1125年金人进逼汴京之际仓皇传位于皇太子赵桓,翌年改元靖康,徽宗南奔,赵桓成为历史上的钦宗。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掳去,终身

  • 太子朱标38岁猝死真正原因,并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气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朱标之死的影响,朱元璋长子朱标死于脑溢血吗,朱标死后朱元璋活了多久

    朱标死时年仅38岁,朱元璋得知太子猝死的消息之后更是泣不成声,他不明白为什么儿子会英年早逝,自己如此宠爱的儿子就这样离开,难道真的是上天对自己杀戮过多的一种惩罚吗?朱元璋对朱标的宠爱人尽皆知,他经常当着文武百官和其他皇子的面夸赞长子的才能和品质,而且将自己未能完成的心愿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朱标能够

  • 读资治通鉴18:为何职场同事之间总是勾心斗角?汉武帝引发巫蛊之祸的教训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朱元璋定下祖制:太监干政者斩!为何太监依旧泛滥?与他关系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而中国历史改朝换代之后,一般都是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的,也就是君主常常所说的“以史为镜”,既然前朝历史上有着那么多宦官专政而导致朝野凋敝的情景,为何在明朝的历史上,依然有着大量宦官专政的情况出现呢?其实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宦官在宫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为了防止宦官干政,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