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总共有几任相国?结合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来给你答案:十位

秦国总共有几任相国?结合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来给你答案:十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03 更新时间:2024/2/10 7:51:29

随着《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火热,观众们对于秦国的历史也越来越了解,但却出现了把商鞅误认为是秦国相邦的错误认知。那么,今天咱们就依据史料文献和各地的出土文物,来谈谈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底有过几任相国?

第一位:樛斿(liáo yóu)。

秦史文献中没有见过这个人,他任秦国相邦的根据是出土文物"相邦樛斿戈",出土的秦戈上面刻有铭文:

四年相邦樛游。

[var1]

(铭文描画:四年相邦樛斿)

"四年",对应的是秦惠文君登基的第四年,即公元前334年,此时惠文王还没有称王改元。

第二位:张仪

惠文王十年,即公元前328年,樛斿离任,张仪接替相邦之位。

见于《秦本纪》:

十年,张仪相秦。

[var1]

(怒则诸侯惧,息则天下安——张仪)

第三位:乐池。

乐池,生卒年不详,为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人,曾经担任过中山国的国相、大将。前318年来到了秦国,被惠文王拜为相邦。

而在此之前的前322年,张仪已经离开秦国,入魏担任魏相。乐池当了一年相邦之后,张仪又回来了,于是乐池免相,张仪复相。

见于《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以秦相魏,齐楚怒欲攻魏,七年,乐池为秦相,八年,乐池免,张仪复相。

第四位:樗里疾。

秦武王上位之后,驱逐张仪,废相邦改立左右丞相。张仪再次回到魏国担任魏相,前310年死于魏。

[var1]

(樗里疾)

武王改立左右丞相之后,秦国这才出现了丞相职位。秦惠文王的异母弟樗里疾、和神童甘罗的爷爷甘茂,分别出任左右丞相。秦武王一朝没有相邦。

武王举鼎,绝膑而死,樗里疾和宣太后联手合作,从燕国接回了质子嬴稷(宣太后之子),并且拥立为王,是为昭襄王。

秦昭襄王元年,樗里疾因拥立之功,拜为相邦。七年之后,老死,葬于渭南章台之东。

第五位:孟尝君田文。

昭襄王七年,樗里疾死。八年,即公元前299,齐湣王派孟尝君田文到秦国,秦昭王立即让田文担任秦国相邦。(有出土文物)

[var1]

(铭文:八年相邦薛君、八年丞相殳)

此文物是一具秦国时期的"高柄漆豆",是2010年西安公安刑侦队在盗墓者手中擒获。

高柄漆豆盘底刻有:"

八年相邦薛君造、八年丞相殳造"等字样。薛君就是孟尝君,他在齐国的封地是"薛",因此也称"薛君"。

而"八年相邦薛君、八年丞相殳"这八个字,终于有力地证明了,在秦国,相邦和丞相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并且还是不同的两种职位。

[var1]

(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离开秦国之后,秦国相邦由魏冉接任!

第六位:穰侯魏冉。

魏冉是宣太后的异父长兄,不仅有拥立昭襄王上位之功,而且战功显赫,他和武安君白起,是历史上绝对的"黄金搭档"。

魏冉,四任秦国相邦之位,权势惊人。宣太后主政时期,昭襄王只能隐忍不发,等到宣太后死了之后,昭襄王立即推进"削枝固干"之大计,全力铲除外戚势力。

[var1]

(穰侯魏冉)

昭襄王四十二年,魏冉罢相,被秦昭襄赶出咸阳。魏冉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陶",后来死于陶。

第七位:寿烛。

在魏冉四任相邦期间,秦国还有一位相邦,叫做"寿烛",但名声不显。

史料仅仅吝啬地在《穰侯列传》中提到了一句:昭王十五年,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魏冉复相。

第八位:范雎

宣太后时代,魏冉在内的"咸阳四贵",贪赃枉法,破坏法制,使得秦国一片乌烟瘴气。于是秦昭襄王"乃拜范雎为相"。

[var1]

(范雎剧照)

范雎,是"远交近攻"战略规划者,"削枝固干"的重要推手,秦国"吏治"的先驱者。在昭襄王和范雎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铲除了外戚,驱逐了魏冉,使得秦国上下政治清明,法度严明。

但是,太史公对于范雎的结局记录有错,他说范雎后来被罢相,离开了秦国最后病死。但《睡虎地秦简》明确记载,范雎后来是因为他举荐的河东太守王稽里通外敌被"坐法处死"。

第九位:杜仓。

这位秦国相邦的史料也是少得可怜。只见于《韩非子·存韩篇》:先时,五诸侯共伐秦……杜仓相秦,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先攻荆。

[var1]

(《韩非子》巨著)

意思是,先前的时候,诸侯五国合纵攻秦,杜仓相秦之后,立即发兵报仇,他先打的是楚国。

《存韩篇》是韩非子献给秦始皇看的,因此"杜仓相秦"此事肯定为真,这毫无疑问!

但他哪一年当的相邦,秦王又是谁,其它文献也没有记载,韩非子也只是写了这个事,他后来如何了谁也不知道。

据马百非先生的考证,杜仓相秦,应该是发生在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到五十六年之间,因此本篇文章把排在范雎之后。

第十位:吕不韦

"奇货可居"的发起者吕不韦,历史上最疯狂的风投者,经过三千金的投资,最后把嬴异人,从邯郸质子推上了秦王宝座,最后吕不韦也赚得盆满钵满。

他先是出任太子异人的"傅",后来异人为庄襄王之后,他又出任了"丞相",庄襄王死了之后,他又成了秦国的相邦,并且还成了秦始皇嬴政的"仲父"。

[var1]

最大风投吕不韦

始皇十年,吕不韦被罢相,回到了封地洛阳,最后饮鸠而死。

吕不韦之后,或许是因为秦始皇集王权的需要,秦国再也没有设立相邦,而是跟秦武王时期一样,分设左右丞相。后来的赵高,虽然权倾一时,也不过是"中丞相"而已。

好了,那么从这十位相邦中我们得出结论:在秦国,相邦的出现,是秦惠文王时代之后,丞相的出现是在秦武王时代之后。这不仅说明了孝公时代的商鞅,并不是相邦,也破解了有人说"在秦国当相邦就必定惨死"的谎言。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最长待机秦昭襄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孝公发求贤令,任用商鞅变法这事儿大家都知道,秦国强大的种子就是他种下来的,但让这棵树长到遮天蔽日程度的是秦昭襄王。我说两个数据大家就明白了,第一,昭襄王在位返56年,这期间秦国对外征战,总共消灭了96万敌人,我们熟悉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他在位的期间,比如最著名的长平之战,而“虎狼之

  • 唐代最风流的女诗人,六岁作的一首诗便被父亲判定以后将不守妇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讲的这位女诗人名叫李季兰,她有着明快而又悲惨的人生。 李季兰的本命叫做李冶,《才子传》中描述李季兰是个大美人儿,年纪小小就长得眉目如画,更兼才思敏捷,心思玲珑剔透,父亲把小季兰视作掌上明珠,爱宠的简直不行—“季兰,名冶,以字行,峡中人,女道士也。美姿容,神情萧散。”。拜唐朝开放的风气所致,李

  • 李世民死前要杀掉李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李靖与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一起参与了唐朝的建立,他在平定隋朝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对于唐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曾经任职为太子太保,辅佐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教育李世民。据历史记载,李世民非常尊重李靖,甚至有一次在战场上,李靖受伤倒下,李世民亲自护送他回到安全地带,表现出了他对李靖的尊重和重视。因此,关于李世

  • 秦国灭亡之际,曾经的百万秦国虎狼之师到底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国虎狼与广西狼兵,秦国大将军列表简介,国外评价秦国虎狼之师

    想当初,势不可挡的秦军锐士,黑压压的秦军方阵,让无数对手心惊胆战。然而,当秦国遭受如此大难的时候,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var1]秦始皇在横扫六国,统一中国后曾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北方防御匈奴。另外派任嚣率领五十万大军去岭南开荒,那时候岭南地区还是蛮荒之地,还没有归入秦朝的版图。在中原地区各地农

  • 盘点战国时期四位武安君,虽然全都名震天下,下场却十分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史作咏者[var1]武安君是古代封号名,而得此封号者,无不是以武功治世安邦而闻名于世!战国时期曾有四位获此殊荣 ,但他们的下场却十分凄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var1]第一位 白起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 “擒贼先擒王”原来出自杜甫的这首诗,真正含义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56年,盘踞幽州的安禄山举兵反唐,15万铁骑,只用了34天时间就攻下了洛阳。安禄山气焰更甚,连忙下达总攻命令:夺取潼关,直取长安!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三万大军进攻睢阳。睢阳是江、淮一带的屏障,只要守住睢阳,相当于就守住了江、淮两域。因此,睢阳之战十分重要。当时驻守睢

  • 小隐隐于野,武则天身后,为何单单武攸绪逃过了李唐皇族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一名女子,最终能够破除万难、身登帝位,成为千古第一女帝,按说武则天的人生已经十分完美,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但人总是会老的,再倔强的人,也不得不在时间面前服输。当鬓边的白发越来越多之时,武则天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身后的这个王朝,该向哪里去。武则天的身份很尴尬,作为武周的开国皇帝,其本身还是李唐王朝

  • 秦国统一华夏,蒙古统一中国!究竟歌功颂德易还是万世唾骂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统华夏,为什么秦国统一华夏,秦国灭齐大一统

    [var1]我觉得其实最关键的一点,已然给出答案,那就是我们的统一,以及对统一的认知,还是以民族为界的,秦国统一秦国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本质上是华夏民族的内部战争,这场战争是自己人解决自己人的家事,并且秦国开创了亘古未有的郡县制和大统一的政治文明,这是之前历朝历代不曾拥有的,也是古今中外不曾拥有的。

  • 秦人五万,戎人八万,镐京一战定江山,东周及秦国的立国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人先祖是帝颛顼的后代费。费辅助禹治水有功,舜帝赐给费皂旗,并赐氏为嬴,取名伯益。大禹因治水有功成为夏王,禹死前禅位给伯益,但禹的儿子启杀了嬴族的伯益,自立为王,并用家天下取代了禅让制。嬴族因此怨恨夏朝,远离夏朝。商汤灭夏,嬴族全力帮助商族,商朝建立后,嬴族成为商朝的大族望族。周武王灭商

  • 嗜权如命的武则天只因得罪一牛人被逼退位?这2个细节隐惊天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04年,83岁的武则天正在长生殿养病,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大臣,带领禁军闯进宫中,诛杀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随后,威逼武则天退位,让太子李显即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嗜权如命的武则天走到退位这个地步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受酷吏政策的影响。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大杀李氏皇亲,与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