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与唐朝征战不断,最终分裂而亡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与唐朝征战不断,最终分裂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35 更新时间:2024/2/19 16:26:36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吐蕃民族的来源,据14世纪成书的《王统世系明鉴》记载,是猕猴与岩魔女结合生出最早的人类,其后子孙繁衍,分别在今西藏各地开垦平地,建筑城邑。直到聂赤赞普,即吐蕃王系第一代赞普(王)从天降临,才有了君臣之分。 今西藏山南地区的首府泽当(藏语,意为游戏的平地),传说即猕猴及其子女玩耍的场所;泽当附近的山上,还有“猴子洞”的古迹。这种“猕猴变人”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真实性,也是古代藏族对本民族来源的具有普遍性的看法。

《新唐书》援引《后汉书》以来诸史籍,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 在西羌诸部中的发羌、唐旄,早在1到2世纪时,即居住在析支水迤西,其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 《新唐书》根据“蕃发声近”的理由,认为吐蕃即发羌的后裔。另一说,吐蕃是鲜卑族的南凉王朝秃发利鹿孤之后。秃发利鹿孤有二子,一名樊尼,一名傉檀。傉檀为西秦乞伏炽磐所灭;樊尼率残部臣服于北凉沮渠蒙逊。北凉亡,樊尼率所部过积石山,西越黄河,成为诸羌部的首领。

根据现代基因研究,吐蕃民族来源于羌族,而羌族和汉族同源,所以说,吐蕃民族和古汉族乃是同宗同源!

青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居住,大量的考古发掘的材料,推翻了这里地高天寒、荒野千里,古代不会有人栖息繁衍的传统观念。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已经有人类生存,近20年来,在定日、申扎等地都发现了旧石器。 自1958年起,西藏林芝陆续发现古代人类头骨和伴生石器、陶器等。经过科学鉴定,“林芝人”是新石器时代或金石并用时期的人类遗骸,属蒙古人种,即黄种,为现代A组西藏人的祖先。

1978年到1979年,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多座房屋遗址和大量的石制工具,以及骨器、陶器、粟米、动物骨骼等。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卡若遗址早期距测定年(1981)4655年,晚期距测定年3930年。 当时在这里生活的人们,过的是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狩猎和畜牧业,有粗糙的纺织物,能够制造彩陶,有用骨、石和贝壳制作的装饰品等。

从以上考古发掘材料可知,至迟于距今4000年以前,距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建立2700年以前,藏族的先民就已经在现今西藏地区创造了多种经营、极富特色的物质文化。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以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即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主,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位后,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乱,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原来叛离的属民,又都重新归入他的统辖之下。 约于唐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邻近诸部往来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时,吐蕃社会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度量衡也适应生产的发展而趋于统一, 吐蕃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

松赞干布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的需要,松赞干布时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阗、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以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又制定了残酷的法律。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景龙四年(710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

建国阶段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松赞干布在吐蕃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先后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诸羌部。如苏毗、羊同、白兰、党项、附国、嘉良夷等,以及属于鲜卑人的吐谷浑部,将它们变为吐蕃的属部。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即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主,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位后,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乱,诛灭毒杀父王的凶手,原来叛离的属民,又都重新归入他的统辖之下。 约于唐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布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邻近诸部往来不断增多的形势下,迁都逻些(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时,吐蕃社会的农牧业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度量衡也适应生产的发展而趋于统一,吐蕃王朝的实力日益强大。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青海吐谷浑等,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扩张,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嫁松赞干布。唐休璟陈大慈等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尺带珠丹(赤德祖赞)。

鼎盛阶段

天宝十四载(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 ,唐玄宗从长安逃到四川,由于唐朝抽调大量对付吐蕃的军队去平乱,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吐蕃趁机占领了陇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区。在赤松德赞在位的时期,吐蕃王朝的辖地大大扩张,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贞元六年(790年)后吐蕃占据北庭、安西,数十年后吐蕃失去北庭、安西。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还一度推进到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国力削弱

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唐朝将领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长庆元年(821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长庆三年(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大中二年(848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西、陇右地区归附于唐朝。

唐蕃形势图

崩溃瓦解

达玛死后,由于他的两个儿子,即大王妃抱养的永丹和小王妃生的欧松之间的争立,大臣们分成两派,从此吐蕃王室分成两支,连年混战。吐蕃在各地的将领也拥兵称雄,彼此争立,过去一些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吐蕃的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席卷了整个西藏地区,吐蕃王朝在这样的局势下随着佛教的衰落而崩溃了。

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出现了大大小小许多政权的割据局面,其中出现了四个王系:拉萨王系—朗达玛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据拉萨,称为拉萨王系。他的势力多在拉萨、桑耶、朵康等地。阿里王系—哦松之孙尼玛衮退居阿里布让为王,其三子分别统治孟域——拉达克王系,布让、象雄——古格王室,总称为“上部三衮”。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绛曲斡迎请阿底峡大师至西藏。亚泽王系——尼玛衮的第十一代孙据亚泽为王,称亚泽王系。雅隆觉阿王系——哦松之孙扎西邹巴有三个儿子:巴德、斡德、基德,称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三个儿子赤穹,据雅隆秦昂达则城,形成雅隆觉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成为宗喀王(唃厮啰)。

经济

吐蕃是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的民族。畜牧业非常发达,畜牧业带有自身的特色,尤以牦牛和独峰驼为其特产。牦牛耐寒,耐劳,又善走山地,多用为驮畜,其皮坚厚,可制铠甲,独峰驼善驰走,亦为他地所无,吐蕃马种优良,且数量众多,加以皮制重装,故其骑兵所向披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南诏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士兵选拔有严格标准,冶金水平也不下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的盛世之朝,在对外战争上从不手软。打突厥,打吐谷浑,打高丽,打吐蕃......周边的国家几乎被大唐打了个遍。那么为何一个小小的南诏国,就让唐军折戟马下了呢?下面就来看一下南诏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军事制度均田制,据《蛮书》记载:每家每户按“双”(即为唐

  • 中国最牛的6个姓氏 如果你的姓氏在里面 你可能和唐太宗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我国最牛的八大姓氏,中国历史上最旺的七大姓氏,古代最厉害的八大姓氏

    在古代这五个姓是人数最多的姓,分别是王(6.7%)张(5.97%)李(5.5%)陈(4.55%)刘(4.35%)这里面出了张姓以外,其他的姓氏在古代都当过最尊贵的国姓。5:陈姓,陈姓是古代至今从未衰败的姓氏,历史上的陈姓政权不少,而且占据汉族人口达到4.53%,在现代的台、广两省陈姓约占了本省的十分

  • 唐朝外交是出于什么目的展开的,对当时社会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外交表现在哪方面内容,描写唐朝外交盛景的诗句,唐朝的外交出现怎样的空前盛况

    前言#历史开讲#唐朝是我们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它的政治、文化、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唐朝外交的成功不仅提高了地方的地位和国际声誉,同时也为唐朝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新的的贡献。本文将探讨唐朝外交的目的、方式和成就,以及其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外交的目的唐朝的外交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地方的安全

  • 武则天真的很残暴吗?相比较秦始皇,其实是小巫见大巫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武则天的政治背景。唐朝时期,官僚集团已经壮大,朝政愈发腐败,导致朝政不稳定。此时,武则天也不过是一名小官,但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后来,唐高宗驾崩,她嫁给了唐中宗,成为了皇后。之后,唐中宗被杀,她被封为皇太后,但她并不满足于此,最终发动了政变,成为了唐朝的女

  • 唐朝除了贵妃诃子裙还有帏帽仕女,半遮半掩的娇羞谁看了都心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每当我们说到关于唐朝的汉服之时,从前人们可能只会想到襦裙或衫裙,但是对着人们对于唐朝服装的不断开发,有关于唐朝的汉服也在不断与同袍们见面。其实,除了襦裙或衫裙之外,唐制汉服当中的诃子裙更是收获了一种同袍的芳心,但是除了诃子裙之外,唐制汉服当中的帏帽也是别有一番风情,那股子半遮半掩的娇羞,无论是谁看到

  • 撞见姐姐从李治房间出来,身怀六甲的武则天笑称:你活不了几天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怀孕时对姐姐说了哪六个字,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与李治吻戏视频,范冰冰武则天与李治高清图片

    武则天是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贞观11年,唐太宗听说武氏很有才貌,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那时她才14岁。但武则天陪伴唐太宗12年,并未得到李世民过多的宠爱。贞观33年,唐太宗去世了,没有孩子的妃子,都得去寺庙里面出家,武则天也不例外。武则天在削发为尼的日子里偷偷和太子李治在一起。

  • 诗仙李白竟是矿老板?一手采矿,一手写诗,钱才两不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古代,一个人想要拥有多重职业身份却并非容易的事情。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农民占据着人口的大多数,农民与地主之间的斗争一直都存在着,一个农民如果想摆脱地主尚且需要不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甚至为此付诸一生,更别提转业去做别的事情。我们今天要讲的诗仙李白,大家可能都被他过人的才华所迷倒,麻木了双眼。

  • 「西北胜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凉州大臣源贺,为什么非常受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67 - 西北胜族 凉州有六部鲜卑: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秃发鲜卑、段部鲜卑(武威六脉段氏之一)、乞伏鲜卑。其中,拓跋鲜卑与秃发鲜卑同源,这两部鲜卑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清代学者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晋书五》记载:“案秃发之先,与元魏同出,‘秃发’即‘拓跋’之转,无二

  • 大唐狄仁杰宰相祖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梁国公狄仁杰祖地,番奴伏狮形。下胸堂穴,以后应前朝取扦,主大富大贵。其一人扦正乳穴,三代出小官,后不复振。大唐狄仁杰宰相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唐梁国公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后又封为梁国公。在武则天当政时,以不畏权贵著称,后人称之为“唐室

  • 唐朝刘发运祖地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发运祖地,番奴伏狮形。此地下右眼穴,以侧身避番奴取应,出监司郡守。刘发运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刘发运,唐朝郡守监司,子孙多发贵,但不入朝。形峦评析此龙祖本好,分受处,却不起星辰,所以贵止郡守监司。但回龙顾祖如此,故亦绵远,穴法须以斜侧取扦。请大家把自己想要了解的明墓打在评论区,我会在下一次分析,点击头